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電源 state of the art


基於第一代線性電源的優良反應
於是著手進行第二代的線性電源規劃
第二代與第一代線性電源主要差異在於
將線性電源的輸出增加成四組獨立的穩壓電源
所以第二代的線性電源可同時供應
高清機,squeeze box touch及BD rom電源所需

我自己是打算用在將CD RIP到硬碟時
作為DVD ROM & Hard disk的外加線性電源使用
DVD ROM & Hard disk使用外加線性電源時
對於DVD ROM & Hard disk的馬達工作時的穩定度
以及資料讀取的錯誤率上都會有顯著的提伸
這從馬達的轉動聲音及RIP到硬碟上的聲音品質上可得到證明

硬碟損壞的原因
十之八九都是出在電源&溫度上
所以一個好的外加線性電源除了可以增進聲音品質外
還可大幅地延長DVD ROM & Hard disk的使用壽命



延續打造頂級機箱的理念與經驗
第二代線性電源的機箱從機箱結構及PCB固定的方式著手
不使用補強的方式也能達成優異的機械強度與諧振接地的效果
同時這個機箱還有很高的阻尼係數
除了可以允許相同的三個機箱相疊使用外
甚至可當成其他機器的腳墊來使用
使用兩個機箱置於左右兩側
可以承載重量300公斤以內的機器
不但不會降低線性電源的聲音品質
還能增加承載機器的聲音品質
所以這個機箱的設計相當優異

為了讓這個機箱達到設定的機械強度
所以除了上下左右都使用上了10mm厚的鋁合金外
對於這個機箱的尺寸及PCB的固定方式
也經過一再的儀器測試後才定案
目的就是打造一個state of the art的線性電源

同時這這個機箱經過適當的設計後
機械強度可以達到與鋁铣機箱相同
所以這個機箱除了可以裝入線性電源外
還可以當成前級,電子分音器與小型後級的機箱來使用



背板使用兩個XLR座作為直流輸出座
配上鍍銠AC座與無融絲開關
機箱顏色為消光黑




全機的配線都是銀線
2011-03-28 8:16 發佈
大家不要對相片日期有疑慮
上次ppastudio大來我家照器材
結果日期也是2005.01.01
是相機的問題

不過ppastudio大
這線性電源還是開發在高清機的應用上嗎?

sxxsxp wrote:
大家不要對相片日期有...(恕刪)


這線性電源除了可應用在高清機,squeeze box touch及BD rom電源所需外
我自己是打算用在將CD RIP到硬碟時
作為DVD ROM & Hard disk的外加線性電源使用
大大這成品是自用還是有供人訂製呢?還有不知電流供給是多大
hcc0603 wrote:
大大這成品是自用還是...(恕刪)


我規劃的機器性能都要合乎自用的要求
有同好有需要的也是可訂製

這個電源除squeeze box touch可用外
搭配USB,大四pin,小四pin,sata電源頭,cpu四pin........
也可供USB DAC,BD rom,Hard Disk,顯卡,音卡,cpu,ram disk使用
其中ram disk使用線性電源可大幅降低ram的讀寫錯誤率
對聲音的提伸有明顯的助益
只是這要從ATX插頭那裡作修改
現在僅做測試,尚未規劃如何與ATX電源整合一起

機箱外部尺寸為(含面板,腳墊,不含開關)
310mm長x120mm寬x130mm高
機箱內部可用空間為
310mm長x100mm寬x80mm高

四組電源合計最大供應電流為5A

DVD ROM & Hard disk放外面的話避震要另外處理
要牢靠的話很簡單
又要兼顧美觀的話就還要再想一想

這個是第一代線性電源穩壓板的固定方式
為了避免機箱的諧振對PCB產生影響
所以採用三點小閒距的固定方式
輸出晶體體積最大,
也最容易受到震動的影響而導致音質劣化
所以晶體以內縮的方式從PCB的下方鎖在機殼上
這樣不但解決了散熱問題,同時也可將諧振接地
PCB上的圓孔就是用來鎖輸出晶體的

如果穩壓電源板上輸出晶體沒有固定
就會隨著機箱的震動在那裡晃來晃去
使用這樣的設計
穩壓電源要好聽也難



三點小閒距的固定方式雖然可以承受較大的PCB負重
但由於第一代線性電源配置了大容量的輸入濾波電容
由於輸入濾波電容的容量夠大
所以可以使用較小型的輸出濾波電容
而不置於讓性能下降
而因為這顆濾波電容位於PCB的一側
這樣PCB的重心會偏移
也就破壞了PCB整體的機械強度

解決的對策是盡量縮小機箱的體積
同時變壓器加入阻尼裝置來降低變壓器震動造成的不良影響
最後再加入一塊隔板強化機箱的機械強度
經過這樣的處理後
第一代線性電源也有很優異的性能與聲音表現




由於第二代線性電源必須放入最多四組的電源穩壓板
所以不得不放棄三點小閒距的固定方式
以改採單點落地的方式為之
使用單點落地的方式的話
PCB上的零件就不能太重
所以電源穩壓板上的電容就比較小型
但使為了能達到最大5A的輸出電流的性能
還是必須有大容量的輸入濾波電容
所以第二代線性電源還是有用上一顆大容量的輸入濾波電容
這顆電容固定在另一塊PCB上
雖然這顆電容的PCB並未做諧振處理
但這種配置方式讓電源穩壓板有隔離的作用
所以這顆電容因震動所導致的不良影響只有少量會傳導到電源穩壓板去
我們可以忽略這個震動導致的不良影響
由於電源穩壓板上的輸入濾波電容較小
所以我們必須適當加大電源穩壓板上的輸出濾波電容

其實穩壓電源的濾波電容配置有一定的規範
只要符合規範
不管電容用大用小
穩壓電源的性能與穩定度都會很好
不懂電容配置規範又亂塞電容的話
那麼DAC就會燒保險絲了



輸出晶體固定在鋁質的散熱柱上



每根鋁質散熱柱用兩顆M4的螺絲固定在底板上
所以這個散熱柱可視為機箱的一部份
而PCB上的銅柱主要的目的不是增加PCB的強度
而是讓四片PCB上的諧振能量一致
再透過輸出晶體固定方式將諧振接地

諧振的控制比較重要的觀念是傳導
諧振沒有傳導
就算用上再厚的機箱
也好像銅鐘一樣
諧振仍然很大
這也是JRD就算是用上了鋁磚铣的機箱
也都有破壞結構的缺口來導引諧振

這篇發文彈的比較多
主要是說明雖然裝置的道理都是相同的
但由於每台機器的機箱結構強度
以及變壓器,PCB配置的位置不同
所以在實務操作方式上也都會不同
希望這些對sevro168兄會有些幫助



經過了這樣的設計
就算第二代線性電源放入了四組的電源穩壓板
聲音與性能仍能與第一代線性電源一樣優秀
anyway,說的再多
機器還是要經過網兄的實際測試看看才可確定性能如何

這台電源配上兩條直流輸出線後
可同時供應Squeezebox Touch,數位電視機上盒,HD播放器,USB DAC使用



DC插頭為最常用的2.5mm規格
配上轉接頭後可供應2.1mm,1.4mm規格及USB電源使用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