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 M33 很完美, 但是太完美的東西也許不是你最喜歡聽的......
真實的不一定是美好的,美好的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凡事都有度,一定程度的真實還是必要的,沒有人喜歡被騙不是嗎?
僅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音響設備我想追求至少達到一定程度的真實,而非只是主觀的好聽就好,因為追求真實有客觀標準,好不好聽則見仁見智,我喜歡看設備的各種量測數據和曲線圖,更喜歡別人分享ABX test結果,而非只是聽一些文學形容詞,什麼換了這個之後高頻發散低頻下潛中頻厚實說詞一套一套的,到底這個幾十萬的東西能比幾萬的好多少?是百分之10還是百分之一?
當我們選擇餐廳,好不好吃很主觀,但是衛生不衛生至少有很多客觀標準可以檢驗(拿個樣品全檢驗大腸桿菌數總可以吧?),至少衛生合格再跟我談好不好吃。
像我一直很好奇,推力夠不夠這回事似乎很玄,有人一見D類放大就說推力不行,一見綜擴就說推力不如前後級擴大機,但是又不見有什麼量測數據支撐,都是些形容詞描述。從我一個電力電子相關工程師(簡稱音響外行)的角度來看,如果給我一套錄音設備,配上我的示波器與電流環和探頭,我完全可以去以科學的辦法檢測NAD M33和阿Q廢死百萬前後級在"推力"上有多少區別? 把兩套擴大機都調整到一樣的大音量,用同樣的音箱播放同一首大動態交響樂,第一次播放和連續第一百次播放,誰的輸出功率有衰減(誰"軟腳"?),dB值/電流/電壓衰減了多少?
ju5888 wrote:
我只知道M33那咖「...(恕刪)
能買到NAD M33的玩家,至少也搭配二三十萬以上喇叭了吧,大部分都已經不是第一次組兩聲道了吧?會只看它"美美的外表"和被"大師系列"唬住? 這個說法有點說不通啊!
Pachilla wrote:
NAD M33 很完美, 但是太完美的東西也許不是你最喜歡聽的......
M33這類一體到好的機種
優點是方便 一台搞定
缺點是沒有調音空間
一般綜擴還可以靠DAC搭配來調音
甚至中間還能串一個真空管緩衝
加一點管味之類的
但M33這類純數位綜擴就比較沒辦法
當然你要給他搭DAC或串流機也可以
就會讓人感覺那幹嘛多花錢買串流和DAC的部分...
不過我覺得他最大吸引力族群
其實是在 買不起帝瓦雷的人XD
以前帝瓦雷剛出來 滿滿黑科技
最開始定價要六十幾萬
現在NAD M33 只要二十幾
支援的bluOS 功能比帝瓦雷還多
如果喜歡帝瓦雷的聲音和多功能
其實可以考慮買M33
是真的不會差太多 但便宜非常多
Shawnbosjob wrote:
淪陷?此話怎講?是指...(恕刪)
使用D類應該不能稱為淪陷(應該稱為技術發展的選擇?),D類放大來的基本原理牽涉電力電子領域中的PWM技術,在我們日常使用中常見的就是開關電源,早期功能機時代手機充電器都是工頻變壓器,大又重,功率還小,使用開關電源後變輕變小,甚至當有了更先進的材料(如氮化鎵)與電源技術後,單位重量或體積能提供的瓦數能逐漸提高。
D類放大肯定還會再進步,因為肯定會有切換頻率更高損耗更小的MOS出現,控制技術進步較慢但肯定也會有進步,如果哪天一個幾萬台幣便當盒大小的D類機器也能推的802D3虎虎生風,功率足失真低,ABX test中不遜於幾十萬的AB類放大機器,那也是燒友福音不是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