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amg wrote:
如果擴大機可以直接解ATMOS...(恕刪)
玩了快一年的 A-TV 4K,對於音效解碼的觀察是,如果片源標示 DD5.1 的,那基本上會被重新編碼成為 LPCM 5.1 輸出到擴大機,如果是 ATMOS 的那就會直接交給擴大機解碼。
聲音感受上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差距在於動態範圍/音效綿密/環繞包圍感,以及低頻的包圍感跟衝擊感。LPCM 真的感覺括耳,重低音都有在工作了,但聽感就是銜接的不好。好像各頻段的音效都被高度壓縮之後,失去了太多資訊而變成單薄。就很像以前自己在玩壓縮 MP3 一樣,384K 變成 96K 那種音效丟失的感覺。
另外我個人也提出一些心得,就是現階段的擴大機,對於 DD5.1 編碼都不再優化了。因為我常用來調整音場的幾個參考片段,其中最常用的 DD5.1 大峽谷跟埃及重低音調整,十幾年前的擴大機在播放這片段,如果套上自家音場後,同樣是 Y牌擴大機,動態範圍那種爆棚感會明顯提升。但最近一代的機種(我現在用 A3080)確沒什麼特別加料,感覺就是對於 DD5.1 直接套用基礎解碼就播出了。搞得比十幾年前的體驗還差

但播放 ATMOS 示範檔之後,才會感覺出動態/定位/環繞/綿密包圍感,連重低音都差了幾個檔次。所以我自己才會猜測,現在工程師在設計擴大機環繞參數時,都是以 ATMOS/DTS-HD 做優化了,然後那些自家的 DSP 音效不再像以往那樣自己加了一大堆料進去搞得四不像。或者換個角度,原廠 DOLBY 己經將 ATMOS 做得很好了,DSP 廠不需要費心大幅更改聲音參數,免得讓很多用家反而覺得某些片段聽起來會很奇怪。
以前 AV 擴大機最被垢病的一點就是 DSP 音場很假,現在的真的是做得很不錯,我連聽 SPOTIFY 都開 DSP 起來,感受真的比以前好太多太多。我自己不是那種堅持二聲道派的,EQ/DSP 加料什麼的我不很在意,聽起來好不好聽才是重點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