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接力開箱】REGA RP1 英國國旗特別版 黑膠唱盤與Nat King Cole

「黑膠的復興除了只是趕流行以外,一無是處…」忘了這句是之前看到哪篇報導中,一位音樂人對時下重新流行的黑膠熱所下的定義。因為許多現代人買黑膠唱片回家聽,但卻根本不知道他們聽的只是透過CD重新生產的黑膠版本CD,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很單純的就是商業操作,就是唱片公司知道消費者想要跟流行聽黑膠,所以就生產發行黑膠唱片來迎合大眾在口味上的需求。

其實,現在幾乎所有的音樂都是以數位方式錄音,也就是說市面上大多數的新版黑膠唱片都是黑膠版CD,只是消費者不見得知道自己所購買的黑膠真實內涵,說穿了在內心所追求的不外乎就是一個字「潮」。

而我也不得不承認,在我的內心深處,也有一部份這樣的聲音「潮」,但我更確定的是,我想「進階了!」,我想進入那一個我一直想跳卻又害怕的火坑,但除了有相當程度的衝動,讓我有跳坑的勇氣外,我也有想清楚要從二手進口黑膠聽起,因為這樣才有機會聽到真正的傳統黑膠,而非CD版黑膠。

【接力開箱】REGA RP1 英國國旗特別版 黑膠唱盤與Nat King Cole

所以今天的主角登場了,REGA 英國國旗限定版黑膠唱盤(RP1 Performance Pack),不可否認我也是參考美國發燒音響雜誌 TAS 國內稱為「發燒天書」揭曉的2016編輯選擇獎名單,再加上普洛影音網介紹提到,在入門的預算中,RP-1黑膠唱盤會是很好的選擇。不僅定價讓多數年輕人可以負擔,這類的入門黑膠唱盤,原廠在出場時,也已經先將唱臂與唱頭安裝好,減少許多唱盤調整上的疑慮。只是對於唱頭有所疑慮,所以我選擇了英國國旗限定版,因為它的唱頭是比較高階的Bias 2等級,當然對剛入門的我而言,好壞還是「鴨子聽雷」。

【接力開箱】REGA RP1 英國國旗特別版 黑膠唱盤與Nat King Cole

【接力開箱】REGA RP1 英國國旗特別版 黑膠唱盤與Nat King Cole
同場加映rega 唱放 fono mm

除了唱盤外,第一當然主角就是唱片,為了聽到真的黑膠聲音,而非CD版黑膠,我特別去找了些二手黑膠,有Nat King Cole 還有莫札特的魔笛,目前暫時先這樣,其他的黑膠等日本亞馬遜到貨再PO上來跟大家分享,至於聲音的音感,就先讓小弟先適應一陣再來胡言亂語。

【接力開箱】REGA RP1 英國國旗特別版 黑膠唱盤與Nat King Cole
2017-05-03 23:10 發佈
REGA超棒
恭喜樓主入手好貨,讚讚讚
我現在是考慮要賣黑膠唱片還是跳火坑買唱盤

手上還有快三十張黑膠唱片

飛碟出品黑膠

所以最近是有什麼活動嗎?

怎麼大家都在開黑膠唱機?
SANSUI AU-20000/TU-9900 SonusFaber HomeConcertino
文藝復興運動~~~~~~
tkdiven wrote:
所以最近是有什麼活...(恕刪)

Bear4212 wrote:
文藝復興運動~~~...(恕刪)


+1
去年(2016)台灣整體黑膠唱片銷售成長率高達166%
黑膠文藝復興運動勢不可擋~~~

流行音樂圈挖到黑金
復興歸復興~~~那也只是國外的唱片市場與音響市場在復興,對於台灣的軟體(發片)也好或者硬體(音響市場)也好根本上沒有任何改變,台灣的軟、硬體基本上早就住進安寧病房等死了......

看看大陸的軟體蓬勃發展~~帶動整體硬體市場的研發、品牌的創新與競爭.....政府把餅做大把,民間軟體帶動,廠商自然會在硬體投注更多研發與競爭,看看大陸的唱片、演藝如何帶動音響市場的變化........在台灣的我們只能長嘆

Analog.P wrote:
+1去年(2016...(恕刪)

Bear4212 wrote:
復興歸復興~~~那也只是國外的唱片市場與音響市場在復興,對於台灣的軟體(發片)也好或者硬體(音響市場)也好根本上沒有任何改變...(恕刪)


Bear4212大是否較少在唱片零售市場走動?

小弟近一年來走遍了台北唱片店(為了找一些喜愛的黑膠唱片)
很明顯感受市場景氣的改變
一些知名本地歌手的黑膠唱片一推出
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幾乎銷售一空
過了銷售期想要買
必須很辛苦的在各大網路店和實體店尋找~~
還不一定找得到~
小弟曾為了一張台灣知名女歌手的黑膠唱片
各大網路店和實體店遍尋不著~~
只好抱著一絲希望到淘宝網尋找
終於在對岸找到一張~




michaelhuwi wrote:
REGA超棒
恭喜樓...(恕刪)


感謝!


小南 4841 wrote:
我現在是考慮要賣黑膠...(恕刪)


當然是跳坑,不跳怎知道跳了之後的好!


Bear4212 wrote:
復興歸復興~~~那也...(恕刪)


熊大別灰心,別放棄當初進來聽音樂的初心,或許現在環境不若當初來的好,但或許就是這樣,我們才有更便宜的LP可以買,但我決不買那些被炒的老高的國產女歌手的LP,因為對比進口版LP,這些復刻版真的賣太貴了,讓人有種搶錢的厭惡感!
是啊~~台灣的唱片店倒的倒並的並,也沒剩幾家啦~~~所以小弟雖然努力但光是上半年度也只在CD上花了8千多而已而且一半的金額是在日本亞馬遜上消費的,不過就我看來~~~我會買的除了古典、爵士、發燒那些以外台灣本土歌手的CD 我還是著重於蔡琴、費玉清、李宗盛、周蕙、張學友、張信哲、孫燕姿、梁靜茹、周杰倫等等這些老歌手的老專輯,近10年來相較於對岸的歌唱演藝事業所創造的軟體市場規模,我只能形容~~~台灣的唱片軟體業算是奄奄一息,你打開對岸的節目~~~別說是一票新人的唱腔歌喉都可力抗這些舊人,就光節目上的一堆舊人前輩清一色都是台灣自己本土一哥一姊,怪了~~為何要去對岸台灣難道混不下去嗎??~~~~我相信這裡很多人心有戚戚焉也心知肚明!!.....台灣的黑膠銷售量就算成長200%也救不了台灣這個市場的軟硬體,明白說這是一個從上到下的“政策”問題~~~~~~我們是一個從來不想面對各種問題源頭的國家,我們只願意相信~~~沒水了可以用買的,沒戰機可以用買的,沒人材可以用買的,而不是去創造與培養"源頭"....別說那些半導體、面板業的人才為何會流向大陸,看看演藝圈的那些大哥大姐們為何會走向大陸你就明白~~~~

台灣黑膠的成長有包含隱憂參半,好的是年輕人肯付錢買黑膠而不是下載MP3對於消費經濟有貢獻,壞的是~~~多少人是真正在聽黑膠而買黑膠(跟潮流),這潮流才剛起~~~還看不出能撐多久,但就現象來觀察非常類似蛋塔效應又或者是星巴克效應,因為別人買~~所以我也買,但在老一輩的音響燒友心中那種播放黑膠時所需要的的專業調整、執著講究是有一種"職人"般神聖信仰,放黑膠就像一種儀式~~~~,不知道現在年輕人對於黑膠的調整與播放是否還有這種講究的精神,刪除掉潮流、扣除掉盲從,160%的成長到底幾成是真正為了音響、為了黑膠的本質而買的 又有多少是為了跟隨朋友、同學間的潮流而買的?? 這問題背後的真正數字才是這市場必須去面對的~~~~



Analog.P wrote:
Bear4212大...(恕刪)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