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音響器材的測試
常常可以見到以頻譜儀分析喇叭或擴大機表現的資料
但大家認為對聽感影響甚大的訊號線 電源線
評析大多都是描述用料和製程,堆堆形容詞,而幾乎沒有儀器的測試報告
對於CD Player的數位輸出和數位傳輸線材
也難見訊號錯誤率和時基誤差的測試
難道有什麼不能說的秘密嗎?
線材要測試或可測試的項目很多, 舉幾個基本常測試的項目如下:
R: Conductor Resistance(導體阻抗)
C: Capacitance(電容)
L: Inductance(電感)
Z: Impedance(特性阻抗)
Delay Time(延遲時間)
Attenuation(衰減)
測試儀器如下:
LCR Meter
Impedance/Gain-Phase Analyzer
Networe/Spectrum Impedance Analyzer
Time-Domain Reflection Tester
以上只是對線材測試某些電器特性項目而已, 另外物理特性部份還有一大堆可以測.
但聽覺是主觀的, 所以這些測試出來的數據, 參考價值大過於實際的價值, 這也就是音響線材在調音上好玩的地方吧.
另外如果是影像用的線材如, 色差線, DVI, HDMI, 或DisplayPort, 這些線材的測試就得照規範走, 出來的數據越精準越符合規範才是越好.
CUFOX wrote:的確, 這些電器特性的量測質是沒有辦法來對應與聽感間的關係, 所以消費者才會幾乎沒看過類似的儀器測試報告, 因為報告的數據到了消費者手中也沒太大的意義, 消費者最終還是會以自己聽到聲音做為判定產品好壞的依據.
那些電器特性與聽感似乎沒有明顯的對應關係...(恕刪)
另外一點就是線材廠在生產線材時並沒辦法預測消費者會使用何種品牌何種型號的音響器材, 所以並沒有一個搭配標準可以去測試線材與其他音響器材互相合作的最終輸出結果, 除非全世界都只用同一個牌子及同一型號的音響器材為標準, 那再進行頻譜或響應頻譜測試就會有意義了.
CUFOX wrote:數位傳輸以HDMI為例, 是可以在HDMI協會找到測試規範及測試報告的. 但failed的測試報告應該找不到吧, 那誰還會去買那間公司的產品.
而數位傳輸如果只是追求數據精準這單一目標...(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