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NOY GOLD 8 主動監聽喇叭 感想

最近趁著疫情稍緩,去找朋友,順便聽聽他的TANNOY GOLD 8

TANNOY對音響迷來說,因該是不陌生,而TANNOY大部分都是推出被動喇叭,而且以點音源的同軸單體而聞名,整個產品線中主動喇叭只佔非常少的比例。而GOLD系列就是針對監聽用途而設計的喇叭。
TANNOY GOLD 8 主動監聽喇叭 感想
監聽喇叭的功能就是工作用,給錄音師、剪接師、導播...在工作上使用,因此設計上就盡量能原音重現,各種訊源接孔也會依照工作上的需要而採用專業的連接孔,例如:XLR平衡端子,而不是一般的RCA端子。專業設備上的設計也有另一個重點就是要耐操,家用音響也許一天聽個1~2小時,但是工作用的監聽喇叭,可能一天要運作8~9小時。
TANNOY GOLD 8 主動監聽喇叭 感想
為何監聽喇叭要設計成主動式,就是要能夠真實呈現原音,勁量避免干擾的因素,避免擴大機的「味精」,讓聲音走味。

歪樓一下,如果世界上有兩家音響公司都說,他們製作的監聽喇叭最能呈現「原音」,那麼,這兩個喇叭發出的聲音應該是一樣的吧!因為都跟「原音」一樣。那買什麼牌子的監聽喇叭不就是一樣嗎? 因為發出來的聲音都是跟「原音」一樣!哈哈~

實際聆聽GOLD 8的心得是,GOLD 8是有TANNOY的影子,不過該怎麼說,總是覺得聲音偏硬,不溫暖,定位感表現很不錯,低音也飽足。配上大功率的擴大機,讓GOLD 8在大動態的表現上,游刃有餘。人聲的部分算是恰到好處,但是在弦樂部分如小提琴,就真的硬硬的,尤其在小提琴泛音的表現上。音場的表現很到位,樂器的定位表現得還不錯,但是一但聆聽位置距離喇叭稍遠,就算將兩個喇叭之間的距離拉大向外擺設,定位表現還是大幅下降,不過這也符合監聽喇叭的設計,因為很少剪接師在剪接時,會距離螢幕及喇叭1m以上。因此我並不建議,將GOLD 8使用在客廳當客廳喇叭使用,也就是聆聽距離超過2m以上。

而主動式的設計也讓用家不會踩雷,有的人明明有好喇叭卻配錯擴大機,白白浪費。而主動喇叭由喇叭廠家將擴大機搭配好,甚至有比較注重音質的主動喇叭,不只左右擴大線路獨立,連高低音的擴大線路都是分開的,就是高音有高音的擴大線路,低音有低音的擴大線路,像AIRPULSE就是這樣的設計。難怪越來越多人然喜歡主動式喇叭。而GOLD 8就是屬於左右擴大線路分開的設計,不過這樣的設計,也是符合很多監聽喇叭的使用習慣,很多環境下,只要一顆就可以運作,不一定要一對,而GOLD 8依然採用AB類擴大線路,果然是堅持美聲的老字號品牌。

TANNOY一直是我喜歡品牌,他的書架喇叭中,我還是覺得Autograph mini的聲音比較有TANNOY同軸的韻味,有著溫暖又不失細緻的音色。就像Prestige系列,是TANNOY的核心系列一般。不過GOLD 8的設計就是專業的監聽喇叭為導向,當然專業監聽喇叭就必然有它一定的設計理念以及必須要呈現的專業特色。
2022-02-11 17:13 發佈
Daniel1990young wrote:
最近趁著疫情稍緩,去...(恕刪)

已經看過幾篇開箱文了!此喇叭CP值很高!感謝你的分享,五分奉上!

Daniel1990young wrote:
最近趁著疫情稍緩,去(恕刪)

喇叭沒有DRC以前,會受到空間的影響
實際表現可能跟原廠要表達的會不一樣
監聽喇叭建議還是要先drc一下較佳
Daniel1990young wrote:
GOLD 8是有TANNOY的影子,不過該怎麼說,總是覺得聲音偏硬,不溫暖,定位感表現很不錯,低音也飽足。配上大功率的擴大機,讓GOLD 8在大動態的表現上…恕刪


好的「主動喇叭」最大特色,是對訊號來源反映非常敏銳、忠實﹙相對於被動喇叭﹚,可以的話,換部優質訊源,或加入前級﹙不要太入門﹚,相信會有不一樣的聽覺感受。
至於「聆聽距離」問題,小弟現在喇叭擺置是採2.3公尺正三角、無toe in,感覺最佳﹙由1~3公尺,0、30、45、60°toe in,分別調整來的結果﹚,個人認為「空間」應該才是比較有密切關係。
以上是個人使用半年多的經驗,謹供參考!
感謝分享
樓主提出的英國音響廠牌天朗, 她的音箱Gold 5/7/8系列, 依據經濟部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20/07/08提供資料, 跟瑞士的Behringer監聽喇叭一樣, 品牌屬於營運總部位在馬來西亞的 Music Tribe 「音樂部落」公司所有( 但維基百科2022/10/07更新資料顯示 : 總部在菲律賓, 工廠在廣東...), 熟是熟非? 商務上有需要的網友可藉維基的外部連結進 Music Tribe 官網一探, 這號稱擁萬名員工的音響公司詳細資料... 至少她家在Amazon銷售的效果器系列才19美元... 通殺其他正' 雜廠牌... )
回頭問這干我啥事? 非也, 三年前我正缺一對主動喇叭, 有網友推薦天朗金色系列, 去電詢代理商勝旗, 直接說沒代理這款, 台灣也無其他代理接手, 納悶? 好奇心殺死一隻貓, 發揮鍵盤柯南劣根性, 非找出原因不罷休, 也趁機不畏疫情去探訪了二間音響室工作好友, 實際聽了幾對喇叭, 探討監控喇叭' 音樂喇叭及唱歌喇叭...彼此到底有何差異?
最終, 雖沒有買成天朗, 但對較陌生的錄音間音控' 調音和後製作等知識, 多了 一分挹注...
天朗Gold 5/7/8系列, 很不錯的, 物 '有' 所值(質), 在台銷售不理想原因 ? 沒有代理商, 不會有人幫妳免費寫文案, 不會妙筆生花說甚麼有 '天朗味' , 把這對跟披頭四倫敦錄音室的金色喇吧扯到一起, ( 當然單體不會真的一樣 )...再好的產品, 沒有好的業務, 一切歸零...
錄音室不敢用, 價太低 ( 單支5'', 三年前香港才標美金249, 而一般錄音室隨便擺樣子的一對也是五萬' 十幾萬...被客戶看到沒信心, 工作人員不想碰...)
買音箱的的人會質疑, 到底是監聽用還是聽音樂用的? 通吃?( 個人匆匆試聽過她8'', 前面有個增益db調整, 開機設為零, 同樣音量下, 調個4db, 保證讓你退避3'...也粗略試聽了 : 帕格尼尼' 貝提芳達和蔡琴...帝王位近場聽當然要清晰, 鼓點回彈帶勁...也算通吃啦...)
許多人對全頻或同軸喇叭見解不同, 其實天朗起家就是全頻, 後級直達單體, 少了分音器攪和聽感又是不同, 主動喇叭又少了為喇叭線粗細糾葛...( 印像中音響界蘇大前輩, 早年曾為同軸喇叭線材要細的緣由, 有做分析 )
沒有潤筆費, 當然在此點到為止, 不過失之東隅, 收自...? 二位玩等化器的朋友, 不約而同推薦我看一篇 ''日本專業錄音師職業用戶談監聽喇叭 '' 的文章 - 聰明的木頭 2020-11-03在 MODERN MUSICIAN發表, 文內介紹十多位錄音師見解, 及十多對監聽喇叭相互比較...內容紮實, 也包含調音' 擺位等經驗, 也有Lisa' 初音等歌星的試聽曲等等...長知識的, 不閱可惜...
正統(同軸)TANNOY的歷史應該到2017年為止,之後公司經營權轉手,產品(喇叭)以多單體為主,而原部分工程人員另組Fyne Audio公司繼續研發推出同軸喇叭,所以202*年的TANNOY基本上和“記憶中”的英國TANNOY已經沒有什麼關係;TANNOY(官網)引以自豪的就是二戰期間首相邱吉爾都是使用他家喇叭對民眾談話,早期的喇叭用途是公播系統「廣播」用,都是沒有分音器的,斯時音樂還停留在留聲機。

當年購買GOLD系列喇叭,也是先問國內代理商未果,便MAIL到TANNOY回覆:器材在台代理區分「音響」、「樂器」由不同公司辦理(現在官網還有標示哦),因而順利買到GOLD 8,此GOLD系列打的是向「老」GOLD致敬(老外都喜歡玩這套,聲音其實不像)的旗號,應該也是TANNOY最後一批(鬱金香)同軸單體,又售價極低,即便留作紀念應該值得(純屬個人看法)。不過,售價2、3萬和20、30萬的產品,根本上就不能相提並論,尤其在老外的價值觀裡,例如:雖然都是肉,有無瘦肉精價格差異很大,客群對相也不同,不像我們明明是地溝油還冒充“高貴”進口油,所以,同稱「鬱金香同軸單體」表現必然有差,這是必要先有的認識。

我們經常陷入「鑑聽」喇叭的迷思,須知喇叭製造出廠時便賦予名稱、型號,絕非等有錄音室使用才稱之為鑑聽喇叭,且各家「鑑聽喇叭」聲音標準互異,情形與家用喇叭並無二致(B&W官網自稱8系列都是鑑聽喇叭),過於強調差異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好的設計無論叫什麼都有好聲,設計不當的無論叫什麼都衷聲,不是嗎。
小凡的凡凡 wrote:
Music Tribe 「音樂部落」公司所有( 但維基百科2022/10/07更新資料顯示 : 總部在菲律賓, 工廠在廣東...),...(恕刪)


挺不錯的,音響玩家自己必須爬梳品牌的來龍去脈
然後 Music Tribe 前身叫做 Music Group ,各位也可以搜尋一下資訊

其實文內還提到一點,個人也是認同的,其餘部分看起來都很用心設計
不過單體如同大多數喇叭產品,終究是比較讓人迷惑的


請搜尋:2024年 音響規格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