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請教BI-AMP效益問題

請問各位前輩與先進
在沒有電子分音+拆喇叭被動分音的前提下
BI-AMP是否有效益?

效益非指調音部分
而是對於高低頻的推力與控制力還有瞬間負載等
BI-AMP是否較好?

目前有一台AB類後級,猶豫以下三種買法
A.買一台雙XLR輸出之前級與A類後級組BI-AMP
B.賣掉現有後級,升級更高階的AB類後級+一台單XLR輸出之前級
C.再買一台一樣的後級,組MONO MONO+一台單XLR輸出之前級
所花的費用是A>B>C,效果不知是不是也是如此...

因為現有的後級本身有GAIN可調整
我的認知是AB類推低音較夠力
用A類推高音則是低失真
才會想說來研究BI-AMP試試看
但是爬了一下文,看到有幾篇文章敘說
若BI-AMP沒有經過電子分音器與跳過喇叭內的被動分音器直入單體
那效果可能提升的幅度有限
也就是可能花了幾十萬只提升大約5%~10%
事情真是如此?

BI-AMP一定要這麼費工嗎?
買一台電子分音器我還可以接受
拆喇叭被動分音器我就不願意了
既然要這麼麻煩,喇叭當初又為何要設計成高低音端子甚至高中低音端子呢?
該不會只是給玩家可以玩玩BIWIRE調音吧

希望諸位前輩與先進能夠給個建議
感謝!!
2018-02-05 11:3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BI-AMP 效益問題
樓主都考慮的這麼詳細,想必要的音質是很高階了....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要的是什麼....
音響是自己才是關鍵...自己才是主人...因為花錢的是自己...結果自己要接受...別人給的意見..万一不合您的胃口呢?
要電子分音有兩個問題:機器少,喇叭要跳過被動分音

現在大部分喇叭都是內建被動分音,除非改機器跳過,或是原廠就有設計,不然很麻煩的

而且越貴的喇叭越不能亂動吧 !!
如果不是電子分音,
個人覺得若非三音路以上,或靈敏度低的喇叭,BI-AMP效益不大。
二音路或靈敏度高的就免了,尤其是二音路喇叭,
用專門一台後級推一顆小小的高音,光用想的就覺得浪費…
B、C選項個人比較推薦。
有效益,但我覺得沒有2倍效益,其實你自己就可以試看看,拿一首你熟悉的曲目,用軟體將左右聲道downmix成Mono。用一支喇叭撥放,只接一聲道(就是Single amp),再來將左聲道接高音,右聲道接低音,拿掉跳線(biamp),聽看看差異,就是垂直BiAmp的效果。 一般來說聲音分離度會變好,比較扎實清楚一點。

水平Biamp變數太多,如果擴大機不同,銜接會有問題,除非你用像Pass Labs那樣有同時出ClassA和ClassAB的機種,不然音色會有差異。
當然是自己玩最重要,畢竟也是自己在聽
但我總不能全部買來全部試過吧...
也不可能請人家抱一堆機器來我家試機
那也太傷財勞力、勞師動眾了
別說店家,就連朋友我都不好意思這樣麻煩

其實ABC我都可以接受,應該不會有不喜歡的情形
只是想知道怎樣花錢比較有效益
想問問看有玩過的前輩們
再從中考量決定下一步
謝謝你的建議

masonchen17639 wrote:
樓主都考慮的這麼詳細...(恕刪)
前輩說的沒錯,就是因為這樣我才不想拆被動分音器,尤其像我這種電子電路笨手笨腳完全沒概念的,我覺得那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另外也擔心電子分音是否一定要直入單體才有助益,會不會經過兩次分音反而衰聲,謝謝前輩提醒

CROCKETT wrote:
要電子分音有兩個問題...(恕刪)
前輩您好
我的喇叭是三音路四單體(但只有高低端子)
90db算是高效率喇叭
高音端子分別是連接6.5"中音跟1"高音
低音端子是連接兩個8"低音
我是打算用目前後級一半瓦數的純A類後級去推中高音
不知道這樣是否也算浪費呢?
感謝前輩的回覆


Mr.SHADOW wrote:
如果不是電子分音,個...(恕刪)
哇!我回去試試看
感謝網兄提供的方法
不過我自己的後級就有A/B端子輸出
目前就是用A端子輸出中高音/B端子輸出低音
應該算是普通的biwire玩法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還是一定要左右分別推單隻??

另外我的後級的確就是同廠牌有同時出A類與AB類的機子,所以才想要這樣玩玩看,因為音色基本上是一致的,只差在細膩度與推力上的差異,低音粗糙一點其實還可以接受,重要的是夠快夠沉,高音就比較喜歡細膩一點,謝謝前輩的指導,給您讚了!

Antus wrote:
有效益,但我覺得沒有...(恕刪)
選B
賣掉原有後級,加購一台更優的後級,效益最高...
  • 9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