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耳機玩久了 最後還是逃不了升級喇叭的命運
上一款電腦喇叭是跟朋友買的好像是對岸的主動式小喇叭,最近決定要更新電腦喇叭,雖然我有PMA2000可以推被動式的,不過過年前意外的收到一對USHER的V9801(說來話長)加上PMA2000不在我的電腦附近而且V9801的大小實在沒辦法放在桌面上使用考慮到桌面空間所以還是選擇主動式的

雖然對V9801的聲音很滿意但是雅瑟似乎沒有出主動式的書架喇叭,而喇叭也算剛接觸而已很多品牌都不太熟悉,不過我熟悉的耳機品牌Klipsch就是做音響起家的,而它們家耳機的聲音我也都很喜歡,那...比起別牌Klipsch對我來說應該是比較保險的選擇

R-15PM似乎是Klipsch唯一的主動式書架喇叭?


-------------開箱分格線----------


▼第一次來開箱喇叭(之前跟朋友買的連包裝都沒有...9801也是...)跟開耳機又是不同的體驗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打開之後是主喇叭與附喇叭跟配件包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配件部份附的東西還不少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左邊到右邊依序是電源線 RCA對RCA線 USB(A對B) 光纖線(喇叭線太長了拍不進去...)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遙控器很輕巧大概比名片還小一點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拿開塑膠袋後 很漂亮的銅色單體(另外R-15PM是沒有網罩的)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可以從背面的導管看到高音號角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R-15PM背面有很多輸入端數位類比都有 還有一個可以接重低音的變成2.1聲道(不過個人對2.1聲道沒什麼興趣就是)另外輸入部分測試了3種 分別是RCA 3.5mm USB輸入 表現都不太一樣 差別部份由聽感來說明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新的桌面系統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R-15PM是用紅外線遙控的,怕遙控器按久了按鍵的塑膠膜會破(加上有點捨不得用)就直接用手機備份紅外線訊號了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在看一次很美的主喇叭(後面的線沒藏好)拍完才發現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附喇叭 黃銅色的單體真的百看不厭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聽感分隔線----------


RUN IN 設備:電腦→iTunes(大部分AIFF及ALAC少數320K)

測試時訊源:同上

測試時信號輸入 RCA AUX(3.5mm) USB

測試中使用的音樂


1.Victory - Two Steps From Hell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2.Indiana Jones and the Arabian Nights - The Piano Guys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3.Mozart: Violin Concerto #4 In D, K 218 - 3. Rondò - Anne-Sophie Mutter, London Philharmonic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4.The Moment - Kenny G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5.Sakura - Che'Nelle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6.Bad - Michael Jackson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7.Io Ci Saro Lang Lang On Piano - Andrea Bocelli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因為小弟目前對2聲道知識及理解淺薄,所以只能稍為點出目前淺顯的聽感,請各位見諒

3個輸入 分別的測試結果
(這裡先說明:由於RCA測試中有向友人借取較高級的線材測試但實際表現差異相當低,所以以下都是用內建線材或是千元以下線材的測試結果)

推力:RCA>AUX>=USB
解析:RCA>AUX>=USB
分離度:RCA>>AUX>USB
高頻延展:RCA=AUX>USB
中頻厚度:RCA>AUX>USB
低頻量:RCA>>AUX=USB
聲音平衡度:AUX>=USB>>RCA
空間感:RCA>AUX>USB

對於3種輸入做一個小結論

RCA:推力最高,整體聲音表現是3者中最好的,但是低音也是其中最重的

AUX:3者中表現最平衡的,雖然推力與分離解析等比起RCA較差些,但通用性較為廣泛

USB:其中最不推薦的...整體表現可以說是最差的,除非電腦類比輸出損壞加上無額外DAC不然不推薦使用


總結:
綜合上述的3種輸入,最終還是選擇整體表現相對優秀的RCA(這裡說明一下R-15PM的RCA有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除了RCA輸入外其他輸入都是預設主喇叭為右聲道,只有RCA輸入是預設主喇叭為左聲道,不過RCA紅白互換可以解決此問題,所以建議R-15PM的用戶還是將R-15PM的主喇叭做為右聲道)我自己是卡在電腦在左邊 主要電源也在左邊又懶的買延長線...索性直接把主喇叭當左聲道;R-15PM直接跟PMA2000+9801對比自然是有落差的畢竟單體大小就差了一倍以上,R-15PM本身(RCA輸入)走向是比較偏向XR8的所以在一些電影的表現上還不錯,不過中低音部份有點互相干涉到了(RCA輸入),換上AUX輸入就有改善,高頻舒適不刺耳,人聲部份男聲渾厚有力 女聲表現稍微平淡,打擊樂及鼓聲表現扎實,鋼琴弦樂等聲音較暗些

-------------末段分隔線----------

算是小弟第一款入手的"全新"喇叭,雖然R-15PM很多主打的功能我用不到就是(光纖輸入 2.1聲道擴充)不過對目前的桌面系統已經很滿意了,另外PMA2000+V9801的組合目前是配CD950當訊源純聽音樂使用,家用喇叭跟家用耳機(HD700+PMA2000)系統終於暫時告一段落了
【開箱】我的主動式入門2聲道 Klipsch R-15PM
2017-03-26 13:45 發佈
BLK29 wrote:
耳機玩久了 最後還是...(恕刪)


很棒的分享,再加個墊材角錐腳架把震動隔開,同時讓高音與耳朵齊高可以獲得更好的聲音體驗。

cnn wrote:
很棒的分享,再加個...(恕刪)


感謝cnn大的支持

其實裡面有附可以黏的那種橡膠腳墊 不過怕之後拔的時候會傷到底部的紋路

角錐在音響展有體驗過差異性 不過那種的一個要價不斐

目前看到的價差也都蠻多的 不知道cnn大有沒有推薦的角錐可以給小弟參考?

BLK29 wrote:
感謝cnn大的支持...(恕刪)

如果空間可以的話,雖便買個腳架都比腳錐好太多了
放桌上用啥聲音都一樣
BLK29 wrote:
有沒有推薦的角錐可以給小弟參考?...(恕刪)


提供您一個方法試試.
用舊書疊出一個底座高度,
然後喇叭倒放.(讓高音在下面,低音在上面.)
盡量讓高音的中心位置對準耳朵.
這樣的調整能降低桌面低頻的反射音

最後記得喇叭toe in對人耳.

這樣的效果能接受時,
就可以考慮底座怎樣穩固一點.
放桌上推薦Auralex MOPAD這種泡棉墊材

可以有效消除額外的震動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nike6453 wrote:
如果空間可以的話,...(恕刪)

感謝nike6453大的意見 其實有想過腳架...雖然空間夠 不過這只是電腦用的想說能簡單處理就好了 畢竟買腳架桌面附近的空間還要調整


philip724 wrote:
提供您一個方法試試....(恕刪)

感謝philip724大的意見 晚點來試試效果如何


ar3a wrote:
放桌上推薦Auralex...(恕刪)

感謝ar3a大的意見 雖然有看到蠻多推薦的評論 不過卻找不到實際對比的影片
目前看到價錢大約1500~2000 不知道有沒有店家有賣 可以參考實際差異?
BLK29 wrote:
耳機玩久了 最後還...(恕刪)





我的是被動式。

喇叭底部不要整面貼桌面,聲音就會差很多。

我這角錐是很多年前買的,以前價位高。現在都大陸進來,很便宜,拍賣一堆,或直接去淘寶買。



mastyx wrote:
我的是被動式。喇叭...(恕刪)


R15M

謝謝mastyx大的意見看來角錐或海綿是非買不可呢

另外想問一下mastyx大R15M整體聽起來怎麼樣 因為我的R15PM低音偏重些

不知道是內部主動式電路設計的問題還是原本R15M的聲音特性就是如此
BLK29 wrote:
R15M謝謝mastyx...(恕刪)


低音並不會偏重,我覺得是你擺放的問題。

既然低音都偏重了,不建議用海綿或軟性墊材。有時低音糊掉了會有低音較多的錯覺。

試試看用角錐墊起來,低音的形體會好很多。還有離背牆出來一點。

提醒一下,我的角錐是有用雙面膠貼在箱體的,不然地震一來可慘了。

原廠付的膠墊還滿薄的,不想黏箱體的話你可以不要貼膠直接墊在下面,試試看聲音變化如何。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