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我的第一台SACD是在HDMI還沒普及的世代. Sony於1999年發行SCD-1,那時候能播放SACD的機器是天價,不太敢去碰. Marantz在2001年發表SA-12S1,也是用銅打造而成的重量級機型, 我到了2006年的時候看到一台跌破800美金的二手機才敢下手,接上我舊的Sony環擴(沒有HDMI, 但有多聲道輸入). 當年的SACD機型像SA-12S1都是有多聲道輸出的,但沒有HDMI,也沒有數位輸入,也就是不能當DAC使用. 它也有Marantz高級機才有的三種filters(現在是兩種),但是切換是在背版,而且是機械切換開關.

SA-12S1有Marantz典型的暖聲,解析度其實普普,但層次豐富,音色溫暖. 當年開始聽多聲道SACD,覺得很新鮮. 它就這樣陪伴我將近十年.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到了2015年我環擴整個大換新,變成Marantz SR7009. 也順便把SACD換成SA8005. 這台大家應該很熟悉,是中堅機種. 這個年代的SACD都不做多聲道了,只有二聲道,有光纖與同軸數位輸入可當成DAC. 若想聽多聲道,我買了Oppo 95來接. 這台SA8005就搭配我後來又買的二聲道綜擴, 開始雙機流. SA8005真是一台C/P值極高的機器,聲音一放出來通透度和低音感都勝過SA12S1, 而細膩度勝過Oppo. 所以我如果聽多聲道就用Oppo,但二聲道不管CD, SACD, 數位檔, 則都是用SA8005. 我後來又買了NA11S1, 這台當成DAC,細膩和通透比SA8005好一點點,但低音仍是SA8005充沛. 而且NA11S1無法經過同軸轉SACD,也無法從前USB播放DSD, 因此SA8005的地位屹立不搖,並沒有被NA11S1取代.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後來Marantz出了SA10,雖然心動,但售價實在太貴. 最近又出了SA Ruby KI, 也是貴. 本來還在觀望中,但剛好看到一台全新的只有原定價的七折, 又有100美元回饋金, 掙扎了一陣子終於出手了!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借用圖片)
小開箱: 從SA-12S1到SA8005到SA KI Ruby




2019-02-28 3:29 發佈
SA KI Ruby跟SA10一樣,都是把所有的數位訊號轉成DSD 256 (11.2MHz)之後再輸出. 但是否有極大的不同, 其實我初步聽下來, 仍然是保留Marantz的共通家庭音色. 我當初最驚豔的是從SA12S1跳到SA8005時經歷的, 現在當然更進一步, 但大驚艷到還不至於. 機器很重, 很扎實, 這倒是真的, 比SA12S1還重!

初步感想:
SACD 方面:
1. 輸出電平很強, 綜擴音量鈕不變之下, 聲音比SA8005和Oppo 95都強.
2. 立體通透性很好, 二聲道卻有多聲道的錯覺.
3. 音色解析度明顯比SA8005和Oppo 95精緻. SA8005在這方面已經勝過Oppo 95了,但比起SA KI Ruby, SA8005聽起來有點"沙啞".
4. 跟AV8802a環擴解的SACD多聲道來比, 多聲道的立體臨場感還是無可比的, 但解析度則是SA KI Ruby強.

CD方面:
1. 跟SA8005的差距就小了一些. 低音兩者一樣強, 中高音SA KI Ruby感覺比較緊湊, 但SA8005也不差, 大約是100分與95分的差別.

DAC方面:
1. 跟SA8005的差距差不多, 就是100分對95分
2. 跟NA11S1比起來, 差距更小, 幾乎聽不出來, 唯有在某些部分, SA KI Ruby的低音比較強勁, 而NA11S1的低音比較沒有延伸下去(兩者都是用Filter 1). 總括而言,我覺得是100分對97分.

機械操作: CD槽質感很好, 進出聲音很小, 速度也比SA8005來得快. 但是它形狀的設計讓有時要拿CD起來時有點滑手.

初步總結: SA KI Ruby各方面都強過SA8005和NA11S1, 但差距沒有我想像中的大. 如果預算不允許, SA8005是CP值很高的機器(當年我是用800美金買的,不是定價的1199美金). 若是想入手SA KI Ruby,等遇到定價($3999美金)的七折再入手.
Monte920 wrote:
SA KI Ruby...(恕刪)


這個進程似乎都是心路歷程,非常棒的升級,看著美國SA KI Ruby這台,也是猶豫很久。SACD的確是好物媒介,搭配不同播放機,輸出結果也是差異頗大。Tchaikovsky 1812為例,先前一直以為號角聲與低音鼓比較糊是正常,其實都是機器不夠好緣故,搭配SACD撥放現在分離度砲聲、鼓聲...etc 都很清楚可以定位,再搭配真空管後級動態範圍大,從細小三角鐵到最低音砲聲,高音笛子、號角四處奔放,坐在椅上享受更是棒。 同一片CD採用CD或者SCAD 顯現出效果天差地遠,這部分 martantz表現非常棒
"SA8005真是一台C/P值極高的機器"................台灣地區跟XX知音不熟的人除外
已收藏,更了解marantz,五分奉上。


有一陣子沒分享了,我用Oppo當轉盤,用光纖接SA-KI Ruby(上面),用同軸接NA11S1(下面),兩台都接入PM11S3,可以隨時切換比較.

NA11S1基本上是忠實原音重現,對於較新的數位錄音,解析度勝過SA KI Ruby,低音伸展度也比較好. 但是對於舊類比錄音轉錄成CD的,你也可以聽到"忠實"的陳舊感. (用的是Filter 1)

SA KI Ruby把數位訊號轉成DSD後,聲音變得比較甜. 對於舊類比錄音,聽起來很自然,有點好像是用黑膠在聽一樣.若是比較小編制的室內樂,不管是原來舊類比或新數位錄音,弦樂表現較柔,較順,較甜. 但若是大編制交響曲,比起NA11S1,SA KI Ruby就比較小家子氣,感覺上有點壓抑,低音延伸也不夠NA11S1來得震撼. (也是使用Filter 1)

簡而言之,NA11S1較忠實,適合聽新的數位錄音和大氣派管絃樂合奏. SA KI Ruby較甜,聽起來比較接近黑膠味,適合小品或室內樂.
聽說石渡健要離開Marantz,所以肯定沒有五十年紀念機了!
請教一個有關SA KI Ruby 的笨問題,那就是SA KI Ruby如何調音量大小?

我好不容易偷偷買了一台,但是沒想到我用的擴大機沒法調音量,整個耍寶。


我有試著將SA KI Ruby接到 AV 7702,但是沒成功。

就算可以,經過 AV 7702之後的音質還會一樣嗎?

有點白白高興一場。
SA-KI RUBY他是一台純SACD播放機,他不像ND8006帶有數位前級的功能可以拿來搭配純後級使用,所以他必須配合"綜擴"或是"前後級擴大機"的方式來使用,你不是有AV7702環繞前級嗎?那就把RUBY後方的類比輸出接給AV7702的CD IN就好了.

SA-KI RUBY唯一可以調音量的位置在前方的耳機輸出孔

fkang2 wrote:
請教一個有關SA KI(恕刪)
Bear4212 wrote:
SA-KI RUBY(恕刪)


謝謝回答。

我試過用 av 7702,可能是當時比較急,有地方出錯了。

明天心平氣和時再試試看。


但這樣接音質會不會有差?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