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心得】入門二聲道音響系統心得

大家好! 這是一篇音響入門心得,是這幾年來小弟我對於個人音響系統處理的心得。

系統是 0404→FURUTECH FC-11數位同軸線 (WBT 0110 CU頭)

→DAC阿仁 1852→魔豆ref.1訊號線→Cyrus III

→音樂黏土 試作樣線→AE EVO1
→新基音學 超高音單體 Smart C


關於電源處理


因為無法拉專線,於是找了台 1.7KVA平衡式電源供應器來使用(115v輸出),壁插已換成cooper IG8400 RN

效果還不錯,提升很全面,至於動態壓縮的問題是沒啥感覺。

建議如果要弄好您的音響系統,建議先從電源開始檢查吧,電源的影響絕對比您想的大。

濾波排插給電腦與音樂用硬碟 (排插端上UPS)

平衡式電供後端電源線為 ATL TA-9500(lego 紅銅頭)

擴大機上電源線為 oyaide EE/F-S 2.0((ATL ETP-850←這對公母頭特別推薦,好聲))

DAC餵 老田 PROMISE電源線



關於電腦訊源


以電腦為訊源,所以特別把專用硬碟拉出機箱處理,SATA線直接電腦的RAID卡,SATA線也挑了一下。

(注意! 不是外接硬碟,是硬碟外拉,並獨立處理專用硬碟電源。)

(聽說日立的硬碟聲音比較好,所以選用日立硬碟,底部抑震用工業用橡膠墊3,硬碟馬達正下方一顆,後方對應的2點各一顆,呈三角形。)

播放軟體用foobar2000、ASIO、 緩衝120ms、(DSP盡可能淨空,SSRC PPHS 皆不使用)

0404用抗靜電袋(袋中放幾層鋁箔紙)包住,呈U狀,聲音感覺會比較黑一點點。



關於前端


0404>偏冷,也沒啥好說的,就負責同軸輸出。升級成1212m 老實說,沒啥升級感,建議把錢拿去投資別的器材來的划算。

FURUTECH FC-11數位同軸線> 聲音蠻乾淨的,厚度中等,就像水一樣乾淨的好線。(圖中 我把工業用橡膠墊扳開置入線材作抑振。)

DAC阿仁 1852> 具音樂性有點暖又不失解析的機子,1852好像不多吧。

(穩壓op餵49710HA,訊號部份餵...我忘了,而且懶的拆來看,但我知道過些時候,訊號部分的op會換成627BM)

PS:EW9上的是被拿來充當耳掛式耳機架的架線器



關於擴大機


一直找不到PSX-R 跟他搭的Cyrus III,這台英國小鋼砲可不是蓋的啊...,

聲音厚實、柔美、細緻,聲底暖,推力強。(濃郁的英式聲音)除非我中樂透,不然我還打算聽個4.5年不換啊!!



關於喇叭



著名的AE EVO1書架叭,英國喇叭,萬元等級的好選擇,

中頻厚實、出來的人聲相當有感情的,非常有韻味的喇叭,不過兩端延伸稍弱。

調音部份:因為空間小,為了降低低頻,在後方低頻反射孔上,塞了一小片的保麗龍條,如果也有相同困擾的玩家,可以參考看看(塞滿吸管也可以)。



關於超高音


我最近入手的好東西"新基音學 超高音單體 Smart C",分頻點設13kHz,相當值得一玩,而且還不貴。

個人認為與我中頻突出、強調人聲的系統真是絕配!! 改善還蠻全面的,通透度與泛音都相當不錯,

就我聽感最直接的改變就是,鋼琴的延伸更漂亮、聲音也乾脆多了,爵士鼓的鈸更有質感、且清脆多了,人聲也漂亮許多,蠻推薦的,值得試試。



空間處理上


兩個喇叭間距180cm 喇叭離背牆110cm 喇叭離側牆45cm ,

採臭氏擺位法(臭酸石頭兄 依據"離軸響應"的實驗心得)聆聽位置約中央往後2公尺的位置。

在第一反射點貼吸音棉,在背牆與側牆掛竹廉做擴散處理,在後牆2個角落在放置木條,聆聽時會在地板的反射點,放置厚地毯。

(喇叭的對應位置捲上竹蓆,在木條後放置有劃開口塑膠包←塞滿塑膠碎片,中間背牆放置開口塑膠包X1)

關於墊材

在桌上系統的墊材處理分別是
DAC

銅質角錐(複合式)

擴大機

銅質角錐(複合式)

自製櫸木版

工業用橡膠

由於空間問題,器材非要放置桌上,所以做了些處理使負面影響降低。

喇叭的部份
是 90cm的木質喇叭架(以灌沙)→櫸木墊→花梨木角椎→AE EVO1

高音單體在聆聽時雙耳的水平線上下15公分內。

角錐下面的墊材,我試過黑金石與櫸木墊,櫸木墊比較和我胃口,所以這邊選擇了櫸木墊

這邊特別推一下櫸木墊材,櫸木墊材雖然硬,但聲音比較起其他硬木頭,是較為中性,不冷不暖,不偏軟也不偏硬,

不會有像是其他硬木頭那樣,雖然線條清晰,細節量提升,但轉折處卻也相對生硬,細柔不足的問題。

首先我要推的是櫸木,而不是我賣的櫸木墊,我手邊的生材相當多,不會只有櫸木,是因為櫸木呈現的特質相當討喜,連我自身也改用櫸木當喇叭與器材的墊材。(好像是置入性行銷的樣子...不過這真的是我的心得啦!)

曾經有網友買過後寫信告訴我他買櫸木墊材的試用心得

『聲音清晰化了起來,但是不是那種某些突出,而是背景更黑,聲音線條更清楚,用陰刻印章來形容應該還不錯,刻紋變深的同時,印面所要呈現的主體也更清楚了起來,但是刻掉與留著的部份比例依舊不變

其中成長最大的應該就算是低頻,他跟中頻的銜接段變的明朗化,所以低頻上層跟中頻的接合點變的十分融洽,低頻的線條是清楚的,各個樂器的低頻層次感也有所提升。音像聽起來結構也更完整。

還有活聲感,聲音比之前更浮出更鮮活,這邊要強調,絕不是鐵三角那種調整部份頻段音量得到的聲音量體放大效果造成人聲比其他聲音接近你的那種感覺,而是''大部分''的樂音比之前更加融入聆聽者面前的這區音場,有點像聲音解封躍出的感覺,這並不是靠調EQ就能達到的。』



關於線材制震器


我個人的系統是把所有線材都架高處理。

由於這是我自己開發自製的,所以不多做介紹,我來說說線材架高的效果就好。

1.藉由架高,不直接接觸地面,聲音會更乾淨、更通透自然,毛邊也會減少,自然音場深度、定位也會有所改善。

2.避免因為線材直接接觸地面而造成的細節減少,結相不清楚等負面效果。

不過上面雖然說的蠻神的,但他是屬於比較後端的改善,改善的幅度並不會說非常大。



關於線材
音樂黏土 試作樣線 → 銅絞銀線 聽小品、流行樂感覺都不錯

ATL TA-9500(lego 紅銅頭) 電源線 → 不錯的入門線,不過好像少了一點細緻與水分的感覺...

oyaide EE/F-S 2.0(ATL ETP-850) 電源線 → 實芯線 非常硬!! 不過有韻味,延伸也漂亮,低頻跟9500比 感覺量差不多 但比較Q,很討喜的線材。大推

老田 PROMISE電源線 → 很平順、很透明,沒有太多的調味,很忠實的線,入門好選擇。



買音響應該是買自己喜歡的聲音,而不是買別人喜歡的聲音,

上述系統是本人依照自己的口味去搭的(本人偏好 厚實、柔美、細緻、暖聲的系統),所以此篇僅供參考。
2010-03-11 2:32 發佈
頭香兼加分一下..又是一次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雖然器材不是很貴..但看的出來很用心的調整..知道自己要的聲音..
也知道電源的重要..而且一點一滴的去調整..調出器材的極限..

不過小弟唯一的意見是喇叭架好像太高了XD..
若是有機會改成75公分或60公分..讓喇叭再低一點..下盤也會比較足..
可能會明顯更接近你要的厚實、柔美、細緻、暖聲..
看的出來你已經盡量用木質墊材..還有英式器材來均衡0404的聲底了..
光看到線材的抑震..發覺你好像太過於認真了..哈..

房間稍微有點空盪這小弟就不說了..每個人生活習慣跟環境不一..
若為了聽音樂影響生活動線..那玩起音響來就不快樂了..
你的擺設可以當基礎範例..雖然比起音響室..不用說一定是比不上..
但是對入門且還沒有自己的空間的網友們..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
可是也要看的懂照片啦..不是只有欣賞照片..嘿嘿..

比起花錢買爽度..往往都還沒徹底了解器材特色..
就拼了命的狂換東換西..導致誤殺忠良的網友們好多了..
網兄的種種觀念方向..小弟這邊十分欣賞你..
請問樓主
樓主使用的平衡式電源供應器可以調整成100v輸出嗎?
因為家裡有2部日本機器 使用的降壓器都覺得不是很好
先謝謝囉

terry19840720 wrote:
頭香兼加分一下..又...(恕刪)


喇叭架的建議不錯~ 改天試試看!
謝謝你的建議啦!


shaq0416 wrote:
請問樓主
樓主使用的...(恕刪)


有喔! 可以跟廠商訂製,我的電供上面的輸出就100v的。
《桃園三匪》很正經的三國四格漫畫 http://sohomeinpixel.blogspot.com/
很讚的分享

不過...版主稱這套系統入門

讓人有點

sohome wrote:
大家好! 這是一篇...(恕刪)
Cyrus真的是好東西,輕鬆享受音樂最好...
sohome大,說好的桃園三匪四格153呢?
其實看到架線器才發現~
不過太謙虛啦~這整套設備真的一點都不入門,有點標題與文章內容不符。
竟然連這裡都被認出來啊... 153這禮拜六日出!
《桃園三匪》很正經的三國四格漫畫 http://sohomeinpixel.blogspot.com/
sohome wrote:


不好意思提一下意見 , 一般習慣墊器材會是疊東西時...
越在底部的東西面積盡量大於上層會比較好一點....
您在最上層的DA以此放置恐在抑震上不是很好....
因為啊...dac雖然比較寬 ,但是長度不夠...擴大機是比較大台也比較重的。再者做好DAC抑振處理的效果,比不上做好擴大機的。
《桃園三匪》很正經的三國四格漫畫 http://sohomeinpixel.blogspot.com/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