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者都延續下來,只是「實體」光碟被逐漸變少或消失。SACD --> DSD數位檔案,DST無損壓縮用於多聲道DVD-A --> LPCM檔,MLP壓縮方式仍用於藍光Dolby true-HD,另外MQA也是MLP同家(meridian)的技術延伸。大眾化的話,只能說實體唱片市場早已非大眾化,目前音樂市場面貌因應數位化轉變。現在最大眾化的娛樂,恐怕都是和「手機」有關來的。------------------------------------------------微軟應該是HD-DVD陣營,也不到力推的地步。搞混了!?------------------------------------------------話說這位樓主令人好奇,所談話題皆讓人覺得身處20年前,冒昧問曾離開社會一陣子?
先不論音樂格式,若以實體光碟銷售量來說,在15~20年以後的現在來看, DVD-A基本上是大失敗, SACD則是在有限的範圍裏有點小成功.DVD-A的銷量一直都很少,現在市面上幾乎很難買了. 現在取代的是Bluray-Audio,勉強好一點,但也是很小的銷售量. 再加上這些實體光碟都要放入藍光碟或DVD機裡然後接上環擴來撥放,所以一直都不是二聲道發燒音友的主流.SACD的話主要是在古典樂界裡比較成功一點,但也只占所有CD的一小部分. 但至少目前還是有新的SACD繼續在發行,同時高級二聲道CD機如Esoteric或Marantz或其他發燒機大多也有支援SACD(雖然大多只支援二聲道. 多聲道仍然是要經過環擴). 所以在SACD問世後的今天已經18~19年,SACD至少還活著啦!
Monte920 wrote:SACD的話主要是在古典樂界裡比較成功一點,但也只占所有CD的一小部分. 但至少目前還是有新的SACD繼續在發行,同時高級二聲道CD機如Esoteric或Marantz或其他發燒機大多也有支援SACD(雖然大多只支援二聲道. 多聲道仍然是要經過環擴). 所以在SACD問世後的今天已經18~19年,SACD至少還活著啦! CD格式的 XRCD K2HD HQCD SHM 大部份都比SACD貴了. SACD音質上有先天優勢, 如果不是SACD對硬體要求過高, SACD算是CP最高的了.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CD格式的 XRCD...(恕刪) 我發覺目前還在推這些特殊CD格式的主要是在日本發行,而日本即使是一般CD若是限量發行的話通常都賣很貴,所以這些特殊格式的CD當然就更貴了. 否則現在歐美的發行商已經很少去搞這些特殊規格的CD了,最多就是SACD.
Monte920 wrote:我發覺目前還在推這些特殊CD格式的主要是在日本發行,而日本即使是一般CD若是限量發行的話通常都賣很貴,所以這些特殊格式的CD當然就更貴了. 否則現在歐美的發行商已經很少去搞這些特殊規格的CD了,最多就是SACD. 有很多專輯的CD版都絕版了, 想買就只能買貴森森的特殊CD.例如: Rossini 6 Sonate a Quattro , Accardo版這張, 只找得到二千元的XRCD SHM版, 只好忍痛挑腰包.....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有很多專輯的CD版...(恕刪) XRCD、HQCD、Blu-spec CD、SHM-CD方便,傳統CD就能解;SACD就SACD播放機能解.最重要的是要查網友評價及原始錄音這類資料~太累了,買了數倍價錢的XRCD或SACD聽起來結果跟一般版CD無異~~敝人為此淚奔過幾次.後來決定放輕鬆,一般版CD聽聽就好~反正那些定位小提琴首席次席或大提琴坐那兒跟我無關,本人又不是指揮,這玩意兒聽太入迷也不太好.如果動到想聽聽多聲道SACD的念頭就慘了.器材得打掉再重練,然後又超燒錢的,這不是我這種Level能搞的.想想就算了~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例如: Rossini 6 Sonate a Quattro , Accardo版這張, 只找得到二千元的XRCD SHM版, 只好忍痛挑腰包..... 呵呵... 我有買到日本版,購買記錄是 84年12月27日,廿幾年了~那時候買了一些那樣的紙盒版:
我是比較相信下列的說法原先都是CD的天下(CD由Sony及飛利浦兩家公司所訂定)DVD-Audio推出之後推出SACD與之競爭(SACD由Sony及飛利浦兩家公司所訂定)DVD-Audio收手之後SACD就差不多被放生了不過樓主是不是記錯了,從不知道微軟有力推過DVD-A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