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時都是全新庫存貨 都做過電容檢測與保養
多謝西門町的劉師傅了~
1989 sony D-350 16bit 8fs
1990 sony D-99 1bit
1990 sony D-t66 16bit 8fs
1991 panasonic sl-s505 18bit 8fs
1992 panasonic sl-s330 1bit
1998 panasonic sl-sx500 16bit
1992 aiwa XP-3 16bit 8fs
除了偶而讓它們排排坐,方便我拿耳機品頭論足外.
平常是每30天一班,輪流的伺候我的耳朵.
也讓老機器可舒展筋骨,平常就跟我的相機鏡頭一起待在防潮箱裡.
最近入手了canon 7d 過幾天打算來重拍七個隨身聽寶寶的大頭照~^_^~
AKG K702 升級耳機線
a.日本CANARE線身 Sennheiser接頭
b.美國第一大線材廠BELDEN 稀有老訊號線瑞士Neutrik鍍金3.5頭 外層高密度鍍錫銅網+尼龍網
也訂製了2條訊號線 接上耳擴(可兼前級)xcoustic ha1.1
再以有限預算更換MIK-2 電源線(線俓:18mm)+美國Hubbell HBL8215C醫療級公插,瑞士SCHURTER SUTR-4781母插配備. 質量重又粗的電線,差點讓我把擺設位置作變更....
電源線質量:中心導體鍍銀粗銅為42股細銅絲組合而成,總芯線數高達1400多芯 ,深度,層次感表現佳. 遮蔽層多加一層只有高級電源線才有的金屬隔離網遮蔽(可降低EMI、電流震動等干擾達100%) 高頻延伸細膩透明,量能豐沛札實凝聚,Q勁有力.
原本鍾情的就是早期CD隨身聽的老聲音,配上K99聽一陣後又覺得應可以再追求好音質.
但現在出產的耳機音質雖好還得考慮到阻抗高低的問題,且我還預備購入Beyerdynamic DT990-600歐姆.
耳擴這東西實在很難繼續抗拒下去了,帶著2個小毛頭厚著臉皮試聽了幾台後.
最後選擇了蘆洲王'R自行研發的xcoustic ha1.1.
1BIT 原本就擅長詮釋人聲錄音與器樂獨奏. 上耳擴後聽人聲時背景樂音拉深,人聲清晰暖甜.比直推時背景音樂層次更豐富. 鋼琴的聲音聽來稍增了點Q彈少了點銳,尤其小提琴獨奏時的高音變得滑順不帶尖刺....
室內樂與協奏曲與交響曲本是18BIT與16BIT的機器的強項. 上耳擴後時音場變深變廣,音質解晰更佳. 直推時聲音很明顯是糊了一些.
從前用K99 聽一小時是耳朵開始發痛被迫拿下耳機休息~ 現在用K702是要提醒自己一小時時間到,要記得拿下耳機休息~
整體來說音質獲得很大改善,變得很耐聽~
加了耳擴後,耳機比直推時更能發揮功效,音場拉深變廣,聲音有厚度且細膩~
直推時有聲音壓著耳朵灌的感覺聽著聽著不小心就會有煩燥感~
耳機+耳擴+耳機升級線+升級訊號線+電源線.....前陣子不知道瞎忙什麼只做功課沒時間去試聽~
陸續採購完畢後,目前還在RUNing~~ 期待每run in後的最佳聽感 ~^_^~ 也正慢慢享受過程~
許多前輩善用辭藻修飾聽感,可我卻很詞窮.
或許純淨優美的聲音也只適合簡單的形容
只能透過自己的耳朵來心領神會了
音響耳機耳擴線材音樂~~~
都是大又毒的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