想請問一下,
我車上的多媒體主機,播放720p的mp4的音質比播放1536kbps的wav檔還要寬廣,細節也比較清楚,檔案也更小,這是為何呢?
可是用檔案來看位元速率,mp4的位元速率只有100初甚至幾10而已。
為何無損wav檔反而細節要很大聲才會出現?
MP3 或 MP4 等等...,這類的壓縮影音檔,
為了減少音頻的紀錄容量,使用的方式就是
把人耳不易辨別或很難聽的到的頻率成分給濾除掉了,
只留下可以明顯辨識的聲音頻率。
就像您聽歌手唱歌時,這時最注意的就是歌聲,
而其他伴奏的樂器聲,此時只要有輕柔的旋律出來就好,
若有過多的樂器聲,就不容易聽清楚歌聲了。
因為留下的都是容易聽到的頻率成分,故在聆聽的時候,
就不會要特意去注意那些原本就很難辨識的頻率成分,
所以有些人會覺得聽起來舒服且清楚。
例如,我做過實驗:
由擴大機接喇叭播放 從 20Hz 到 20kHz 的正弦波,
音量調得很低很低,開始播放後,
就有些人聽得到,有些人聽不到,
低頻到中頻的部分還好,到了12kHz以上時,
聽的到人,有些就開始抗議了,因為覺得很吵。
也就是說不是每個人的聽力都能達到 20Hz 到 20kHz。
不同的生理甚至心理狀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及頻率響應!
而 CD 當初制定的取樣頻率 44.1kHz 就是為了 可以紀錄
從 20Hz 到 20kHz 的正弦波訊號。
可惜絕大部分人的聽力都不是很標準,
對不同頻率的感受及可聽見的範圍都不同,
因此在某些頻率段,可能有人覺得好聽,有人認為難聽!
結果 MP3 、 MP4 等用來壓縮音頻減少容量的方式,
剛好濾除掉大部分人耳難以辨識的頻率成分,
反而讓大部分人聽不到那些可能是不舒服的頻率成分。
至於這個非傳真的音質結果好不好,就看個人的喜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