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前言:
玩音響的時間不算長,從開始的重劇院音效到現在轉為以2聲道音樂為主,約近10年左右吧,
音響展去過幾次,音響雜誌買過多本,但大部份都是閉門造車,
只是喜歡聽音樂,喜歡調校音響系統後聽到更多的音樂感動。
近來閒來無事,且現在的音響效果已到滿意的程度,所以提出與各位網友分享。

壁插:ATL ETP-1000SG
排插:ATL TA-9900S / P-4BX / ETP-1000SG . FURUTECH FP-5R
電源線:ATL TA-9900S(後級) / ATL TA-9700S(前級) / NEOTECH NEP-5001(電腦)
喇叭線:ATL TA-9500S . SHARK SDB-015GA(G)
同軸線:NEOTECH NEVD-2001
訊號線:NEOTECH NEI-3001
播放軟體:foobar2000 WASAPI(event):S/PDIF
音效卡:ASUS Xonar Essence ST(改OP-LME49720HA . BB OPA627BP)
前級&DAC:Integra DTR-50.1
後級:DA&T B-90(white)
主喇叭:Sonus Faber Liuto
喇叭腳墊:ISOCLEAN TT-008
聆聽空間:約四坪
---------------------------------------------------------------------
【聽感分享】
一.測試音樂-Pachelbel Forever By The Sea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這張專輯一開始有風聲、海浪聲、鳥叫聲的音效,此系統已可感受到海浪往前退後遠近的立體空間感,而非平面,鳥的位置遠近也很清楚明確,感覺就像夜裡,站在海邊,面對著大海一樣的真實,這樣的聽感可說是更換訊號線NEOTECH NEI-3001後所特別明顯提昇的。

二.測試音樂-Keith Jarrett(凱斯.傑瑞特)-The Koln Conert(科隆音樂會)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這張專輯是現場錄音,所以會夾雜著現場的一些雜音,要把這些雜音聽得清楚其實還蠻容易的,但我覺得要把鋼琴聲與雜音的相對音量比例大小呈現到適當是很不容易的,何謂適當呢?目前的系統比例約10:1~10:2左右,當超過這個比例時(10:3以上),我覺得在聽這張專輯是還沒甚麼大問題,但若把這樣的系統改去聽特別有層次感及空間感的音樂時,就會知道有差。再來是這張專輯可聽到很好的堂音與殘響,此系統已表現得不錯了。唯一不足的是我想受限於聆聽空間小,尚無法展現出更好的現場空間感。

三.測試音樂-鮑比達&蔡琴 遇見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主要是要測試這系統的女聲部份,這樣的搭配覺得人聲特別突出,就像歌手站在你面前唱歌一樣,除了蔡琴外,我也聽Susan Wong、李爍、藤田惠美、Olivia等女聲,感覺很有韻味,有厚實感,且甜而不膩,活生感也夠,所以我很是滿意。

四.測試音樂-林俊傑-因你而在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若單純以B-90當綜擴與DAC的話,老實說反而比較好聽,因為用B-90聽時,總能讓我心情雀躍起來,而用現在的系統聽,心情雀躍程度確有不及,以比例來概估的話,大概是100:85,我想是力道與速度感有差,但我是雜食性的,所以現在的系統比較適合我。

五.測試音樂-劉漢盛嚴選棒喝CD-DG黃金錄音精華-1
-第11首 Mahler-Klavierquartett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這首用目前的系統聽真的好好聽,而這首應該會是我之後要買音響器材,試聽的主要曲目之一,因為這首我覺得可以聽到系統的平衡感、解析度、偏暖柔或偏冷硬、層次感等,還有就像曲目介紹的那樣,是不是會越聽越興奮?

六.測試音樂-阿卡多、穆特等小提琴演奏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小提琴演奏也是我喜好的音樂之一,所以我的系統一定要過小提琴這一關,我覺得音響系統撥小提琴演奏時,最怕高音太亮刮耳、厚度不夠,但也怕太柔軟沒有力道,目前的系統柔順又有力道。

七.綜合
前面我說過我是雜食性的,所以我的系統的搭配建構就是朝中性、平衡、稍微偏暖的方向走,現在已經差不多達到我要的要求了,除了空間感、空氣感、低音力道,受限於聆聽空間而有所遺憾之外。
而在調整系統的過程中,我覺得最不好解決的問題,那就是音樂中各種聲音的分離度及音量比例大小是否適當。或許比較高階的音響器材很容易達到,但對我這樣入門的器材來說,確實有難度。之前還未調校好時,偶而在聽某些音樂時,總覺得有個樂器聲音不怎麼融入在音樂中,有點突兀,EX. Diabolus in Musica「魔鬼的顫音」中的三角鐵聲音,沒調校好時,應該就會感覺敲擊者站不對位置或是敲的力道不對。
再者,我覺得音響系統這東西很玄妙,不同的搭配、不同的空間甚至不同的聆聽者都會產生不同的聆聽效果,其組合結果成千上萬,而這聆聽效果的好壞,跟器材的價格沒有絕對的正比,完全是要搭配了之後才知道。
-----------------------------------------------------------------------
【器材使用心得】
一. ASUS Xonar Essence ST(改OP-LME49720HA . BB OPA627BP)
未換OP之前,感覺聲音偏解析偏冷,換OP之後感覺有拉回來一點點。
二. Integra DTR-50.1
最初我是只用Integra DTR-50.1來當綜擴及DAC,聽樂器的殘響不錯,且有彈性Q度,但力道不夠。
三. DA&T B-90(white)
剛好跟Integra DTR-50.1相反,力道很夠,殘響不足,所以我試著把它們結合在一起看看,讓我驚喜的是優點都有保留,缺點消失。A類放大15W,所以聲音有醇厚感。
四. Sonus Faber Liuto
非常適合聽弦樂,我是買這喇叭之後才開始買提琴類的專輯,這款喇叭算是Sonus Faber這幾年才出的比較偏中性。通常以我這樣的聆聽空間,用落地喇叭的話,低音應該不好處理,但我用到現在沒有駐波的問題。
五. NEOTECH NEI-3001
感覺可讓音場變大、層次變好及控制力也好一些。
六. ISOCLEAN TT-008
感覺可讓高音更延伸、聲音更凝聚。
---------------------------------------------------------------------
【器材照片】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
--------------------------------------------------------------------

2013-10-20更新

<防震消音墊片 試用心得>
一星期前去逛某連鎖賣場,看到防震消音墊片(如下圖),突發奇想,或許可買來墊電腦(訊源)看看,
反正4片才90元,試試效果如何?無效也不會心疼.於是就買了.
(之前一直有想買墊材來墊前.後級及訊源,但有點懷疑加墊材後效果改變是不是可以聽得出來??)
剛墊時,聲音就有點變悶,想說可能還沒run好,
但聽了一個星期,剛剛終於受不了拔了下來,
結論是"器材下面放墊材真的是有改變聲音效果的,只是變好或變壞那就不一定了"

有墊時的聲音=>高音不夠延伸,音場變窄,無空氣感,動態及定位都不佳.
EX. Diabolus in Musica「魔鬼的顫音」中的三角鐵聲音,不夠清脆,殘響不足,站的位子也不對.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有在看"魔豆的魔墊"及"Black Diamond Racing",兩者價錢是有差,但重點是效果,
不知有沒有網友可以分享一下使用心得?好讓小弟參考一下
----------------------------------------------------------------------------
----------------------------------------------------------------------------
<2013.11.23更新-魔墊試用心得>
先看照片-買了2組用來墊電腦(訊源)及後級(b-90)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測試CD-宮下伸_三十弦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試用心得】
買來已經用三星期左右,剛墊上去時,並沒有明顯特別改變,過了2-3天之後效果才會顯現.
改善:
1.聲音變得更有彈性 2.高音變更柔 3.低音力道有再加強
改變:
1.人聲有往後退一步左右 2.高音延伸有減一些
在空氣感與通透感部份:
一開始只用一組墊在電腦下面時,並沒有感覺有特別改善或改變,
後來再加一組墊B-90,感覺有更好一些些

結論:
以它的價位,是值得買來玩一玩,想再買來墊前級與排插,但又想試試別種墊材.
以上只是小弟自己器材與環境的試用心得,給網友參考,不確定別人買來用也會有跟小弟一樣的效果.
2013-10-07 0:24 發佈
感謝大大分享

非常推版上有大大個各種Hi-Fi 分享文


因小弟也有這張 ASUS Xonar Essence ST,裝在PC 中
主要是看mkv 高清電影

前提: 當然我也沒有很深入研究
不過看電影時,說實在感覺設定上很難抓到適合的方式,不是人聲vocal 不是太小聲,就是特效開不太出來,各種mode 調整很難有個最合適的電影效果.


大大現在拿這張聽兩聲道,架構也滿符合我現在的需求
我也是主要訊源為PC
另有台 雜牌 環擴
喇叭 雜牌 喇叭
訊源 雜牌 DVD-Player

這樣測試聽過用DVD player 接 雜牌 聽兩聲道的結果是非常非常的慘 (各種mode, pass through)
比起我之前用7K 的兩聲道綜擴還來的差非常的多


但因現在擺放關係,兩聲道綜擴及喇叭拿去親友家放
只能用雜牌 當擴大機
也考慮加台後級

或pre-out 一台綜擴
或插拔線方式接一台綜擴

兩聲道與環繞的兼容還真是需要錢去堆出來.



主要是爬文 FURUTECH FP-5R才看到大大這篇,小弟也是從其他地方有樣學樣買FP-5R 當訊源壁插

新的CD 訊源還在評估要買專門的兩聲道player or 多功能機種如OPPO 這類的
不過小弟已經有電腦當作主要多媒體來源,應該是找純兩聲道player 比較適合,假設以拿相同價位20K 來買CD player,會比買OPPO 103 這樣來的專門.!? 多方說法.....
終於看到一些跟我聽的音樂類型比較像的器材分享文了 ...
要體驗空間感、空氣感,升級一台二手的的AYRE AX7就可以了
還讓你知道雜誌寫的黑背景是啥一回事,這是我AMP換成Ax7的驚人體驗
(前提是喇叭質要好,Liuto應該OK的)

我用AX7前用過ACCUPHASE 407、CONRAD JOHNSON CA200(美金6000多)
等更高價綜擴,在泛音、空間感、空氣感上都很明顯的沒有AYRE好

但AX7還是有其弱點,60W的功率在低頻量感上是比較薄弱的。要有較好的低頻
還是要AYRE的前後級了。

Johnny_depp wrote:
感謝大大分享非常推版...(恕刪)


Jonny兄,
我覺得拿focal dome來相比開版大的設備, 不太能相比耶~~~

我買focal dome, 純粹就是空間限制, 外形, 劇院,,, 等,

這也是focal dome的主要客群, 不是嗎!?

我也很期待能有個漂亮聲音的二聲道, 但這實在是太難了~~~

因為新北市房子, 要能有這樣空間配置, 交通又不能太不便,

"新房"起跳價, 隨便都要1500以上,

已經剛買一間, 近幾年之內, 實在無餘力再換大房~~~

focal dome繼續用, 等換大房再來傷腦筋AV配備!
steffen wrote:
要體驗空間感、空氣感,升級一台二手的的AYRE AX7就可以了
還讓你知道雜誌寫的黑背景是啥一回事,這是我AMP換成Ax7的驚人體驗...(恕刪)
我去朋友家聽過Sonus fabor (忘了哪個型號) + ayre ax7 ..
真的... 只能說是驚為天人啊!!!
聲音的細節與純淨度真是讓人驚嘆..
可惜現在家中為了電影需求只能先維持環擴,
日後真的很想補一台 ax7 來pre-out ...
好音樂、好音響,很好的心得分享文!! ^^
各位前輩:

原本也只是玩耳機系統,後來因緣際會去修耳機線被毒到。所以就改玩二聲道。因為搬家的關係,經過了一年半的規劃。最近兩個月才完成初步的二聲道建構。雖然還有一些器材之後會在入手,但今年應該就是目前這樣簡單的配置了。

壁插:Furutech GTX 鍍銠
電源線:Furutech 碳纖公母頭+Mundorf金銀合金線
喇叭線:Mundorf金銀合金線
訊號線:Furutech 碳纖頭+Mundorf金銀合金線
數位訊源:Macbook Pro
USB線:Audioquest coffee->外接電源金屬USB Hub->管迷Mundorf USB電源分離線->Esoteric K-05
播放軟體:iTunes + Amarra
SACD player: Esoteric K-05 (有USB DAC 功能)
後級:管迷單端EL-34 特仕版真空管擴大機
主喇叭:管迷Sky-2 十周年紀念版
喇叭及管機腳墊:Viablue
器材架:管迷樺木Castle器材架
喇叭架:管迷樺木Curve喇叭架(付角錐及調整水平功能)
聆聽空間:約五坪

未來仍會添購Esoteric G-02 clock,管迷前級擴大機, Nordost QX4(考慮中)

不好意思,照片因為白平衡沒調好,有點傷眼,請見諒。



























管機的系統非常適合聆聽人聲跟弦樂。Run的時間不夠久,所以聽感上可能要之後才能分享,但我只能說,搭配好的器材跟自己東西湊的器材來說,整體感還有表現還是不一樣。

IvanTseng wrote:
日後真的很想補一台 ax7 來pre-out ...


很可惜的是ax7有tape out(我之前接耳擴)卻不能preout當前級
不過卻可以當後級使用,我想可能是ax7前級並沒有放大功能,算是台後級
加上音控及訊源切換而已,但ax7的音控卻做的很用心,跟他家的k5前級音控
是一樣的(我目前是升級成k5+V5前後級)

lonine wrote:
各位前輩:原本也只是...(恕刪)


基於安全考量,喇叭跟腳架承盤間用腳錐真的很危險
人為不小心稍微碰倒或是大一點的地震就很容易摔下來

看過太多喇叭邊角受傷的喇叭的user都是腳架承盤跟喇叭間又墊腳錐摔傷的
我寧可犧牲一點聲音或是買原廠可以鎖固的腳架

我之前用的souns faber ea2、ZINGALI overture 2、ELAC 330.2、ADMONITOR到現在的MBL 121
都是用原廠腳架,除了ADMONITOR腳架承盤是絨布防滑無法鎖固外,其他都是喇叭跟腳架可以鎖在一起的,因為我對喇叭是外貿協會,無法忍受摔傷的喇叭,更不允許喇叭在我手上摔到。

若是無法跟腳架鎖固的喇叭,我以前作法是在喇叭跟腳架間墊上幾小顆魔術粘土
喇叭放上去壓一下就黏很緊,喇叭要拿下時都要費點力了,而且分開時魔術粘土
也不會傷及喇叭底部或殘膠,聲音也比直接放腳架無任何處理好聽。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