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電影院音效系統自1950年進入多聲道的世界後,至今已超過60個年頭

多聲道環繞系統的規格也不斷的在演化,各家廠商都不斷的推出新的音效規格

目的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誤),應該是為了使消費者能有更親臨實境的影音體驗

聲道配置從原本的平面配置,往三度空間發展,演變出上方音場等技術,讓虛擬音場變化出無限可能

喇叭數量也從原本的六支喇叭變成現在的十來支,這篇就來聊聊目前常見的虛擬擴增聲道技術吧!


(網誌圖文版:【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上方聲道始祖 YAMAHA

Presto最早接觸上方音場是在YAMAHA所推出的Cinema DSP系統

在這個系統裡,YAMAHA新增了前上方兩支效果聲道(Presence speakers)

藉由提取中央聲道及環繞聲道經過DSP運算後輸出

一方面讓觀賞者有音場有提升的感受,一方面可將中央聲道結像至螢幕中央

這幾點對於使用投影幕的用戶非常實用(透聲布幕就另當別論)

而Cinema DSP也在該公司環繞擴大機DSP-Z11的推出下

一舉將聲道數推向家庭劇院前所未有的11.2聲道(加上後方Presence speakers)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中規中矩 DOLBY

DOLBY公司也在2009推出了自家的上方音場虛擬技術DOLBY PRO LOGIC IIz

從技術命名字裡行間即可發現,IIz中的z,指的就是數學上的Z軸,意指往上發展的聲道

使得垂直虛擬聲道的戰局更加白熱化,但比起其他廠商動則11聲道,DOLBY IIz的9.1顯得有些保守

(這邊的保守指的是規格相對於其他廠商,實際情況會完全用上9.1聲道的玩家比例仍然少之又少)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後起之秀 AUDYSSEY

僅向上方發展對競爭激烈的家用擴大機市場似乎還不夠,後來更加入了AUDYSSEY的Audyssey DSX

這家公司提出了Front wides以及Front Heights兩種虛擬聲道同時並行的技術

其中較為特別的是Front wides聲道的出現,算是一項空前的設計

簡單來說,就是在前方L、R聲道與側(後)環繞喇叭之間加入了額外的前方效果聲道

使得前方音場更加開闊,並且有助於前後音場的連貫性,目前也廣為各大環擴廠商所採用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姍姍來遲的 DTS

大家所熟悉的DTS也拿出該公司的虛擬聲道新技術DTS NEO:X來應對

聲道配置與Audyssey DSX類似,一樣加入了Height、Wide聲道

最大虛擬聲道亦同為11聲道(超低音不考慮在內)

只是Audyssey的Height聲道配置須稍微較左右聲道來得向外延伸

DTS NEO:X則是設置在L、R聲道的正上方,其餘配置大致上是相同的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商業電影院呢?

家庭劇院在虛擬環繞音效這方面玩的翻天覆地,專業的電影院怎能沒有動作

於是乎有間叫做Auro Technologies的公司,推出了自家的技術Auro-3D

不過Auro-3D的目標客層並非一般家庭,而是商用影院

喇叭配置明顯是為超大空間的電影院而設計,看圖會比較清楚

即是在原本配置的5.1/7.1聲道上方再加設一排相同配置但角度略高的喇叭

其中較特別的是家用市場未商品化的頭頂聲道出現在這邊了

(照片裡上方四顆喇叭就是囉,亦有人戲稱為Sound of God)

幕後推手之一據傳就是最近猛推新規格(卻不太順利) 的George Lucas旗下公司Lucasfilm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分享】9.1? 11.1? 淺談近代虛擬擴張聲道技術





結論

但這類技術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目前BD影片音效編碼格式雖然進化到所謂的HD世代

(包含未壓縮 - LPCM,無損壓縮 - Dolby TrueHD. DTS-HD)

但是絕大部分電影混音仍然採用我們所熟知的5.1聲道

目前市售的藍光影片也鮮少出現5.1以上的格式(依比例來看)

所以這類效果聲道來源多由環擴前級的DSP晶片虛擬後製而成,既然是虛擬

效果上就很難做到完美,畢竟原始錄音並沒有收錄

有些軟體適合這類的效果,有些則會造成移動感、連貫性降低且音象混亂的感覺

加分抑或減分則要看使用時機決定


即便如此,這類技術對於喜歡嘗鮮、熱愛誇張環繞效果及氛圍營造的玩家仍然有莫大的吸引力

以上是幾種是目前較為常見的近代虛擬擴增聲道技術,憑印象撰寫

若細節有錯誤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包涵啦!


本文同步發表至:小豬電影院 -..-
2011-12-22 11:20 發佈
清楚有用的資訊,加5分先.
presto136 wrote:
電影院音效系統自19...(恕刪)
01 就是要像樓主一樣熱心提供新資訊才會進步,

不然只是嘴砲族的樂園 ,

加分 !!
以前我有提到:

矩陣空間的八個方位角, 各擺上一只喇叭.

只要這八個喇叭, 加上喜愛數量的超重音。

就可以實現點音源,線音源,面音源,在這三維空間中,完全自由XYZ軸移動音場。

這樣不但反映現實音效的移動,當然更能完全相容過往5.1混音堆積的歷史大樓,

再也不用推銷無用的格式,購入無謂的喇叭,降低更換器材次數.一次搞定。

就看這幾家大老有沒有共識結束這個亂象。


這構想我很久以前就有了,就沒有資金前往美國去敲門.....
airjackhu wrote:
清楚有用的資訊,加5...(恕刪)

CROCKETT wrote:
01 就是要像樓主一...(恕刪)

570 wrote:
以前我有提到:
矩...(恕刪)


感謝樓上各位賞文指教

發現比較少人發表這方面的文章,就自行匯整一下

資料若有誤還請多包涵

P.S:也感謝各位匿名加分的網友喔
小豬電影院 -..- http://presto136.blogspot.tw/
文字錯誤部分已修正,感謝網友熱心提醒
小豬電影院 -..- http://presto136.blogspot.tw/
幫頂一下

咦? 怎麼 presto136 網兄沒有講講 Pioneer 的 Advanced MCACC 呢?
你的 SC LX-85 玩透了嗎??
Phenix wrote:
幫頂一下咦? 怎麼 ...(恕刪)


感謝Phenix賞文

MCACC玩得不夠深入,還是先別讓人笑話好了

日後有心得一定分享
小豬電影院 -..- http://presto136.blogspot.tw/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