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 amp 的問題

最近想試試看bi-amp.
前級是Mcintosh C34, 有兩組輸出
喇叭是Usher Diamond one
高音想用EL34單端推, 12W / channel
低音想用Usher R0.8推, 或是用EL34推挽 40W / channel

不知各位有什麼看法或建議?
2012-04-30 13:5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bi AMP 問題

tc95963 wrote:
最近想試試看bi-a...(恕刪)


2A3搭0.8會更甜^^
海璟工坊
在想雖然單獨推高音, 但是12W不知道會不會不夠? 還是用推挽的管機功率比較大會比較好.
Tony
tc95963 wrote:
最近想試試看bi-a...(恕刪)


如果是小弟的話..,我會分兩個系統(主系統與副系統...)
主系統適合用比較大功率的管/石機推落地叭...
副系統是用 300B 單端推全音域喇叭(93dB...)
曾經有過用 bi-amp(8歐姆300瓦晶體機推低頻..,300B 單端機 推中高頻.)表現不佳的經驗...
比較優質的中大功率管機(現在用 KT-88..)犧牲了一些音質..,
但表現全面了很多...
提供您參考!!thx!!~~
嗯, 其實會擔心高低音用不同的amp推, 會有音色不同的問題. 尤其是高音用管機低音用晶體的話.

高音的功率需求好像也不會比低音少很多. 我的意思是低音50W/channel的話高音也要有8成40W以上.

還是高低音用同類型/廠牌的AMP會比較好?
Tony

tc95963 wrote:
嗯, 其實會擔心高低...(恕刪)


左右聲道喇叭分別用不同擴大機去推才會有音色融合的問題

因為發聲頻域互相重疊

高低音單體本就不同材質

工作的頻域也不一樣

除非銜接處重疊範圍超大才有可能被聽出音色問題

至於推高音只要聼不出分岔音

功率越小的管機質感會越好

211.845.805.6C33等除外

相位問題也由被動分音器做了校正

這些都毋需過度擔心
海璟工坊
tc95963 wrote:
嗯, 其實會擔心高低...(恕刪)


真的不建議用到 bi-amping 來這樣玩...
尤其兩台不同的後級(管機跟石仔機..)本身它們各自的增益跟阻尼因素不同...
前級音量一放大兩台後級聲音不見得可以平衡...
所以推中高音的管機或推低音的晶體機中其中一台一定要有音量控制(使用綜擴或外接被動前級,或加顆 VR...)!!~
如果使用同廠牌,同型號的相同後級來 bi-amping 是一個更好的 solution!!~~
但如果這樣玩..,不就失去了玩 bi-amp 的意義了嗎?!(中高音取其真空管優點..,低音取石仔機長處..)
所以還是建議..,使用一台比較優質的綜擴(不分管/石..)會是比較方便且經濟的方法!!~

謝謝!!~

---

雙擴大機調理技巧(上):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146/06.htm

雙擴大機調理技巧(下):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149/08.htm

謝謝提供這個雙擴大機調理的文章很有參考的價值。

昨天把bi-amp接好了,高音用單端管機,低音用Usher 0.8。前級有3組輸出所以簡單很多。

直接的感覺是聲音更輕鬆飽滿,音場跟細節也進步很多,尤其是大編制的交響樂。好像是用小功率後級換成大功率後級的差別。

目前的問題是高音用EL34單端12W還是會有功率不夠的問題,等著換另一台6L6推挽25W的管機再試試看。如果ok的話低音也考慮換成KT88推挽50W的管機。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