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聲道之惑

From: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547998228



Q:請問劇院搞中聲道的原因是如這網文(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7/11/blog-post_31.html)所說的嗎?

中聲道之惑




A:

1.觀其論述,其應當是對立體聲歷史發展、劇院發展與特性需求不明並對聲學特性與實務不明所成之論,且有倒果為因之誤。

2.立體聲在1933年誕生時是多聲道的(並非兩聲道喔!),它有三個前方聲道,六年後加入了環繞聲道。

3.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已廣泛運用到電影。

4.1957年,立體聲密紋唱片問世時,從實用性角度上(還有廠商等的利益...)要求使用兩聲道,以使立體聲盡快投放到家用市場。

5.中央聲道雖承載了大多數的對白,但並不是說中央聲道=對白聲道,若混錄音師有這樣的誤解,那就容易陷入多聲道混錄音誤區,使得前三聲道非真正以立體聲處之。

6.雙聲道立體聲所產生的中央聲幻像,將使得音色有頻段陷落、偏離中垂線的觀眾聲像偏移跳變明顯且差異大....等問題。

7.中央聲道可使中央聲像為實聲源,於此中位之定位明確、音色不變成有頻段陷落、偏離中垂線之觀眾對其定位不形成偏移跳變;而在中左與中右間的聲像,對於中垂線外的觀眾,其聲像偏移跳變小,比起雙聲道立體聲小得很多。

8.劇院的中聲道是與左右聲道一樣的,在進入家影時,由於許多人是用電視,後來使用投影機,為免造成SPK高度差異太大且避免擋到電視或銀幕,因此許多家用SPK廠商將中央聲道喇叭改成橫式的設計(這是廠商礙於商利與現實,做出來的產品,對消費者而言也可說是一種妥協性商品)。

9. .........................................
2017-11-26 11:2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聲道

thxman wrote:
4.1957年,立體聲密紋唱片問世時,從實用性角度上(還有廠商等的利益...)要求使用兩聲道,以使立體聲盡快投放到家用市場。
6.雙聲道立體聲所產生的中央聲幻像,將使得音色有頻段陷落、偏離中垂線的觀眾聲像偏移跳變明顯且差異大....等問題。
...(恕刪)


沒錯,不論從學理或實務,左右兩支喇叭營造前方一整片音場....一直都是現實妥協之下的產物
(什麼? 一堆人信誓旦旦說雙聲道才是High-End, 還說贏過樂團現場...只能說: 神)

真要重現樂團現場(還要定義好現場的定義),理想上一定是非常多聲道的錄音與撥放,而非混音到雙聲道

但隨著時間推移,撥放技術也倒果為因來影響錄音技術,有人會問流行樂的錄音現場是怎樣嗎? 其實多數都是直接對MIC然後混音。
為何?因為從錄製階段,就以雙聲道表現結果來推估錄音工作該怎樣做了

所以影像與音樂重播一切都是商業考量,其餘的都不是重點(不理解商業需求,就去理解音響的設計,一定會有誤區)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