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中一整天聽下來,六七樓我已經很疲乏了,且大多都是耳機或唱片行,就沒有多花心思。
個人一直對Divini 與 DA&T有偏好,這次聽下來,音場很漂亮,音質依舊。A38到達12點鐘的大音量時,琴鍵觸擊,形體的完整,果然遠勝我自己家中的Reference 3,看來書架果然還是有天限。當然自己彈是沒那麼大聲,形體的完整性,不是指音壓而已,而是琴鍵敲下去的共鳴,尤其是低音部分。






沒想到Reference 3居然要推出低音柱了!這還只是展示品,尚未安裝分音器與腳墊,所以沒機會讓它發聲。不過好像有點色差,希望到時可以漆得較接近Reference 3的顏色。真期待加上低音柱的表現,可否在十坪內小空間與RASA真正一較高下。畢竟Reference 3真的太美了,低音柱色差問題如果能解決,會是一對非常精美的喇叭,聲、藝皆美。
至於KIT-D,只能說我聽慣了Reference3真的回不去了。推出了端子套件,當初開箱文隨口說,除了內部線用焊的以外應該就是端子可以升級,果不其然就出了,哈哈。
谷津預計推出的U5擴大機,友站家族已經有人在問了,我只知道是30W、與U2一樣大、沒有DAC的純類比綜擴。至於谷津近來最受好評的A類,其實我跟另一位友人都動了想升級到A-38的念頭,只是價位頗高。問了谷津黃先生可否有機會推出其他A類綜擴,但谷津的回答是,暫時不考慮推出A類的中間產品。

這波KIT-D加上U1S或U5的組合,看來是要真正攻入電腦族。其實我也一直盤算著要給家母升級擴大機,畢竟TP30推起來還是推不出KIT-D的好聲,這次出了U5,讓我頗為心動。
談到攻入市場,這次到雅瑟音響,一貫的音響性十足。那對話題十足、萬元不到的喇叭T515,擺明了是劇院喇叭,該有的都有,拿來當劇院一定非常好用。美中不足就是,聽音樂音量一大,稍嫌粗掉、偏糊,但絕對對得起它的劇院目的與價位。此舉也看得出雅瑟對於市場的敏感度十足。家庭劇院肯定在大螢幕電視的興起下,越發受到重視,這對喇叭可以算是繼S520後又一高CP值之作。我覺得應該會賣翻。好像還有中置,價位在四千元左右。最好是再推出後置聲道版本,整體感才夠,但能不能靠銷量達到與開膜成本平衡?會不會有消費者買去當書架二聲道用而打到520的市場?還是要推520就好?這就不是我們這種市井小民能猜測的了。(套句賈伯斯的話,搶自己的市場哪有關係?反正賺錢的都是我。)
另外自己覺得表現得較好的,大概是極品音響的Burmester系統、鈦孚的Dynaudio Evidence Platinum搭Constellation Audio、上瑞的Vertere、MSB、Marten。
多次以來,我頭一次覺得 Dynaudio 的 Evidence 系列好聽。也在別間展房聽到C4,空間限制,沒有發揮到很好,但仍是我愛的音色音質。還有C1,這對偏大的書架喇叭,以往聽的時候覺得普普通通,沒有特別驚人,這次搭Ayre,聲音頗好。這次好像沒有看到Wilson Audio,真是飲恨,上次臺北沒空去,以往音響展也沒有注意到該品牌。最近幾年特別想聽聽Wilson Audio,結果一直失之交臂。(求家訪?XD)
整體而言,高雄展有越來越進步的趨勢,展房明顯變多,不過好像都是軟體居多。希望高雄展可以儘快追上,讓我們這種市井小平民能一次聽足,聽個過癮。說不定下次再更多些,就在高雄多住一天,連聽個兩天,也不會聽覺那麼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