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積極在找一套喜歡的音響
店裡聽親戚朋友的家裡也聽
真是無所不聽
好壞如何自己心理大概都有個底
可對重低音所產業的一個現象不解
就是在連續的鼓聲(以鬼太鼓為試聽片)
重低會會迴盪成一片
導致重低音的音變得很雜跟鼓點都對不上
我在想這應該就是所謂駐波的問題吧
但如果說是功率不足所導致的問題會是怎樣的狀況
還有是為何有些組合聽到的重低音會糊糊的不清晰
那感覺就像很多車上裝大砲
只有大聲沒音質
而有些組合上可以很清處聽到整個低音的波型(這是個人的感覺,不是真能聽到波型,是指其清晰程度高)
是否是放大器的問題
抑或是低音太強以致於超出喇叭的行程所導致
順便一問
如果以同樣的預算
聽音樂為主
該選擇二聲道或是環擴
我知道這是無解之問
只想知道有那些差異點罷了
謝謝不吝賜教
rdcmd wrote:
最近積極在找一套喜歡...(恕刪)
純二聲道再加一顆超低音只是雞肋而已(每一張唱片超低音的分頻點跟音壓都要再優化...)
而且您知道錄音現場的低頻音壓是幾分貝嗎???您知道如何還原現場的低頻分頻點跟音壓嗎???
所以一般而言看電影的時候再開超低音就可以了...
建議真的有低頻的需要..,大空間,落地式喇叭加大功率晶體機是不二選擇!!~~
小空間還是乖乖地用 直熱式單端三極管管機 + 高效率全音域喇叭 這樣聽聽小品跟人聲就很好了!...
要不然就嘗試玩玩看小空間用 大功率後級 + 大單體喇叭 配合 好的EQ等化器...
同樣價位的二聲道綜括聲音一定是遠優於環括的!!~~
聲音的差異點您自己的耳朵會告訴您~~

rdcmd wrote:
順便一問
如果以同樣的預算
聽音樂為主
該選擇二聲道或是環擴
我知道這是無解之問
只想知道有那些差異點罷了
謝謝不吝賜教
雙聲道換環繞聲道
最大差別在喇叭數量
同樣預算分給二支喇叭
跟分給六支以上的喇叭
這就是差異點
現在音樂絕大部分都只有雙聲道
就算喇叭是環繞的
主要也是前面二支在發聲
再不然就是前二支設為主力
其它用差一點的
fyl0206 wrote:
純二聲道再加一顆超低音只是雞肋而已(每一張唱片超低音的分頻點跟音壓都要再優化...)
而且您知道錄音現場的低頻音壓是幾分貝嗎???您知道如何還原現場的低頻分頻點跟音壓嗎???
所以一般而言看電影的時候再開超低音就可以了...
建議真的有低頻的需要..,大空間,落地式喇叭加大功率晶體機是不二選擇!!~~
小空間還是乖乖地用 直熱式單端三極管管機 + 高效率全音域喇叭 這樣聽聽小品跟人聲就很好了!...
要不然就嘗試玩玩看小空間用 大功率後級 + 大單體喇叭 配合 好的EQ等化器...
同樣價位的二聲道綜括聲音一定是遠優於環括的!!~~
聲音的差異點您自己的耳朵會告訴您~~
1.兩聲道再加一個或多個超低音並非雞肋,一般兩聲道立體聲所用的喇叭,即使是落地喇叭,在低頻上的延伸度常較難以達較低端的頻率延伸,在聲能上也較難以達一定的聲能位準,因此若非較強悍的全頻喇叭,加上超低音以使音頻的重播更完整,聲位準也較易達成.許多專業的小監聽系統多採加超低音的方式.
2.音頻重播是重播載媒訊息,錄音的現場早已不存,在有限的聲電轉換與動態範圍...等下經由錄音師、混音師...等製作出的音頻作品以供重播,如電聲重播設備目前在怎樣也不可能重播出炸彈、大炮...等的現場聲響與振憾力.
3.小空間要用晶體機或管機並無絕對性.
4.兩聲道與AV是不同需求的兩種系統與取向.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thxman wrote:
1.兩聲道再加一個或...(恕刪)
1. 很多高級的二件式大落地喇叭低頻不見得輸有主動式低音柱的四件式喇叭,大前提是擴大機推得夠"好"(自由心證...),而且二件式喇叭的調整對業餘玩家來說也友善許多,許多高級的二件式喇叭最低頻最沈甚至還可以比一般的主動式超低音還沈!~...
2.錄音的現場雖早已不存在,但是重播的系統還是必須接近錄音師聽到的現場,指揮家聽到的現場以及聽眾所聽到的現場(簡而言之,必須有一定的 Hi-Fi 性...),這絕對是玩音響 首要的客觀條件 !!(--->以現場為師!!<---)~~否則要不是廉價錄音的垃圾片..,要不此套音響可能只能滿足於自己的一己之私,或者垃圾之流罷了!...而且事實上,在人類的音樂上也很少會有炸彈、大炮會出現在一般傳統的音樂裡面(不是電影戰爭片或動作片,要不壓縮您喇叭的高音先掛點...),正如坊間的唱片當中您很少會找到有管風琴錄音的作品(因為一般系統表現不出其低頻...)跟噪音音樂...
3.小空間或大空間要用晶體機或管機並無絕對性,您 "爽" 就好...
4.同價位的兩聲道擴大機聲音一定是遠優於環擴,因為 市場定位 跟 人力,物力 與 know-how 完全不一樣...
fyl0206 wrote:
1. 很多高級的二件式大落地喇叭低頻不見得輸有主動式低音柱的四件式喇叭,大前提是擴大機推得夠好,而且二件式喇叭的調整對業餘玩家來說也友善許多,許多高級的二件式喇叭最低頻最沈甚至還可以比一般的主動式超低音還沈!~...
2.錄音的現場雖早已不存在,但是重播的系統還是必須接近錄音師聽到的現場,指揮家聽到的現場以及聽眾所聽到的現場(必須有一定的 Hi-Fi 性...),這絕對是玩音響的首要條件!!(~以現場為師!!~)~~否則要不是廉價的垃圾片..,要不此套音響可能只能滿足於自己的一己之私,或者垃圾之流罷了!...而且事實上,在人類的音樂上也很少有炸彈、大炮會出現在一般正統的音樂裡面(不是電影戰爭片或動作片,要不壓縮您喇叭的高音先掛點...),正如坊間的唱片當中您很少會找到有管風琴錄音的作品(因為一般系統表現不出其低頻...)跟噪音音樂...
3.小空間或大空間要用晶體機或管機並無絕對性.
4.同價位的兩聲道擴大機聲音一定是遠優於環擴,因為 市場定位 跟 人力,物力 與 know-how 完全不一樣...
1.直接進行電聲性能測量便知,對於許多玩家而言,其實二件喇叭不見得比2+1或四件式就一定來得友善.
2.你可以多了解一下錄音,所謂的重播往往不可能接近錄音師聽到的現場,重播其實是為載媒訊息進行重播,再來同期與非同期錄音就不同,多點收音與單點收音也不同,最後都還要經過混音與後製,早已不可能與現場一樣,而且對於任何這些罐頭音樂,許多音響玩家根本不可能去過錄音的現場,又何知當時的錄音現場如何?錄音的位置不是在指揮家的位置,現場的觀眾位置,也有許許多多的位置,你的說法立論是難以成立的.
要來談「以現場為師」,那你就得多了解一下所謂的「現場」與「重播環境」有何差異,請問錄音現場與重播現場的聲學特性差為何?請問現場的樂器與重播系統的聲學特性差為何?請問目前市售的CD音樂片中,有哪幾片你到過正在錄音時得現場?
人類的音樂上雖然很少有炸彈,但絕對常有鼓,在一般正統的音樂裡是常出現,請問要以哪一個點的聲壓位準當現場的準繩?或錄音的電平準繩?
電聲器材在低音,往往是先功率壓縮,此點在下的sub test都可以見到這狀況.
若真要談hifi就脫不了電聲特性.
3.小空間或大空間要用晶體機或管機本來就無絕對性,不過若是要達標就會有性能需求性之別.
4.AV與兩聲道立體聲是不同的系統與取向,需求性是不同的,亂混談是不好的.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thxman wrote:
1.直接進行電聲性能測量便知,對於許多玩家而言,其實二件喇叭不見得比2+1或四件式就一定來得友善.
2.你可以多了解一下錄音,所謂的重播不可能接近錄音師聽到的現場,重播其實是為載媒訊息進行重播,再來同期與非同期錄音就不同,多點收音與單點收音也不同,最後都還要經過混音與後製,早已不可能與現場一樣,而且對於任何這些罐頭音樂,許多音響玩家根本不可能去過錄音的現場,又何知當時的錄音現場如何?錄音的位置不是在指揮家的位置,現場的觀眾位置,也有許許多多的位置,你的說法立論是難以成立的.
要來談以現場為師,那就得多了解一下所謂的"現場"與"重播環境"有何差異,請問錄音現場與重播現場的聲學特性差為何?請問現場的樂器與重播系統的聲學特性差為何?
人類的音樂上雖然很少有炸彈,但絕對常有鼓,在一般正統的音樂裡是常出現,請問要以哪一個點的聲壓位準當現場的準繩?或錄音的電平準繩?
電聲器材在低音,往往是先功率壓縮,此點在下的sub test都可以見到這狀況.
若真要談hifi就脫不了電聲特性.
3.小空間或大空間要用晶體機或管機本來就無絕對性,不過若是要達標就會有性能需求性之別.
4.兩種是不同的系統與取向,亂混談是錯誤的.
1.四件式的喇叭:
(1)中、高音的分音器旋扭如何調校 ? 差異很大 ,與現場環境, 擴大機個性,都有關係。 又還有主動式電子分音器在前面, 如何調整量感增益, 低音相位,分頻點? 主動 x 被動的 二者排列組合,複雜極了!
(2)四件式喇叭的擺位, 更是一大學問。 當年 "現代音響" 到現場調整GII 的擺位的文章, 可謂是神話。稍有不同變動,有天壤之別。 中高音柱,與低音柱如何內傾或是 外傾 ,差異極大, 要看現場環境而定。
無論如何, 接上去一定會響, 只是平庸 的音樂 或是 活生生、氣勢澎湃的現場樂團的差別。
調校不好的四件式喇叭, 不如簡單的二音箱的中大型名牌揚聲器。
忘了, 重要的 [保養]
4級以上的地震時, 低音柱重心高,鐵定倒下, 恐怕旁邊的東西會壓壞, 遮罩斷裂。
最好,下面黏上3M 高強度魔鬼沾, 或是綁一條繩子,免得低音柱摔下來。
除非,住在制震的大樓,尤其在 高樓層地點, 要考慮這個風險。
comment : 20瓦以上 的推動力強的真空管機, 若用名牌的大電流晶體機可能花很多錢,但效果還有待測試。
mark x 或許還可以, 要聽過才知道。
...(節錄自 MyAV)
2.老生常談了...
音響 vs. 現場: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3b3792f335dcc27bc5ae9e8912aef4b0&threadid=20456214&pagenumber=1
---
(恕刪...)罐頭音樂或是音響要做的是, 也是我們發燒友在家裡做得是, 丟入訊源後, 藉由電子放大處理, 並且控制喇叭這個能量轉換器, 盡可能地去重現那個被記錄的樂器(s)發聲的物理現象.所以對我來說, 音響的能力或是好壞, 終極的目標是能夠100%重現那時的發聲現象(當然還包括"""空間的因素""", 因為它們"""一起被記錄"""下來, 或是"""被mastering在一起""").
但是我認為第一要素是發聲重現的能力, 再來才談到音場. 因為"""樂器發出聲音的物理現象(強弱泛音長度等)才是所有的源頭""". 好的mono錄音也可以一定程度的再現"發聲"來感動聽音樂的人.
音場的要求或是討論, 或許真的是發燒友比較會再意的. 而且視覺與聽覺, 在生理上, 是會互相影響的. 至少對我來說會. 聽音響重播時, 你打開眼睛是否會覺得音場比較清楚?
在現場或是音樂廳裡, 有沒有音場? 當然有, 因為你一目瞭然.... 但當你閉上眼睛享受音樂(或是睡著了)...音場自然就變成我的2nd (or less) priority了.
(...節錄自 MyAV)
聽眾不曉得現場...但錄音師,指揮家一定會再收聽自己的 re-production..,並且盡可能的選擇最好的 錄音品質 與 最佳的重播位置 (與舞台齊高的中央位置,麥克風的拾音位置,各不同的唱片公司跟年代有各不同年代與風格的錄音美學,不同年代的音響也有 "sound field" 跟 "sound stage" 的分野,又是自由心證了...)...
錄音時既使是類比的黑膠唱片也會先壓縮低頻,增加高頻延伸以換取足夠的錄音容量跟相對低頻的聽感..,此在您的重播設備之先(每家的唱片公司的 RIAA 等化曲線也不同...)...
3.No comment...
4.是題主自己問及雙聲道擴大機跟環擴聲音上有何差別,小弟只是就事論事地回答,您可以自己回頭去看看!~或許您也可以認為同價位的環括聲音比同價位的綜括或前後級聲音好,但旁人也可以在心裡暗絞您睜眼說瞎話了...
fyl0206 wrote:
1.四件式的喇叭:
(1)中、高音的分音器旋扭如何調校 ? 差異很大 ,與現場環境, 擴大機個性,都有關係。 又還有主動式電子分音器在前面, 如何調整量感增益, 低音相位,分頻點? 主動 x 被動的 二者排列組合,複雜極了!
(2)四件式喇叭的擺位, 更是一大學問。 當年 "現代音響" 到現場調整GII 的擺位的文章, 可謂是神話。稍有不同變動,有天壤之別。 中高音柱,與低音柱如何內傾或是 外傾 ,差異極大, 要看現場環境而定。
無論如何, 接上去一定會響, 只是平庸 的音樂 或是 活生生、氣勢澎湃的現場樂團的差別。
調校不好的四件式喇叭, 不如簡單的二音箱的中大型名牌揚聲器。
忘了, 重要的 [保養]
4級以上的地震時, 低音柱重心高,鐵定倒下, 恐怕旁邊的東西會壓壞, 遮罩斷裂。
最好,下面黏上3M 高強度魔鬼沾, 或是綁一條繩子,免得低音柱摔下來。
除非,住在制震的大樓,尤其在 高樓層地點, 要考慮這個風險。
comment : 20瓦以上 的推動力強的真空管機, 若用名牌的大電流晶體機可能花很多錢,但效果還有待測試。
mark x 或許還可以, 要聽過才知道。
...(節錄自 MyAV)
2.老生常談了...
音響 vs. 現場: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3b3792f335dcc27bc5ae9e8912aef4b0&threadid=20456214&pagenumber=1
---
(恕刪...)罐頭音樂或是音響要做的是, 也是我們發燒友在家裡做得是, 丟入訊源後, 藉由電子放大處理, 並且控制喇叭這個能量轉換器, 盡可能地去重現那個被記錄的樂器(s)發聲的物理現象.所以對我來說, 音響的能力或是好壞, 終極的目標是能夠100%重現那時的發聲現象(當然還包括"""空間的因素""", 因為它們"""一起被記錄"""下來, 或是"""被mastering在一起""").
但是我認為第一要素是發聲重現的能力, 再來才談到音場. 因為"""樂器發出聲音的物理現象(強弱泛音長度等)才是所有的源頭""". 好的mono錄音也可以一定程度的再現"發聲"來感動聽音樂的人.
音場的要求或是討論, 或許真的是發燒友比較會再意的. 而且視覺與聽覺, 在生理上, 是會互相影響的. 至少對我來說會. 聽音響重播時, 你打開眼睛是否會覺得音場比較清楚?
在現場或是音樂廳裡, 有沒有音場? 當然有, 因為你一目瞭然.... 但當你閉上眼睛享受音樂(或是睡著了)...音場自然就變成我的2nd (or less) priority了.
(...節錄自 MyAV)
聽眾不曉得現場...但錄音師,指揮家一定會再收聽自己的 re-production..,並且盡可能的選擇最好的 錄音品質 與 最佳的重播位置 (與舞台齊高的中央位置,麥克風的拾音位置,各不同的年代有各不同年代的錄音美學,不同年代的音響也有 "sound field" 跟 "sound stage" 的分野,又是自由心證了...)...
3.No comment...
4.是題主自己問及雙聲道擴大機跟環擴聲音上有何差別,小弟只是就事論事地回答,您可以自己回頭去看看!~
1.任何事要深入定有其複雜性,若不要深入,那複雜性不以礙之.
一堆奇怪的神話多來自於從未進行過科學的分析、聲學...等的分析.
2.搞不清楚重播者,才會在那亂談,然後還以為老生常談,而有些商家又喜混淆不清.(水清無魚乎?)
音響不可能100%重現那時的發聲現象,如多點錄音,若要做成雙聲道立體聲的CD,最後是經混音作成兩軌,要100%重現那時的發聲現象根本是癡人說夢.
轉錄MYAV的一堆挾雜不少錯誤或垃圾的資訊,唉....
3.並非如此,常常是製作人主導出最終成品,並非錄音師或指揮家.還有許多音樂往往沒有指揮家,不要狹隘的認為音樂就只有交響樂或管弦樂.
sound field與sound stage還有人在亂談亂解釋一通.
請見http://tw.myblog.yahoo.com/jw!Cg_XOXeGGA8ugW4gKlg-/article?mid=-2&next=264&l=a&fid=52
4.在下就事以論.若樓主有如此疑惑,爾當請請樓主選出要的AV或雙聲道立體聲,不要混,再依取向建議,因這兩種系統差異不少.許多商家為了生意,常是混談一通.
5.在下提的問題,網兄是否該試著回答看看?如此才會讓事情可清明,讓網友們更清楚,許多事物的真象.神話之事,明智越開,就越有機會漸漸被踢破.
請見http://www.hifidiy.tw/showthread.php?t=3596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thxman wrote:
1.任何事要深入定有其複雜性,若不要深入,那複雜性不以礙之.
一堆奇怪的神話多來自於從未進行過科學的分析、聲學...等的分析.
2.搞不清楚重播者,才會在那亂談,然後還以為老生常談,而有些商家又喜混淆不清.(水清無魚乎?)
音響不可能100%重現那時的發聲現象,如多點錄音,若要做成雙聲道立體生的CD,最後是混作兩軌,要100%重現那時的發聲現象根本是癡人說夢.
轉錄MYAV的一堆挾雜不使少錯誤或垃圾的資訊,唉....
3.並非如此,常常是製作人主導出最終成品,並非錄音師或指揮家.還有許多音樂往往沒有指揮家,不要狹隘的認為音樂就只有交響樂或管弦樂.
sound field與sound stage還有人在亂談亂解釋一通.
請見http://tw.myblog.yahoo.com/jw!Cg_XOXeGGA8ugW4gKlg-/article?mid=-2&next=264&l=a&fid=52
4.在下就事以論.若樓主有如此疑惑,請他選出要的AV或雙聲道立體聲,再依取向建議,因這兩種系統差異不少.
1.No comment.
2.音響是用來欺騙聆聽者接近現場的心理聲學..,每個人的耳朵不同,年齡不同,大腦不同,生長環境,生理心理不同...導致所有的結果都不同!~但是越接近現場的聲音一定最美!除非您喜歡悅耳的音染...說別人不對之先也先請提出有力的證據說明引述的地方哪裡不妥而不是只拿出自己的鬼畫符!!~
音響不可能100%重現那時的發聲現象,如多點錄音,若要做成雙聲道立體生的CD,最後是混作兩軌,要100%重現那時的發聲現象根本是癡人說夢.
後製混音時一定會用耳朵再 check 一次..,當然每個人的音響本來就不同!每個錄音師甚至每家唱片公司的錄音風格本來就不同了!這沒什麼好爭辯的也不用用到科學根據!譬如 RCA 風格比較甜,EMI 風格比較輕,DGG 比較重一點,SONY(Harmonia Mundi)比較冷一點,用耳朵!~
3.那我跟您就沒有交集了!~...因為我只聽古典跟爵士...

對對對!!.....音響論壇的劉前主編是商業寫手,Audi Note 不是古老的 "Sound Field" 擺法...您最行!!~
4.題主有問及雙聲道擴大機聽音樂上跟環括有何不同,請您復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