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類比擴大機與數位擴大機的種種疑問!?

在問之前已做了不少功課,想問數位擴大機相較於傳統一般的類比擴大機「是否」差別在於:

1.數位擴大在理論上是不會失真,從頭到尾都只處理數位訊號,直到最後一刻利用LPF轉換成類比輸出。與一般類比擴大機相比少了幾道程序,也減少了許多失真的可能,而數位擴大機具有類似DAC處理與放大的功能。

2.D類放大與T類擴大以及SONY的S-MASTER只是數位擴大機的其中一種技術,真正設計的困難點在這個地方。

以上是我目前所知道關於數位擴大機的觀念,如有錯誤請吝請指證,曾參考過SONY S-MASTER的技術迴路,如下圖:

數位訊號輸入 → DSP數位訊號處理器 → S-MASTER數位擴大 → LPF低通濾波 → 耳機

想問數位訊號輸入為何還要進入DSP數位訊號處理器?為什麼不直接進入S MASTER數位擴大?還是說這邊DSP有特別的功能在?

「全數位」擴大與數位擴大差在什麼地方?還有S MASTER 有分24位元處理跟32位元處理不同處理方式,32位元處理較24位元好這我知道,意思是說其他數位擴大線路也有多位元處理方式!?(記得沒錯的話PWM是利用1bit取樣)

PWM脈衝寬度調製是所有擴大機都會採取的解碼功能?照說明來說是針對類比訊號進行調變 (D類放大就是如此),如果針對PCM數位訊號輸入又是哪一種方式 (好像是數位放大) ,此部分不太了解麻煩請詳細解釋一下。


再來關於線材部分,一般來說Line out輸出都是採用類比方式輸出,所以針對干擾所以才會出現千百種不同的線材,如果採用數位輸出的話進行0與1傳輸似乎就不用擔心線材的困擾?再來是否可利用現今的藍芽技術傳輸數位訊號?理論上如果外界干擾沒有太嚴重就不會有損失訊號與失真的問題?

數位擴大機的效果相較於純A類全平衡放大比起來又是如何!?有人刻意去比較過兩種的差別嗎?



不好意思問題太多,因為非常好奇所以想特地問問看,懇請高手解答。
2011-10-24 19:54 發佈
1. 你後面有問到pcm處理,所以怎麼一開頭就講處理數位訊號

它只是使用二分法(pwm產出高低電位)來處理類比訊號,

如同 01 的數位特性.
2. 困難地方在於產出的方波速度(取樣率)以及音量大小.


3. 技術迴路如果前面還有dsp , 那就是 AV擴大器.

4.全數位與數位差別 ? 我認為: 以現在D類放大流行的角度來說,

可以說是差不多了,至於32 BIT 24BIT , 我不曉得這是在講 DSP

還是 SONY那幾顆CXD 家族 S-MASTER晶片組 , 還是AIO家庭劇院搞出來的產品廣告術語,

以前是沒有這種32BIT, 24BIT 之分。 SONY那時搞CXD, TI OR SHARC

都有32BIT 的能力了.

5.PWM... ANS 如你所說針對類比,數位PCM 還有 數位多位元流, 1BIT DSD

就是 S-MASTER 強調的全數位擴大,我連不是類比訊號的數碼資訊

都能把你 "PWM", 算是SONY當初的自家賣點,一般猜測都是轉換成DSD

這樣才符合 S-MASTER 一條龍精神.

6. 線材部分.. ANS:

這個問題很單純:如果了解驅動喇叭的是類比能量,那類比干擾就永遠
存在,充其量就是類比路徑縮短已算是減低干擾中最有效率的改善法,

今天這些無線傳輸或其他花招只不過是把A 框架存在的問題
挪到 B 框架 ,問題依舊存在,而且把別的器材給複雜化,例如喇叭就喇叭

為何裡面還要有其他的電路,況且過多的數位傳送接收解碼介面又是另外一種汙染源

除了某種條件的便利性外,都是商人搞出來的花招



7. 數位與純a . 我沒生小孩的話就有能力告訴你差別,抱歉.



以上個人見解,隨興繕打 不喜請諒.


SONY AV這範疇的 訂製IC 都是 CXD 料號 ,我希望這樣講大家知道我意思.

570 wrote:
1. 你後面有問到p...(恕刪)


感謝這位大大幫忙解答,根據你的回答內容我再問一些問題。

根據你所言數位擴大線路前面加一個DSP就是所謂的AV擴大機,那是否可以省略掉DSP這個晶片來直接做數位擴大這樣更簡單更簡潔?

SONY S-MASTER那32位元是DSP是32位元接收到S-MASTER也是32位元,我想應該是能針對32位元的音源進行1bit的PWM調變。


因為之前曾看過有人提出,如數位隨身播放器採用數位輸出傳輸到數位擴大機,能有效降低失真 (但是目前卻沒有一個隨身播放器能數位輸出),但還要在加一個數位接收晶片反而又是另外一個音染。所以敗筆就在數位接收晶片這是嗎?
1. 沒有dsp 就像 sharp 的 1 bit amp,  還有一狗票歐美综擴 後級

2. 32bit 我傾向 dsp的解碼精度來解讀 現在source 有沒有32
bit的我沒研究, s-master 我也沒有聽過用位元來區分好壞


3. 不管有沒有隨身等級,(我個人沒有這需求,不想深入研究),

\ 但是訊源使用 非 "電系直接傳導" 例如光型態或是無線電 輔以非同步模式可以減少兩項影 響音質變數, 數位接收端不太適合用音染來形容,這些東西並不是造成聲音差異的主因,該說 差異都是廠商自己營造出來的氛圍。

我有說過 中上的器材,數據的精確性大於人體分辨性,但是透過 廠商調音的技巧,

讓你以為你喜歡的音色就是這些精密的數位運算以及工藝所造成,以用來區隔產品等級

事實上到一定程度後,任何廠牌器材透過調音都能發出想要特定品牌的聲底,貼牌加工

A皮b骨搞得就是這些。
奶粉錢省一點 也是有小A可以玩阿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