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上週末下班前,例行性看了一下信箱,赫然發現裡面有一封源音音響寄來的邀請函,內容除了提及dCS最新 APEX版的技術說明之外,也有邀請dCS的用戶親自試聽最新的Vivaldi APEX,並同場和舊版的Vivaldi 2.0作直接對比。我也沒有看清楚是哪一天就答應了。其實我也沒有仔細看APEX升級的相關資訊,只有想著在實際聽感上的差距幅度為何。因為之前只有在一些日本跟美國的音響網站看過相關討論,有機會耳聽為憑我是絕對要參加。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當天到現場之後,才知道我去的已經是第三場,該場次包含我在內還有兩位Vivaldi的用戶大哥,當天也有跟他們交流了一下各自的系統配置與玩法,收穫很大。

在店內使用的系統為CAT轉盤,搭配dCS Vivaldi DAC+Clock與Esoteric Clock及Soulution前後級,以及一位客戶帶來的Mark Levinson後級與上一場客戶的Chord後級,由於當時不熟因此沒有拍照記錄,但是後面有更驚人的東西我有得到物主允許拍下來。喇叭是使用Magico S1mk2。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廢話不多說,開始試聽比較這兩台之後,在場的大家無不被dCS Vivaldi APEX所驚豔!

同在場的與會燒友一起討論後,一致認為Vivaldi APEX進步的表現是相當巨大的,直接甩開舊版Vivaldi 2.0,Vivaldi APEX的醇厚程度與規模感都大上一整圈,聲音的解析度也是明顯大幅提升,但又不會覺得有常見的不耐聽問題,反而是更順耳了,這點不只我會在意,其他人也有提到,繼續再聽了幾首古典樂曲,舞台寬深與下盤穩重感也好上一截。最後,我在意的音色方面相比升級之前,APEX顯得更為艷麗且高貴。要比喻的話我不太會,在場的Mark Levinson後級物主聊到聽感,他的結論是3個字,天然美,別人我不知道,但我聽了十分認同。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經過了快一小時之後,隨著機器慢慢加熱,我右邊的物主大哥嘖嘖稱奇,並跟我們分享他使用各廠數位訊源,後來主要談dCS的多年心得,他認為這次的提升感甚至是超越當年他從dCS Scarlatti升級成dCS Vivaldi,2.0版的Vivaldi DAC就算加上Clock或是Upsampler,都未必能達到Vivaldi APEX的表現,APEX就是dCS下一代的機型,沿用機殼外箱加上更換內部軟硬體,直接完成產品的改朝換代。

聊到這裡,當時一位不認識的年輕人(我不確定是否為dCS用戶)說他的時脈已經熱機完成,就請店長接上去試試看,我很好奇是什麼東西,擺上去一看,竟然有三台,而且震盪器是這個OP21等級的,我是第一次親眼看到,而且還能現場搭配Vivaldi Clock與DAC一起試聽,實在是滿幸運的。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詳情太多技術性話題我就先跳過了,先說這一種搭配下的第一聲出來實在是只有感動,當場我以為是這台10M時脈太過強大,後來這位物主提出想對比,是Vivaldi 2.0版加上這台10M時脈還是升級APEX提升比較大? 因為兩者的費用聽說是差不多。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我們連同10M時脈物主,在場9人一同試聽比較,僅僅一曲就確認,還是APEX的提升更大,主要是在於APEX的綿密細緻程度與音場立體感都拉開差距,APEX的人聲表現就是更甜更有感情,樂器的表現也更靈活,該有黏滯感的時候更黏,該清脆的時候就更脆。這位時脈的物主聽完後笑著說終於放心了。

過程中有聽到店家跟一位在場同好談到,年初調整價格後,現在出貨的Vivaldi和Rossini都已經是APEX的版本。當天最後偷聽到,過兩個月好像又會多一位APEX的新同學,也是雙修玩家,而且似乎比我年輕。

【心得】dCS Vivaldi APEX 源音鑑賞會

想到在這個世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器材,可以通過一些不同的方案來進行產品升級,有的廠家是保留外觀進行內部軟體演算法的升級,有的廠家則是可以更換模組化的硬體,也有的兩者並用。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我認為都是消費者的福音,不用傷神把東西買來賣去,讓升級器材變成是一件較輕鬆且低調的事,這樣就不會被老婆懷疑或靠么,而且手上的器材也能陪伴我們更長久。
2022-05-05 18:4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心得
光是拍攝的用心程度程度就很值得鼓勵了

dCS的聲音非常端正,很接近很多人心目中最適當的那一種。

這次升級,應該還是運算方式的升級(不然也差不多快沒東西可以升級),而各方都有很好的評論,顯這這部分應該是所有類似廠商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主要就是講中國廠商,把硬體做到極致了....但都沒發力在運算方式,所以各家聽起來都98%像)

錢賺太少買不起!
設備非常高檔,但是視聽環境好像不怎麼理想,很空曠感覺回音會很多,很好奇現場的聲音如何
哇... 太棒了,,安慰自己一下:
總算有看到我也有用到的,只有一樣:foobar2000....
ulimie wrote:
只有一樣:foobar2000....


說不定哪一天Foobar的升頻套件也讓你可以達成一樣的效果啊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江湖一點訣,但說容易也不容易,在產業界碰過就知道能找到的音效運算方案也就那幾家 (授權金也不便宜)

我認為Hi-End廠商應該都是少人數但長時間打磨自己的運算方法(商業機密),因此達成大家心目中的High-End效果。
相對之下,很多免費套件比較像是軟體工程師自己閒暇時間的作業....大家喜好度就見仁見智了
雖然分享文就值得推,但是這種空間還是聽聽耳機就好.
上面看到有網兄說:

這種空間還是聽耳機就好......恕刪


我只想說,自己實在羨慕源音的聆聽空間,不只格局標準方正,裝潢與聲學頗有用心,也比我努力多年的視聽室還大,我本業從事建築,目測源音外場約有20-22坪上下,喇叭擺放位置與實際表現,有經驗的音響玩家只需聽過一次必然心裡有底。我當年只有跟源音買過耳機等配件,沒有聽過他們的兩聲道,後來看到在myav上有一篇去源音聽過的前輩Po文,對其Magico S1聲音表示讚譽,我是看過那篇之後才專程去聽的。

到疫情開始嚴重之前,我去過兩次,一次帶上剛考完研究所的小女兒,一次偕同熟悉音響文化的老同事,我自己的音響資歷與器材不值一提,但這位老同事是曾任業界的技術顧問,早年也有寫過專欄,在此不想扯遠,老同事當晚回府途中就跟我說一句,與源音小兄弟相見恨晚。

回想自己當日在旁,享受完唱片老歌新唱有所依據之後,老同事先以切磋不論輩份為始,暢談今日技術先鋒,而源音小弟則一一回覆實證與應用,兩人由於都是科班,言談之中針鋒相對,你來我往,又非劍拔弩張,兩人妙語如珠,甚是有趣。目睹這一老一少,自己也有很深的體會,尤以自己音響認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為最。

有此等學養與氣度卻不張揚,源音的兩位老闆實在太低調,當日還自謙是賣耳機的小商人爾爾,恕我直言,老頑童如我是完全不相信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