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從去年設計第一對全音域喇叭箱體,加上網路上購買一台便宜的二手 TEAC AG-H500開始,開起了自己的音響發燒敗家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享受了一陣子自製的迷宮式全音域喇叭,覺得聲音表現直接、銳利、無相位差、但是音頻平坦性不佳、高頻過於突出、音域高低頻延伸不足,低頻量感不夠,所以開始想要讓全音域搭配低音做成2音路喇叭試看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第二對喇叭使用4吋全音域+8吋低音,搭配訂做分音器及自製迷宮式箱體設計的二音路喇叭,其間換了二台二手Denon及PIONEER擴大機試聽,希望擴大機能改善喇叭的聲音,結果是以失敗收場。喇叭聲音表現平衡性不佳、音頻平坦性也差,切分音點聲音落差大,只有低頻量感充足,所以這對喇叭最後成了犧牲品。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第三對喇叭,接受了賣AHE單體的老板建議,重新研究二音路,使用了AHE單體加上現成的二音路分音器,修改分音器的高音電容,讓分音銜接更平順。再依單體性能設計反射式箱體容積率及降低諧震比例尺寸音箱,此次特別至木材加工坊選購了2.1mm厚的胡桃指接木來做音箱,其間又多購得一台二手的TEAC A-H500日本製綜合擴大機,此台擴大機是我認為C/P值最高的,也果然得到了更為滿意的聲音表現。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但人總是不滿足於現狀,雖然此喇叭的高低頻延伸已比先前的喇叭好很多,但在壞朋友拿了一對使用Dynaudio單體的Harbeth LS 5/12A 加上自製的前級及AYRE v3後級,讓我做比較後,覺得自己做的喇叭低頻量感還是偏少,人聲厚度比不上Harbeth,整體聲音厚度偏薄,因此動起了做3音路的念頭。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再請教AHE單體商後,決定再來試做一對3音路新喇叭,建議使用1吋高音加5吋中音來搭配8吋低音,中音使用密閉式音箱結構聲音較厚實,但3音路可能不會比之前的2音路好聽,且要調整的部分會更多。不過我還是決定勇敢的繼續做喇叭,拆了之前的失敗二音路,取其8吋低音單體來使用,搭配現成的3音路分音器,設計成類似MTM點音源的低頻反射式音箱,並使用6分厚的柚木指接實木來製做音箱。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完成3音路喇叭後,再與自己的2音路及朋友的Harbeth LS5/12A AB評測做比較,發現了3音路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用現成分音器高音及中音聲音重疊過多,但低音與中間的銜接不足,所以只靠現成分音器是行不通的,後來又試著再分音器上修改電容,在大電容上並聯小電容,及學習使用L-PAD做調音改善,雖然改善後的3音路聲音好像很豐富,低頻也澎湃許多,但是高音毛燥、整體的細膩度,依舊比不上先前自製的2之路,更不用說比不上Harbeth 5/12a。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但是從修改分音器的過程中,興起了我想要自己設計分音器的念頭,不過因自己並無電學基礎,所以只好買本基礎電學回來惡補一下,也上博客來訂了本音箱設計實例來參考,再加上國內外幾個音響DIY網站參考,試著做自己的第一對2音路2階分音器再加上低音單體的阻抗穩定線路,用便宜的組合音響聽Du Pre′的大提琴run單體,順便進行自己的第三對2音路反射式音箱設計。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有鑑於先前的音箱打造都用實木音箱成本實在太高,加上友人建議可改用MDF試試看,MDF對於聲音的內阻較高,會與實木音箱有不同的表現,因此就計劃用MDF來做個鋼琴烤漆亮白音箱,並將反射孔改設於後方,改善低頻音場,一樣是降低諧震比例尺寸去做,不過手工噴漆打磨音箱真是個惡夢,用噴漆罐的漆面難乾,瑕玼明顯,玩過一次就可以了,這種事還是要交給專業的噴漆去做。完成後的喇叭,經過幾個星期的反覆聆聽並調整修改分音器,效果非常好,雖然選用的都是很便宜的單體,但是聲音表現卻意外的好,雖然覺得還比不上Harbeth 5/12A,但是其C/P值非常好,聲音柔順乾淨、分頻自然,重疊音少,因此這對喇叭就搭配TEAC AG-H500綜擴,送給了老婆當組合音響聽音樂。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有了成功的二音路分音器製做經驗後,便很快的著手3音路分音器的製做。先試著替中頻做了一組阻抗穩定線路及L-PAD衰減線路後,如預期的改善了三音路中頻的銜接問題,但是高頻分頻點過低的問題尚未解決,因此決定為單體特性重新設計分音器,參考了幾個國外網站的分頻計算器後,決定將分頻點設在500hz-4000hz,便上網購買所需的材料電容電感及電阻,並經過了一個月的空閒時間反覆聆聽並調整重組,終於讓自己的喇叭聲音表現柔順自然音場寛闊,能夠追得上Harbeth LS 5/12A,所以就順便請壞朋友將AYRE V3後級讓渡出來,並訂做了一台1:1的鎳鋼鐵芯前級來做搭配。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在享受了一陣子的自製3音路的美好,手癢的去下標了一對Dynaudio D260高音單體回來要來修改我的No.3胡桃木二音路喇叭,並修改原本購買的分音器電容及低音電感,試著去比較高階單體的差異性。
在使用Dynaudio的高音單體後,高音的甜美多汁,果然是讓人回不去了。雖然覺得D260是一顆很棒的單體,但是fs 1000hz,分頻點要拉高2個8度約3000hz較能改善fs點的阻抗上昇,但勢必中低音單體就會很吃重,因此為了要發揮D260的實力,於是重新設計二音路分音器,讓這一組喇叭搭我的TEAC A-H500變成現在在房間裡放睡眠音樂的美好伴侶。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從自製全音域音箱開始,開起了自製喇叭的音響敗家旅程,從箱體的自行設計打造,使用市售的被動分音器,因為不滿意聲音的表現,所以學習重新學習基礎電學,從修改分音器,到自己手工搭棚,從二音路二階分音、阻抗穩定線路、L-PAD衰減平衡,到三音路自製分音器,無非都是為了追求心中更滿意的聲音。其中也有很失敗的作品,聲音的平衡性欠佳,只好放棄箱體,取單體再重新打造。終於能完成幾對自己滿意的作品。
今年元旦完成的3音路喇叭,自製2階Bessel3音路分音器,高音VIFA XT25 SC90 04+中音Dynaudio D52AF+低音AHE 22L170P 箱體使用柚木指接做為面板+MDF貼皮革,是目前最滿音的作品。
聆聽搭配 DVD訊源經TOBBY DAC 全平衡輸入1:1鎳鋼鐵芯電流級進式前級,轉RCA輸出到後級AYRE V3。
聲音柔順平衡且協調,細節表現清淅透徹,人聲韻味厚實迷人,是目前最滿意且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DIY喇叭的音響旅程
2015-01-07 14:01 發佈
大大真有心,
我是喇叭門外漢,空間也不熟,請教一個基本問題,
內部空間需不需要擺吸音棉?
如果要,最基本的方式是怎麼擺? 還是需要靠測量或儀器校正來擺設?

字字血淚, 給樓主 100 個讚

我找到一生最愛的愛叭, 就停止全音域 DIY 了. 看了樓主一文, 又燃起心中的小太陽...

全音域聽人聲一級棒, 不要去聽低頻就不會失落, 但不可能晃過大提琴與低音 BASS 啊!!!

此事古難全, 但願叭常久, 千里共嬋娟

祝 聆樂愉快
音箱內置吸音材要把吸音材的容積算進去,不然會造成箱體的q值拉高,低頻反射上昇。我都是只有在箱體內貼一層5mm的發泡軟墊做為降低箱體諧震的作用,保留足夠的箱體空氣容積,音場會比較寛鬆。

k3 wrote:
音箱內置吸音材要把吸...(恕刪)

謝謝,經驗收下來試看看。
真是佩服大大的實驗精神啊~~

喇叭這東西看似簡單~ 音箱、單體、分音器~

但光2單體分頻點就可以搞死人了~

更別說3單體了!!

再來是單體的搭配、音箱的設計、低音反射路徑、長度…等

真的要有心,不然就要有高人指點才玩的下去啊~~~
就是因為困難所以才好玩啊,現在網路上的資訊很發達,國外音響的diy風氣很盛,可以參考的計算機很多,只要有單體的特性表,選擇好的單體,依單體去設計密閉式或反射式音箱的容積、反射管尺寸及長度,再依單體性能去決定分頻點及設計分音器所需的電容及電感,再依單體阻抗去調整高中低音平衡衰減L-PAD,最後由自己的耳朵去決定要做到什麼程度,畢竟是自己打造獨一無二的喇叭,精神無價。
k3 wrote:
就是因為困難所以才好...(恕刪)


真的,要是我有那時間,我應該也會弄組用Scan-Speak 神單體做的DIY叭 ~~~

CP值肯定無敵~~

這可真是大工程

不說聲音,光是看到成品得工藝水準就已經夠令人吃驚了
果然是重度的發燒友,對喇叭的研究真的要有愛才能DIY到這種地步,給大大100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