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

最近許多音樂串流平台陸續推出無損音質,自己也整理了一下,有點心得提供各位參考指教,以下只討論傳輸頻寬,不討論聲學考驗耳力的範圍。
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
個人簡單把串流音樂到發出聲音分成
  1. Cloud Music 雲端音樂,指的是各家串流音樂平台,當然自己的音樂庫也可以包含在其中。
  2. Stream Device 串流機,指的是可以接收音樂後,處理後推送到後面的喇叭的裝置。
  3. Speaker 喇叭,泛指可以播放音樂的裝置。
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
在雲端的音樂自然需要透過網路串流到後面的串流機,這部分不管是4G/5G或者光世代/固網,速度都遠遠足夠,不是什麼瓶頸。
串流機到喇叭這個部分,如果是透過藍芽,可能就要注意了。

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
雲端音樂提供的格式大致上分成有損、無損。
有損的多是MP3, OGG, AAC格式,最大的傳輸頻寬達320kbps,目前Spotify, Apple Music, LINE Music, YouTube Music, KKbox是屬於有損的格式。
2022-05-11補充:
Apple Music與KKbox目前也開始提供無損格式,其中Apple Music是ALAC格式。
無損的多是FLAC格式,傳輸頻寬從Hi-Fi/CD的1000~1411kbps,到Hi-Res/Master可以高達9216kbps,目前原本就以高音質主打的Tidal, Qobuz都是至少Hi-Fi/CD以上,而後續Apple Music, KKbox也逐漸推出高音質格式。
當然自己也可以弄個音樂庫,從有損的MP3, OGG, AAC, WMA,到無損FLAC, WAV,甚至DSD, DSF一個檔好幾百MB都可以,不過整理起來就比較麻煩。
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
Stream Device串流機從最簡單的手機就可以使用,或者用機上盒都還算方便,如果追求高音質可能就會用專門的串流機,這部分裝置很多,有跟擴大機整合的、有直接跟喇叭整合的,基本上運算能力應該都足夠,不是什麼問題。當然有的Tidal 的MQA認證的裝置就屬於特殊解碼,需要商業認證就不在這裡討論。
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
Speaker則泛指許多發聲的裝置,從耳機、喇叭、音響等等,如前所述,這部分也是有的直接就跟串流機整合,喇叭內就有運算數位串流的機器在裡面。
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

整個過程,最有可能直接明顯影響音質的包含Cloud Music雲端音樂提供的音樂檔案,究竟是有損、無損,與後面若是用藍芽傳輸。

前面雲端音樂音質提供,各家雲端音樂平台,其實大家看傳輸頻寬就知道了。
後面如果用USB到DAC, 乙太網路, HDMI其實數位訊號都不會損失,如果直接用3.5mm耳機接頭或RCA等類比輸出,大致上也就完成類比輸出到喇叭了,之後就是看擴大機/喇叭的機器設計了,這裡也就不深入討論了。而無線傳輸到喇叭通常有藍芽與Airplay,Airplay跟很多協定像是DLNA, Play-Fi等基本上是走區域網路,不管是乙太網路或者Wifi的頻寬其實都夠,不太會影響。但是如果要用藍芽傳輸,就有可能面臨傳輸頻寬的問題。

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
這個表從MAJORHiFi.com提供大家參考,一樣看Max Bit Rate(kbps),就可以看到受限於藍芽傳輸頻寬,像是Apple目前的藍芽裝置都是用AAC的,最大只到264kbps,所以如果用Apple Airpod,其實用有損格式像是Apple Music, Spotify, KKbox提供的有損格式就夠了,如果用LDAC格式勉強可以到990kbps,勉強可以聽Hi-Fi/CD,這部分也有看到藍芽5.0版可以提供2mbps的傳輸速度,就是2000kbps,不過這是指檔案傳輸,不是音樂傳輸頻寬,音樂傳輸還要考慮流暢、低延遲等問題。

高音質到你的耳朵真的還有高音質嗎?
來源
當然有些音樂傳輸協定是可變的Adjustable,不過加上去仍難達Hi-Fi/CD的傳輸頻寬,還不如固定的LDAC達990kbps。

結論:
如果真的要追求高音質,除了雲端音樂提供的格式要無損外,傳輸的方式最好用有線的,若要用無線的也要走Wifi,而不要走藍芽,這樣中間才不會有傳輸頻寬的限制。
反之,如果要在方便與高音質取得平衡,其實用藍芽很方便,尤其是要在戶外用藍芽耳機或喇叭時,找個有256~320kbps音質的雲端音樂平台就很好聽的。
不過就不需要浪費傳輸頻寬在使用藍芽裝置時,比如用Tidal, Qobuz用手機接收Hi-Fi, Hi-Res格式,後面卻用藍芽裝置播放,這樣既要等待串流,手機耗頻寬外又耗電,後面音質卻還是限制在藍芽頻寬。

以上拙見,提供各位參考
2022-05-08 17:39 發佈
串流音樂格式再高

透過破壞性壓縮解密的BT傳輸,解析度就是下降很多
個人覺得本身源頭錄音品質不好,串流格式在高解析度在好也是一樣難聽
錄音好的專輯隨便放,也比錄音不好的弄高音質好聽多了。
jakiesun wrote:
最近許多音樂串流平台...(恕刪)
感謝整理分享!五分奉上!

個人TIDAL聽6個月,Qobuz聽6.5個月,全部都是透過有線網路雲端串流播放,聽感來說Qobuz略比TIDAL好聽,感覺聲音結像Qobuz更靠近自己,但盲測結果Q:T=6:4,差距並不明顯。

另外也和藍牙4.2盲測比較過,結果無損:藍牙=10:0,藍牙的中高音細膩度不足,低音過於鬆散,無下潛感,差距真的很大!

無損串流平台聽過就回不去了!簡單來說除了音質佳外,方便更是一大考量,這一年多來CD片聽不到5次,並不是CD片不好聽,只因為播放上比較麻煩!

最後再聊一下藍牙,雖然藍牙屬於有損音質,但開車時用藍牙連接較方便,比較結果Qobuz、TIDAL還是比KKBOX有損音質好聽,我自己開車時就藍牙連Qobuz聽音樂,但載小孩她們還是習慣聽KKBOX,畢竟喜歡的歌單較齊全,以上大家互相交流!
Atlance

個人也是有KKBOX與TIDAL,TIDAL音質真的贏不少,但想聽東洋歌曲的話還是KKBOX收錄的比較完整

2022-05-09 9:52
Volf

Atlance 的確是如此,KKBOX還有一個好處是歌詞較齊全,對喜歡練唱的朋友很有幫助!

2022-05-09 17:28
這不是十幾年前大家就都知道的事了嗎....
Loompster

大約十年前(或更早)就在流行線上音樂了,那時youtube可以放wav。後面因為某些歌手起來登高一呼,怕賺不到錢,都把它弄成試聽品質...

2022-05-11 13:06
Loompster

現在youtube只能壓縮成opus...

2022-05-11 13:06
nicalbaby wrote:
這不是十幾年前大家就(恕刪)
的確,藍芽音樂技術其實很久了,不過雲端音樂提供無損開始盛行是這一兩年的事,就連Apple Music也才剛起步,我也是在使用Tidal在家中音響播放與在外面用藍芽喇叭播放感覺有差異,才去研究一下如何搭配比較好,並且提供大家參考。
標題是「高音質到你的耳朵」,內文只講到喇叭之前,甚至是dac之前(或更之前)。即便講到了喇叭,在到達耳朵之前,還有空間問題,除非是與空間無關的耳機。

另外一個問題前面有朋友已經提到,原始錄音品質。聽歷史錄音(轉成數位檔)的話,dsd規格和mp3的差別是什麼?

比較有趣的其實是進入耳朵之後的事。
Volf wrote:
感謝整理分享!五分奉...(恕刪)



用Tidal接藍芽比KKbox有損音質接藍芽要好聽,應該還是來源檔音質就比較好,如二樓所說的從錄音室出來的檔案就好,後面雖然藍芽壓縮後,還是比一開始就是有損音質的檔再藍芽壓縮的好。
jakiesun wrote:
最近許多音樂串流平台...(恕刪)


看了半天,
實在看不出內文與標題是有哪門子關連。
jakiesun wrote:
有損的多是MP3, OGG, AAC格式,最大的傳輸頻寬達320kbps,目前Spotify, Apple Music, LINE Music, YouTube Music, KKbox是屬於有損的格式。



你寫錯了,Apple music 是無損格式。 而且歌曲 95 % 以上都是CD 音質以上,現在你要找到有損320K 的歌還很難。 到少有10% 是24bit/ 96K 以上。


TIDAL 的MQA 被人說其實是有損HI res
魯迅說: 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