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看過我R3的開箱文,就知道我本來是要寫R3的古典樂的聽感部分。寫來寫去,還是不脫清新、乾淨等形容詞,我又不是雜誌評論員,實在寫不出新東西。值得一提的是,本來我很喜歡我家女王送我的AKG K321,雖然是很平價的耳機,但細節一直是耳機的基本功。我只是偶爾坐車時聽聽,能隔音、能聽到一些該有的基本就很滿意了。(以前倒是有組過便宜的耳機系統AKG K514 MKII,後來不喜歡戴著耳機,索性賣了)結果,因為這幾天待在家中,幾乎都是聽著喇叭系統,昨晚睡前拉起耳機聽,差點沒吐血,這真的是我以前覺得還算滿意的聲音?原來,聽了好一陣子B90+R3,徹底對我的耳朵作了一番洗禮。
從三四年前接觸Divini,一直是該品牌愛用者,可以說近年來他們的產品我幾乎都用過了。是說他們的產品不好嗎?不,如果只是聲音不好,我大可以換牌子。我是一直在這個牌子中升級上去的,用過的喇叭中,尤其KIT-D令我一直覺得非常超值,回味再三,現在供家中兩老使用了。不諱言,買久了,成熟客,但這並不影響我在網路上發表開箱時寫心得的正確性。所以我還是本著自己的聽感,誠實描寫出我的感覺。
藉著這次入手Reference 3,我也趁機會凹吳董讓我到他們的工廠的視聽室試聽。他們說,這間視聽室暫時不打算對外開放,一來,空間處理還沒弄好,聲音不是很佳;二來,這打算作為他們測試自家產品的地方,並不打算開放。





即使如此,我還是拍了些照,並寫給大家看看。我都買到快變代理商了,總覺得這麼好的聲音,又是國內品牌,可惜曝光度稍微差了些。進去前,看到了不少測試的樣品箱、單體,還有工作室。所以我也趁機看到了開發中的測試產品,不過這應該不能拍,哈哈。以下大多為旗艦落地RASA,分音器外置。高音單體為SCAN鈹高音。這對RASA是我看過覺得最高貴的一對,白色烤漆,晶瑩剔透。大約兩、三年前的音響展看過胡桃木色,邊緣切得很利,沒有烤漆,那對算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至於蜂巢狀網罩,美醜就見仁見智了。自己是覺得能拿掉是比較好看,但其實很有特色。
天樂一直與谷津有合作。目前的旗艦,A38做工非常精緻漂亮,看過其推動自家的非賣品喇叭,以及在其他音響店推別的喇叭,都未曾出過惡聲。RASA在音響展聽過不少次了,網路上雖然只是偶有資料,但評價都相當正面。唯獨有一個人在網路上嫌過,仔細一看,他還推薦過法國某牌子的入門喇叭。如果喜歡那樣的聲音,那麼會不喜歡RASA的聲音,也是難免的。個人倒是在入門的時候,就對該法國大廠的入門喇叭不是很喜歡。這也反應了,大家所喜歡的聲音確實頗有落差。應該是尋找自己聽起來喜歡的音樂,而非過度地強調自己的正確性。畢竟人耳的響應本身就有所不同。

視聽室的空間看得出來還在處理中,也沒有擺多少喇叭,只有當家旗艦與一些測試品。但從視聽室的設計看起來,也能多少感受的Divini的設計品味:典雅、簡潔。但說到這個,我倒是不免想抱怨,文宣的部分,以前的Table3的原廠說明書還很精緻,符合整體與產品的感覺。這幾年的產品說明書整體沒有一致性,像是KIT-D、Table7的說明書不僅樣式不同,字體變化也很多種,顏色也跳來跳去,令人覺得不是很像他們的設計風格。莫非文宣部分有換人設計?
這視聽室我來了兩次,第一次來鈹高音還剛好故障,送回原廠去修了。那次同行友人因此還說,沒想像中驚豔,反而稱讚了R3:「Reference 3一開聲很驚豔,很好聽,但聽一陣子又覺得有點不耐聽。」難怪那次我一聽,也覺得有點掉漆,身為該品牌愛好者,在友人面前也說過不少好話,結果聽起來卻少了延伸,音樂也一直結像在另一邊。第二次來聽換了顆新的,表現正常多了。背後的端子板看起來簡潔中帶有一點貴氣,卻不流俗。要是他們家的產品的設計能夠更統一,我覺得一定會非常有美感,雖然目前的外觀設計已經很美了。但是,例如大廠們的產品一看就知道是他們的東西,這點在Wilson Audio、Goldmund、Focal等等,都能明顯感受到。友人也說,即使單體是用單體大廠的,但是有沒有做出自己訴求的聲音?其實,這確實是經營一個品牌所必須做到的。不過整體而言,以我對他們產品的熟悉,聲音部分是能看得到一致與整體的訴求。



閒話說完,來談正經的話題,聲音吧。先說這個空間,長方形,約有十來坪。吸音做得不多,主要以擴散為主。這也是我個人第一次感覺到空間的變化如此明顯,以往自己的器材等級可能未到,加上都不是很完整的視聽空間,老實說,變動空間可能有點影響,但從不知道差異這麼地大。光是喇叭的擺位調整了十公分左右,就能感受到差異,取消tone in,整個低頻就因為共振而有所增加。剛好我研究所的研究領域跟聲學有關(我還很搞笑地用FEM模擬過自己房間的Resonance Mode),所以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並不是音響玄談。但以前在自己家的房間,並不是視聽室,本來自己對擺位真的會稍作犧牲,換取較好的動線。也因為這次空間有經過調整,所以這是我自己聽過的RASA最富空間感、音色最豐潤的一次。
與其說我是來試聽,不如說我是來看空間調整的測試過程。因為我並沒有特別帶我聽得較熟的片子來聽,反而是現場有什麼就聽什麼。
知名的發燒CD「麥田之歌」中,可以清楚聽見各聲部的位置與發音,形體完整,沒有書架喇叭被閹割的感覺,這也是我認為一對真正好的落地喇叭所必須做到的。形體完整、結像扎實又穩定,這可不是音量開大聲就能達到的,而是真正考驗系統的功力。也因為如此,表現這種空靈、寧靜的樂曲,並不會讓人覺得缺了點什麼而有點浮躁。
第二張比較有印象的是Hans Zimmer -《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Hans Zimmer是我很喜歡的電影配樂製作,例如鋼鐵英雄、蝙蝠俠、戀愛沒有假期,不過這張我沒有接觸過。這一張主要試聽的是低頻,一開聲,就是非常有彈性的低頻。沒有餘波盪漾,也不會糊成一片,而是清楚結實,每一聲都富有彈跳感。
可惜當天他們趕著要出貨,所以視聽時間較為短暫,並沒有再詳聽其他樂曲。整體而言,音像相當穩定結實,清楚乾淨,各個樂器的分離度可以說是我聽過表現得最好的。表現鋼琴時,搭配上A38的醇厚,聲音非常溫潤,甜美,雖是清楚乾淨的走向,卻能聽出琴音的共振之美,高音延伸富有光澤卻不會過亮,令人陶醉。音場表現,不是那種特別深邃的,而是像一個大型舞台,遠近明確。其實我也漸漸地喜歡上A38的溫潤感,表現古典樂時特別有感覺。有個小插曲,在視聽過程中,我一直聽到咯咯咯的輕微聲響,本來還懷疑怎麼錄音中會有這種細節,似乎不太協調;然而後來才發現,原來是風大,窗外有聲音。這顯示了,RASA在聲音的寫實度上,達到了相當的水準,讓我難分真實世界與重播系統的聲音。同時,也可看出這套系統的背景寧靜,而不是音量一大就什麼都炸成一片,連細微的聲響都能清晰可聞。總而言之,RASA確實是將Divini的調聲目標發揮到極致,在各個方面都作出了相當優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