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DSD / FLAC這兩種無損格式,聽得出差異嗎?

1. DSD採用1 bit取樣,一首歌大約300M上下。
2. Wav . FLAC採用無損方式儲存,一首歌大概50M上下
3. 320K採用有損壓縮,Apple music / Spotify用這個格式,一首歌大概10M上下
4. MP3 128K取樣,一首歌大概4M上下,

除了後面3/4有損壓縮外。 請問DSD與FLAC這兩項取樣方式,可以容易聽得出差異嗎?
2019-07-07 16:49 發佈
monguly wrote:
1. DSD採用1 bit取樣,一首歌大約300M上下。
2. Wav . FLAC採用無損方式儲存,一首歌大概50M上下
3. 320K採用有損壓縮,Apple music / Spotify用這個格式,一首歌大概10M上下
4. MP3 128K取樣,一首歌大概4M上下,
除了後面3/4有損壓縮外。 請問DSD與FLAC這兩項取樣方式,可以容易聽得出差異嗎?...(恕刪)

當兩者的取樣 你都取的足夠細時, 要聽出來, 應該是很難.

一個是記 工作周期比, 一個是記 電壓的 D/A 值.



DSD 和 D-Class 放大器, 要整合在同一顆IC內, 會比較簡單.

.wav 就是如上圖的 PCM,

取樣 是 44.1KHz (sample per second) / 16 bit 時, 是 4~50MB 上下

48KHz 是不是就更大一些些了 (48/44.1=1.08843537414966 多不到一成),

96KHz 就是 48KHz 的兩倍.

192KHz 是 48KHz 的4倍.

那 取樣 192KHz/24bit, 是不是為 48KHz/16bit 的六倍.

那 48KHz/16bit 是 4~50MB 的話, 錄音時改用 192KHz/24bit 就會變成 240~300 MB 了.


下載不同格式的同一首音樂來試聽看看

如果手上的設備無法撥放DSD的話,去音響店請他們撥給你聽聽看
現在最困擾的反而不是DSD強還是PCM弱的問題,而是DSD根本無法量化的問題,現在要玩DSD只有兩個途徑,1.線上找盜版檔案下載、2.自己買SACD回來Rip但這需要有特定的老BDP才能辦的到,在硬體商爽爽的推而軟體商軟軟配合的情況下根本就不可能在市場上成為硬體商口中主流高音質,最後HiRes只能淪為一中各表.....什麼叫做高音質,規格一堆、口水一堆但永遠沒有類似CD那般統一的一天.
實際上一般人要分辨很困難

我在公司有個"聽音樂"社團, 在某次活動就有播放同一首歌DSD檔與flac檔(盲測)

投票哪一種檔案較好聽的結果居然是flac檔勝出...
(活動的撥放器材總市價約200萬)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同個檔案

有DSD與FLAC

以規格來說

DSD至少是CD取樣64倍(DSD64) (更不必說還有DSD128、DSD256、DSD512)

在還不錯系統及好的錄音檔案下

直接AB TEST

應該是輕鬆聽得出不同(不等於DSD一定比較好聽)

DSD雖然規格高過CD許多

但很多時候,DSD並沒有比CD好聽太多的驚豔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感覺?




但如果隨便抓個沒聽過或完全不熟音樂盲聽

然後問

現在播放的是

DSD或FLAC?

聽的出
這就神了
訊源:Accuphase DP-70V 管機:Melody SP9-R 訊號線:TaraLabs The One 喇叭線:Shark 406、ATL
很多時候,聆聽的心態會影響音質的聽感

樓上說,用盲測來判斷,是比較好的方式

如果盲測都聽不出差異,那就不用拘泥於這個環節了
也要看聽音習慣吧⋯⋯
有幾多人可以坐在播放器前面甚麼都不幹在聽音樂的?
通常還同時在工作⋯⋯刷手機⋯⋯打電動⋯⋯
細節還剩多少應該很難聽的出⋯⋯

更遑論巿面上有幾多DSD 是真是假的問題⋯⋯
制作得好的DSD是能明顯聽得出比PCM好的. 但問題是不是所有DSD都是優良制作. 如果歌曲本身錄音質素差, 換成DSD都不會好聽. 器材也有一定影響, 不一定能反映訊源的優劣.
我認為是DAC解碼工程師設計的功力影響很大
同樣晶片不同機台,有的機台放DSD好聽,有的放FLAC好聽
只能多聽多比較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