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pioneer只專注在車用音響,家用音響似乎就...
好可惜的品牌,就像當年的山水音響
我記得小時候kenwood, pioneer,山水都是響叮噹的牌子
有太多的原因可以說明"4K"“ATMOS”都只是面板廠與環擴商的競爭噱頭,這10年來我的心得是...廠商把環擴變成PC了,要什麼有什麼但卻沒留下以前環擴的音響本質...它現在就像是一頭會變很多把戲的老虎..但老虎的毛色與氣勢全沒了!!這些環擴大廠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在這10年間不斷的再找尋什麼噱頭可以引起消費者的欲望但卻重沒引起消費者關愛的眼神....音響業就這樣從環擴悄悄的走回了兩聲道、喇叭走向耳機、CD走向數位與CD走回黑膠....怎麼一回事!!
只能說....環擴所需要的客廳變小了它現在的處境只不過是一台多功能HDMI切換器!!但要音質沒音質....而4K在於背後的實體媒體跟不上又讓消費者覺得不過幾年前才"換買"藍光影片...這下子全都重新要丟掉重買4K版本,有多少消費者可以這樣讓廠商牽著鼻子亂花錢.....別忘了年輕人還在跟22K搏鬥,又被音響業的亂定價搞的只能去玩耳機....是幾個能消費得起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換規格換器材!!
對我來說重新檢視兩聲道的意義大過於多聲道的噱頭,檢視電影劇情的意義大過於畫質的追求!!是吧~~
小弟的一點心得....

wkh2006 wrote:
以後pioneer只...(恕刪)
1000多元的耳機聲音模糊一片
現在進步神速
反觀音響業
發展很久 很多市場早就飽和 連電腦喇叭2 2.1都遇到瓶頸
剩下的就是不斷拉高賣價來平衡廠家 各國代理商 店家收支
這是常理 (看微軟就知道了)
求新求變才有利可圖
可是每變一次 不只是末端消費者要換
連前端作者都必須全力配合 這需要多少時間?
(我花大錢錄製高音質音樂唱片還賣不好 到不如把時間花在開演唱會)
造成整個音響業CP值越來越低
加上這幾年耳機大幅度的進步
雖然受限於體積還是無法達到音響那種程度
可是方便性 又較簡單不用考慮空間 擺設 較少的線材花費等等..
隨身系統CP值變超高(反而變成音響要花多少錢才有耳機的聲音??)
就連緩慢的SONY也在幾年前開始重視
(蘋果反而倒退 固守手機而忽略隨身聽系統)
這幾年全球消費力倒退(尤其年輕族群)
拼工作賺錢 有多少人有閒錢時間去搞去玩音響
wkh2006 wrote:
以後pioneer只...(恕刪)
Loompster wrote:
話說我家的Integ...(恕刪)
這就是為什麼我玩了10年環擴後1999~2013後退回單純的兩聲道.....

因為綜擴耐用、簡單、好聲,聽音樂時間高過於看電影的時間,劇院...說真的累了!!音響本是讓人輕鬆享受音樂的工具,環擴領域對於空間擺位的要求反而變成是器材在玩人...而不是人在享受軟體的本身!!小弟自認不是有錢人...以一個上班族而言....簡單的去享受軟體的本質才是我要的!!
一個業界的永續經營是細水長流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抬高自己身價鞏固金字塔頂端的族群,那長江後浪無法推前浪所造成的將是一灘死水!!我相信年輕一輩的玩家不是只喜歡耳機....只是業界逼著他們不得不在一條被扭曲的音響路上選擇一條他們能簡單、負擔的好聲之路,可憐啊~~~小弟這幾年再找喇叭與擴大機的路上遇見太多音響店的老闆眼中只有肥羊心中早已喪失對於推廣好聲的那種熱情.....說真的更多的時候我發現老闆們連他們所推薦的天價神器所發出的聲音是好聲還是壞聲都不知道了~~~~
wkh2006 wrote:
以後pioneer只...(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