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管機, 雖然是新手, 但我有一個疑問, 為什麼有的管機有整流管, 有的沒有呢?
原理是?
前級管負責把訊號放大,常稱為訊號管,一般放大約至 12V-60V(看後級管的電壓需求決定).
後級管負責功率放大,常稱為功率管,功率放大後,才有足夠的推動力去讓喇叭發聲。
前級出聲,後級出力,是一般的見解。
即前級決定了訊號的音質,音色。
後級則是負責推動力。
照這個見解,前級管角色反而是很重要。
但個人的經驗,似乎沒分得那麼清楚,
前級管是很重要,
但後級管應該不僅止於功率放大而已,也是會對音質,音色有重大的影響。
個人的看法是前級,後級都很重要。
以一個系統來看,從音樂錄音品質,音源,前級,後級,喇叭,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是重點,缺一不可。
常見的前級管有 12ax7, 12at7, 12au7, 6sn7, 6sl7, 6dj8....., 還有大陸的 6n1, 6n2, 6n3
不同的前級管有不同的特性,
12au7, 6sn7, 放大率小,電流大,中頻厚度會比較好,高頻響應也有時會比較好設計。
12ax7, 6sl7, 放大倍率高,聲音細節會比較多。
設計者會依放大率需要,頻響,音色,來搭配適當的組合。
前級管只是訊號放大,電流很小,不太耗電。
常見的後級管有 6V6, 6L6, EL34, KT88, 2A3, 300B....
不同的後級管有不同的功率輸出,不同的頻響特色,不同的泛音特色。
6V6, 6L6 中頻較飽滿,聽起來舒服,但高頻解析會差一些。
EL34, KT88, 中高低頻解析力較好,放大功率也比較好,低頻也有力度,是很常用,又比較好設計的功率管。
2A3, 300B 是直熱式三極管,
直熱式不好設計,交流哼聲不易處理,
加上2A3, 300B 的輸入訊號電壓要求比較高(300B需要60V), 前級設計難度很高。
好的300B, 高頻泛音非常好聽,中低頻也聽起來舒服。故300B很受玩家的喜愛。但個人經驗,300B不好設計,好機不容易獲得。
yann721 wrote:
所以市售還有分前級與...(恕刪)
前後級擴大機的觀念,更需要進一步說清楚。
以前的音響系統,以 LP 當音源, LP 的電平輸出,約在75-100 mv,
75mv 的輸出很小,需要一個前級放大把訊號電平放大到 0.5-2V 左右,然後再接後級擴大機。
現代的音源,以 CD 或 DAC 為主,CD /DAC 的輸出電平,平均在1-2V之間,已經沒必要再經過前級放大後再送給後級。
比較簡單的想法,是把 CD/DAC 音源當前級,後面接一台擴大機當後級即可。
後面接的這一台擴大機,可以是一台純後級,也可以是一台綜擴。
後面這一台擴大機最理想的輸入電平是 0.5V-2V, 這個電平跟 CD/DAC 最匹配,同時整個系統也最單純,越單純的二聲道系統,失真反而小,反而容易出好聲。
拿一台 CD/DAC 當音源,再接一台前級,再接一台後級,其實複雜的層度是超乎你的想像的,除非你是玩家等級,很了解這三個器材的輸出入阻抗,輸出入電平,不然要出好聲,還反而是大工程。一般入門者這樣玩,只是浪費錢,跟搞死自已的觀念而已。
管機一般都是訊號管跟功率管搭在一起,本身的結構比較像綜擴。
我還不曉得一台純以功率管(後級管) 設計成一台純後級會是什麼狀況,依我的經驗,應該是非常難以使用,
所以建議你,最簡單好用的系統就是一台好的 CD player, 或 DAC 當前級,後面再接一台正常的管機即可。
管機可以是單端或推挽,看自已的喜好選,單端/推挽 不同的優缺點,很難說那一種是對的選擇。
要起步,其實很容易的,買一台CD player, 或用PC 買一台陸製的USB DAC (4000元有找), 再買一台KT88單端(12000-15000元), 然後再隨便接一對便宜或貴一點的喇叭就行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