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on wrote:
CD剛出來的時候,還說可以保存至少二百年的載體,結果十幾年就掛了。 黒膠反而可以存百年
還好啊, 我有至少50~100張CD是在1980~1985年間買的, 到現已經差不多40年了,還是好好的. 像樓主說的問題CD也不過是少數幾張而已.
這個1812序曲是我當初最早買的CD之一, 1979年出版, 我大概是1980或1981入手, 到現在還亮晶晶的!



CS_TANG wrote:
MADE IN W,GERMANY...(恕刪)
記得看過,當年phillips在德國漢諾威附近蓋了一座光碟片壓製廠,應該是這裡生產出來。
以上說法考古有個網站不錯 (英文)
https://www.dutchaudioclassics.nl/

philips光碟片發展歷史,以及到後面marantz時期都有說到。馬迷也不容錯過

CS_TANG wrote:
DG,DECCA,PHILIPS甚至 A&M 西德製的 CARPENTERS 兩片落漆都嚴重只要在唱軌上都掛掉
我去檢查了我手上一些Made in West Germany的DG與Decca CD, 其實也都沒事. 這些都是我在1980年代在台灣買的, 那時候都是西德進口. 之後我1990年搬遷美國, 這些CD跟我在美國到處跑, 包括美國東北以及美南德州, 中間也包括曾經又搬回台灣住了三年, 然後再度越洋回到美國. 現在檢查一下這些有四十年, 或將近四十年的CD, 幸好也都還完好!
我的感覺, 元兇應該是台灣的炎熱潮濕, 讓西德製造的CD撐不過20年(還是30年?)。我這些大部分時間在美國的,氣候可能跟德國類似, 所以CD沒出問題.




唯一一片受損的, 是被海綿黏化所破壞的!



lingo1388 wrote:
這個問題,記憶中在01曾經討論過
是的,這些在很多地方都討論過,我個人看看法是,都 OK,愛怎麼想隨人,各自找自己適合的方式就行,無需爭論。
在下是個開放沒有太多忌諱的人,隨時可以來談哪天白白時的事情,也說過人生都沒得備份了,人都不長壽,又何必管 CD 要多長壽。NAS 裡家人的私人資料重要的才備份,這些 rip 起來的音樂檔是不另外備份的,我個人的需求條件是 RAID6 的保護就夠了,多年來都很方便又順心,就是要花點電費和硬碟錢而已。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6492855#83520655

這幾張 ASV ? 晚 DECCA 一個月買進的,始終感覺比 DECCA 好聽 ? (錄音比較好 ?)

DG 我的都保存很好,也許比較有拿出來聽 ? 看這些外殼,白色的地方都黃了.
不過這幾張 DG 的外殼 ? 我可能有自行換過,應該本來是黑色的邊,目前照片這樣,像盜版 !

80~90 年代, DECCA 的古典音樂,卡帶賣的比 CD 多很多,卡帶有的曲子,CD 不一定有 ?
當年,總覺的 DECCA 是古典音樂的代名詞 ?
當年還有很多日本演歌(看起來像盜版),一套 6 ~ 10張 CD, 一套千元有找, 那些 CD 品質至今,也都好好的.
有時候想動手轉成電子檔案,但光想封面與曲目,就很累,單抓下單軌是不難,但整理很花時間.
(那些未知的專輯 ...)
以前喜歡 APE 格式,現在好像 FLAC 比較多人使用.
WAW ? 檔案太大, MP3 總是有失落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