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疫情關係很久沒有去電影院了,一方面是因為忙碌,一方面是家裡就有全景聲的聲霸,看網飛與藍光都很方便,一直沒有動念要出門玩耍。不過,因緣際會下得知桃園擁有全台第一做杜比影院,加上哥吉拉與金剛上映了,不趁此機會體驗一下更待何時呢?
於是邀了好友專程從台北殺過去朝聖一下,順便比較一下杜比的戲院調音與微型劇院有什麼差別,由於之前常去國賓(西門與長春影城),總覺得這杜比全景聲有點浪得虛名,所以對杜比影院就特別好奇,也想趁此次收集一下聽感,作為未來升級劇院系統的參考。
來到影廳,內容裝潢走科技的深黑與亮藍搭配,走道也很寬敞,座位的擺設與半躺式的設計讓觀眾可以舒服的觀賞電影,視線也不會被干擾,螢幕也夠大,坐在第六排中央剛剛好畫面進收眼底,杜比視界的調色也相當自然亮麗,舒適度相當令人滿意。


正片在播放前照例會展示一下杜比全景聲的效果--「自然之怒」,剛好在電腦與客廳的聲霸環境也聽過,以下是聽感的心得:
1.電腦+Dolby access+dac+擴大機+書架喇叭: 後環繞聲音非常薄弱,幾乎是左右兩聲道的聲音;用耳機來搭配比較有後方的感覺,後聲道的聽感就是模糊一片從左掃到右,但沒有距離感。
2.藍光機+HTX-9000F:整個光線掃過得音場很廣闊,但後方的聲音也是模糊一片,而且比較偏前方(這是模擬的,沒有後環),所以聽起來也是左右聲道的方向比較多,掃過上方的感覺也是不明,小朋友哇的驚嘆聲也是比較平攤在左右聲道。
3.DOLBY CINEMA:主聲道不僅有左右方的聲音,遠近的聲音也拉出來了,人聲也比之前在國賓聽的更自然(不會有刺耳的齒音),小朋友的驚嘆聲很明確是在右後上方。不過,掃過後方的聲音也是模糊一片,很明顯在杜比系統裡面,後方聲道應該不是單純由後環繞來發聲,還是會結合後上方與兩側的聲道來混合模擬。所以,後方聲音的表現其實跟家庭劇院的表現方式應該相同,只是杜比影院可以進一部拉出上下方與左右後側的距離感。
至於掃描軌跡,杜比影院就沒有一般家庭劇院的環擴清晰了。比如說金剛甩地心飛獸的軌跡感就沒有很清晰,這種精細的軌跡感只有某些家庭劇院的環擴在小空間做得到了(PIONEER、DENON,甩飛的軌跡還有弧形的聽感)。不過,取而代之的空間感與方向遠近感杜比影院就表現得不錯。
在觀賞正片的時候,杜比影院對細微音效的處理也不會放過,這點X9000F就有所不及了,一方面是2.1聲道的能量分配問題,有些小聲音會被模糊化,電能都分配到主要聲音上,金剛與哥吉拉在香港的對戰就有很多細碎的聲音可以聽到,在用X9000F看展示的片段時,就發現很多細微的聲音都悶掉了,只有用耳機才聽得到。


至於天空聲道,杜比影院的處理也是接近模擬混音比較多,看金剛仰躺時看到從上而下的落體聲效就能聽出上下四方的遠近感,那個感覺跟用X9000F看蜘蛛人新宇宙時有個四分割鏡頭的上下四方出現聲效的感覺非常像,這點從平常自己在生活中的聽感觀察也有相似之處。比如頭頂高空有客機飛過,聽到的聲音其實是籠罩感比較重的聲音,而非明顯的上空軌跡感,因為聲波也是會散射,如果電影中呈現的高空客機有飛行的軌跡感,那肯定是不夠真實XD
這跟聲效團隊想要呈現的天空聲道效果有多真實也有關係,所以,在杜比影院想體驗天空聲道,也要看影片是否有需要天空聲道的場合喔。
看到最後,這是一部沒有彩蛋的電影,直到走出戲院前,我還是認為杜比影廳的響度還是調太高了。很多戰鬥場景根本是在傷害聽力

整體來說,杜比影院的全景聲調音個人認為是比較往真實世界的環繞聽感在走,不會強調太犀利的軌跡與方向感,重低音的量感也不會太過刻意去震撼觀眾(相較之下,國賓西門的大廳重低音真的太強了,方向性反而更弱,有點糊在一起的感覺),這一點X9000F的DOLBY SPEAKERS VIRTUALIZER反而比較強調低音,中高音反而收斂掉了,SOUND MODE跟杜比影院的調音反而比較相近。

最後,還沒去體驗的朋友個人還是很推薦的,畢竟從影像到音效還是超越台北的一般戲院很多,偶而朝聖一下大片還是很值得。如果響度在低個幾級應該會很完美。至於已經有家庭劇院的朋友,也不用覺得大影廳一定比自家的系統強,畢竟在小空間的劇院只要搭配得好,仍然可以聽到跟戲院不一樣的細節喔,這也是很棒的樂趣呢。
豬耳朵體驗記就寫到這啦,我們下次見~
更多的「豬耳朵體驗記」連載在「盲狙先生傳」臉書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