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部分買過、測過、絕不錯過的DDC...)
我使用電腦撥放音樂的資歷其實很短,開始一頭栽進CAT(CAS)的世界,應該是這兩年的事情。
跟多數人一樣,開始買音響設備當然先看品牌,找到適合自己的價格帶的產品就入手,
也喜歡跟新世代的規格,或說是腦波太弱,容易被各家廠商的廣告牽著走...
追求至善,止於盡美。
這也許是樂迷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吧!
不過,何謂至善?何為盡美?
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每個廠商所要表達的觀點也不盡相同,這是音響好玩的地方,也是
音樂或藝術最讓人苦苦追尋卻又深深著迷的關鍵...
好了,不要離題太遠,今天我想分享的是谷津最新D.D.C. -- C-13。
剛開始建置電腦撥放環境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參考來源是MYAV與My-Hiend上面的長串討論,
影響我最多也最像目前的系統的討論串網址: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5404-%E8%B5%B0%E5%90%91%E8%B6%85%E5%80%BC%E8%80%8C%E6%A5%B5%E7%B7%BB%E7%9A%84-HI-FI%E9%9B%BB%E8%85%A6%E8%A8%8A%E6%BA%90%EF%BC%88%E9%80%A3%E8%BC%89%EF%BC%89
追求極致的路上,我把原先的系統全數換掉,目前以谷津的機器最能符合我的需求。
DAC的部分還能夠再加強,等Q系列上市後應該這個部分能夠有長足的改善。
目前的系統為雙CAT,撥放程式多數使用JPLAY,目前比較常聽新天新地的CD自轉檔案。
Audio PC(Candy Win10)
Control PC(Candy Win10)
全套Real Cable旗艦線材(電源線只有前級用旗艦,其餘為次旗艦)
前級&DAC 谷津U4
後級 谷津XP-200 mono mono
搭配部分USB解決方案(Psycho版)
DDC、Switching Hub以明緯MSP-600-5供電
Switching Hub使用PPA 100M版本
USB輸出使用PPA V2 USB Card
網路線使用My-Hiend網兄推薦的優質線材
我的DDC主力從原來的樂之邦03USD(XILINX) ->樂之邦數字時代2(自行研發 DSP210) ->谷津C-13(盛微先進 SA9227)
特別標出各DDC所使用的主控,主要是想提一下,不需要有晶片迷思,廠商自身的邏輯、對音樂的SENSE與設計能力本身才是決定聲音的主要因素,所有我測試過使用XMOS高階晶片(U8/U12)的DDC都還無法與數字時代2與C-13在接近的等級比拚。
由於玩CAT的時期剛好愛上新天新地的CD,所以整個系統調校以平衡、高解析為走向。
絕大多數聽古典音樂,但錄音不好的流行音樂我也很喜歡,倒是以前很愛的大陸人聲特效片現在比較少聽了。
這套系統與以前的系統比較起來癖性少了很多,整套系統的總價更是少了3/4...
我不會說以前我聽的都是錯的,但確實現在的聲音能夠聽得更久,也能聽得更深入~
純粹比較DDC的進化,C-13在整體平衡性好過數字時代2許多。
數字時代2是比較缺乏中低頻的,而C-13在補足這個區塊的同時,不會讓人在聽感上覺得下盤
過於肥大,或是高頻整體變暗,反而是整體解析度又走到更高的境界。
在速度上,因為數字時代2缺乏中低頻,所以可能會有速度感較快的錯覺,
實際上聽過多次多樣化的試聽,這兩顆DDC對於整體系統的暫態反應影響表現都可以算是相當不錯!
橫向音場表現兩組差異不大,縱向音場的部分C-13則是明顯勝過數字時代2至少一個等級。
中小編制的曲目中,C-13的樂器分離度高得嚇人,數字時代2則是中等表現。
較大編制的曲目裡,由於C-13補足數字時代2所缺乏的中低頻表現,氣勢當然更令人感到"舒服"。
人聲表現也是如此。C-13的人聲表情明顯較富有水分、情感較為細膩(而且直接),
聲底較薄的數字時代2在這個部份尤其吃虧。
節奏較快、低頻更多的流行音樂曲目就不用說了,請自行腦補。
整體來說,C-13是目前為止我個人認為最好的DDC,沒有之一。
谷津最新的Q系列也相當值得身在數位時代的樂友期待!
機器到手後我也會盡快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