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CD片透光還有救嗎?

CD剛出來的時候,還說可以保存至少二百年的載體,結果十幾年就掛了。 黒膠反而可以存百年,🤣笑死。 聽串流比較實在。
CS_TANG
CS_TANG 樓主

那個年代的製品才剛起步,不會是COST DOWN,絕對是品質問題,只是發生在西德製品,令人訝異!

2022-10-19 8:19
lingo1388

型式不同應該無法比擬,黑膠會磨損(明顯程度)CD不會,如談「可讀性」那TAPE還能剪接呢!這樣黑膠不就弱了

2022-10-19 10:30
CS_TANG wrote:
今天拿出以被我遺忘多(恕刪)


我是福茂的 DECCA , 買回來時,就有很多空洞,照燈光很容易發現這狀況.

品質真的很不好, 我始終有個刻版印象, 古典 CD DECCA 品質最差 !

買回來時,就有很多空洞,但試聽又部會跳針 ! 沒得換 !

偏偏又買很多 DECCA CD , 很慘 !

剛給它翻了一下,這些大都是 1987 ~ 1989 年的,全部打西德製.

壞的以前丟了約 1x 片, 後來全部放防潮箱, 沒有繼續惡化.

CS_TANG
CS_TANG 樓主

前輩早就知道,我是最近聽,怎會到某處就跳針跳曲,換四五台CDP還是一樣,細看才知,檢視架上的CD歸納起來才知在柏林圍牆未倒之前的西德製,幾乎有問題,這些幾乎是網路二手未發前買的全新品,所以真會心疼.

2022-10-19 8:16
clwu5724

TO ulimile : 這些 CD 是在金山南路福茂買的, 只要推薦的,就照單全收,這是一次就買入的(約三萬元),當時,福茂的庫存就是這些,其他得等進口.

2022-10-19 10:05
sifon wrote:
CD剛出來的時候,還說可以保存至少二百年的載體,結果十幾年就掛了。 黒膠反而可以存百年


還好啊, 我有至少50~100張CD是在1980~1985年間買的, 到現已經差不多40年了,還是好好的. 像樓主說的問題CD也不過是少數幾張而已.

這個1812序曲是我當初最早買的CD之一, 1979年出版, 我大概是1980或1981入手, 到現在還亮晶晶的!


DECCA 曾是把鋁層蒸鍍到盤緣和中心孔最邊邊又不封好數量最多的,再來是 DG,其他的就比較少見了,所以後來哀嚎最兇的當然就是 DECCA。

多片 CD 盒裡附加的海綿爛掉的排行榜: DG ≒ DECCA、EMI,這是我跟同事的共同感受,其他的不知道,那個年代 CD 可選購的廠牌沒現在那麼多。後來的多片盒裡一度改為不織布,但為期不長,再後來就沒有再放這個分隔物了....

奉勸同好們還是盡早 rip 起來,方便好用,反正都是數位的東西,上個月底硬碟特價,買了一批來為 NAS 替換...
Monte920 wrote:
還好啊, 我有至少50(恕刪)
MADE IN W,GERMANY 在柏林圍牆未倒之前所製作的CD有問題,MADE IN GERMANY 就沒問題,我猜測是製程的問題或是材質有問題,與用家的寶岑關係不大.DG,DECCA,PHILIPS甚至 A&M 西德製的 CARPENTERS 兩片落漆都嚴重只要在唱軌上都掛掉,TELARC 是 USA的,我也不少,年代更老也沒絲毫這問題.
CS_TANG wrote:
MADE IN W,GERMANY...(恕刪)


記得看過,當年phillips在德國漢諾威附近蓋了一座光碟片壓製廠,應該是這裡生產出來。

以上說法考古有個網站不錯 (英文)

https://www.dutchaudioclassics.nl/



philips光碟片發展歷史,以及到後面marantz時期都有說到。馬迷也不容錯過

ulimie wrote:
買了幾台的 NAS,用 PC/NB 做為轉盤,送給 DAC,不再為實體 CD、CDP 煩惱。


這個問題,記憶中在01曾經討論過
那時候多為「聲音表現」爭議不休,撤開聲音不說,NAS硬碟壽命會比CD長嗎(固態可能)?「損壞」狀態來說,CD是一張一張,硬碟是整片,有一天硬碟掛了……

其實,只要是「人類製造」就沒有「永遠」不壞(希望快壞的塑膠袋反而撐最久,哈哈…無科學根據隨便扯的),當年CD「永遠」廣告是很吸引人,但回想起來即使沒有這個廣告,大家應該還是會用,因為「數位潮流」,和現在流到「串流」一樣,無論個人觀點如何,該來的誰都擋不了。
tintinii

硬碟我是另外備份兩份。

2022-10-19 10:32
sifon

我做raid 1

2022-10-22 10:40
CS_TANG wrote:
DG,DECCA,PHILIPS甚至 A&M 西德製的 CARPENTERS 兩片落漆都嚴重只要在唱軌上都掛掉


我去檢查了我手上一些Made in West Germany的DG與Decca CD, 其實也都沒事. 這些都是我在1980年代在台灣買的, 那時候都是西德進口. 之後我1990年搬遷美國, 這些CD跟我在美國到處跑, 包括美國東北以及美南德州, 中間也包括曾經又搬回台灣住了三年, 然後再度越洋回到美國. 現在檢查一下這些有四十年, 或將近四十年的CD, 幸好也都還完好!

我的感覺, 元兇應該是台灣的炎熱潮濕, 讓西德製造的CD撐不過20年(還是30年?)。我這些大部分時間在美國的,氣候可能跟德國類似, 所以CD沒出問題.









唯一一片受損的, 是被海綿黏化所破壞的!



clwu5724

昨晚最主要目的,只是要從 CD 中,找出 DECCA 的 CD.

2022-10-19 11:02
ulimie

夠慘烈!比我的慘烈多多。可能我比較早警覺,有趕快通知周邊的同好....

2022-10-19 12:42
lingo1388 wrote:
這個問題,記憶中在01曾經討論過

是的,這些在很多地方都討論過,我個人看看法是,都 OK,愛怎麼想隨人,各自找自己適合的方式就行,無需爭論。

在下是個開放沒有太多忌諱的人,隨時可以來談哪天白白時的事情,也說過人生都沒得備份了,人都不長壽,又何必管 CD 要多長壽。NAS 裡家人的私人資料重要的才備份,這些 rip 起來的音樂檔是不另外備份的,我個人的需求條件是 RAID6 的保護就夠了,多年來都很方便又順心,就是要花點電費和硬碟錢而已。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6492855#83520655
clwu5724

人,有點興趣與嗜好, 日子比較充實,為理想與執著而做.

2022-10-19 10:51
我的 1812 也是 TELARC,


這幾張 ASV ? 晚 DECCA 一個月買進的,始終感覺比 DECCA 好聽 ? (錄音比較好 ?)


DG 我的都保存很好,也許比較有拿出來聽 ? 看這些外殼,白色的地方都黃了.

不過這幾張 DG 的外殼 ? 我可能有自行換過,應該本來是黑色的邊,目前照片這樣,像盜版 !


80~90 年代, DECCA 的古典音樂,卡帶賣的比 CD 多很多,卡帶有的曲子,CD 不一定有 ?

當年,總覺的 DECCA 是古典音樂的代名詞 ?

當年還有很多日本演歌(看起來像盜版),一套 6 ~ 10張 CD, 一套千元有找, 那些 CD 品質至今,也都好好的.

有時候想動手轉成電子檔案,但光想封面與曲目,就很累,單抓下單軌是不難,但整理很花時間.
(那些未知的專輯 ...)

以前喜歡 APE 格式,現在好像 FLAC 比較多人使用.

WAW ? 檔案太大, MP3 總是有失落感.
  • 6
內文搜尋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