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種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張黑膠,還要用絨布刷輕拂,四平八穩的放上唱機,
拿好唱臂,緩緩的放下唱頭,聽著溫暖的樂聲流出的那種感覺,似乎還能在記憶中浮現。
而在現在,數位與網路這麼發達的年代,連CD唱片都省了,早已轉成數位檔案了,
廣播更由世界各地的網路串流串進來了,甚至,家中的MOD,都可以收聽Hichannel的音樂與廣播了,那麼,一台DAC,也就是數位類比機,也就這麼樣的,順理成章的在我們家客廳出現了。
我選購的是這台算是很入門的機種的,日本生產的 TEAC AI-501DA,台灣代理商進的,全新品訂價在台幣22,000元左右吧,(日幣定價102,900),算起來台灣買也還好,不會有被當成潘仔的肥羊,而幸運的是,居然在網拍上,看到有賣家在賣,用不到半年的二手品,只要不到7折的價格,這這這~~~,孰可忍、孰不可忍,追蹤後觀察了將近三個禮拜,確定沒有類似的好物出現,價格也壓不下來,就這麼樣了,下標吧!!
收到物品,真的驚艷連連,首先,簡直像是全新的呀,連遙控器、說明書、保證書看來都還沒拆呢。背後沒有用到的端子,還有保護蓋蓋著。附購的電源線,簡直跟水管一樣粗壯,看來就是所謂的量感十足嘛。接上所有的輸入端測試,包含光纖、同軸、USB、類比、各項正常。嘩哈哈,實在金頌呀。
既然這台DAC擴大機,有著數位、類比的輸入,那麼,當然就要來個各項輸入PK比較了,以往,我們家的電視聲音輸出,是由電視機後面的RCA紅白端子的類比訊號到擴大機,現在,當然力馬改成光纖到擴大機了,顯然是數位的光纖優質多了。
再來,原本熟悉的IPAD的3.5mm耳機孔轉RCA類比,因為有兩條不同級數的3.5mm耳機孔轉RCA類比線材,一條是電腦街買的平價貨、一條是所謂的發燒線,嘿嘿,雖然是類比PK類比,帶價格有差,效果果然也有差呀。這回合,類比的發燒線勝出。
再來,我們家的MOD,訊號是HDMI進TV,TV再光纖到DAC擴大機。PK的對象一是IPAD 類比發燒線、對象二是用電腦USB接入DAC擴大機。三個訊源,同時開網路電台-台北愛樂,就這樣切過來切過去,再切過來切過去。聽出結果就是『電腦USB』與『MOD+HDMI+電視機光纖』,這兩者,我覺得差異聽不出來,但兩這兩者,都明顯比IPAD+類比發燒線好。
最後,是播放CD轉成FLAC無損音樂檔,【電腦直接USB進DAC擴大機】、與【播放器讀行動碟HDMI進電視機,電視機光纖進DAC擴大機】,差異不大,但是以我最熟悉的吉他聲音聽出,前者比後者的立體感與深度,似乎是更清晰些。
整理一下:
一、MOD看電視 : 電視機光纖 > 電視機類比
二、IPAD聽音樂 :IPAD 類比發燒線 > IPAD 類比平價線
三、網路廣播 : 電腦USB = MOD HDMI 電視機光纖 > IPAD 類比發燒線
四、FLAC無損音樂檔 : 電腦USB進DAC擴大機 > 播放器讀行動碟HDMI進電視機,電視機光纖進DAC擴大機
所以結論,目前已這台TEAC AI501DA的DAC擴大機,接上SPENDOR的35A小喇叭,聽起來也心滿意足了,改天手癢的時候,再來研究看看有沒有喇叭可以升級了。
話說喇叭,若大約5~6坪大的半開放空間,也就是有樓梯間沒有全封死的狀況,這樣能夠匹配起來的喇叭,中小型落地,或是高檔點兒的書架喇叭,各位先進,有沒有什麼推薦的呀 ? 最好別超過10W的預算呀。聽音樂居多啦,看影片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