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起來眼熟喔!有裝汽車音響高音單體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這個Smart C的外型的確有點像,不過,新基音學說它的頻率響應範圍是20kHz~40kHz,這並不是一般高音單體的工作範圍,所以它並不能當作一般高音單體使用。

我拿來搭配好多年前買的越點牌喇叭Climax CS1。這個喇叭的聲音很有韻味,也很好聽、很耐聽,但我總覺得聲音有點暗,早就想幫它加超高音。各位一定覺得奇怪,這顆超高音放這麼後面幹嘛?沒辦法,它後面的線有點短,所以暫時只能這樣擺,我已經跟新基音學反應,希望能加長。

分音用的電容已經裝在小小的單體裡面,分頻點是20kHz以上,所以露出來的就只有接正負極的紅黑線。我用一小塊止滑墊鋪在Smart C下面,振膜便自然會以一個小角度朝上並朝前,不過它不會正對著聆聽者。

連接方式超簡單,把紅黑線以紅正黑負接在喇叭端子上就好囉
原先有點擔心Smart C的效果。它的確很便宜,但也就表示它能調整的地方不多,所以我會擔心分頻點銜接順不順,以及音量恰不恰當的問題。不過聽了之後,我的擔心倒是多餘,Smart C增加了弦樂的光澤,鋼琴泛音的延伸,以及鈸鐃敲擊時的細碎質感,的確是正向的加分,而不至於無效甚至減分。更重要的是,久聽並不會覺得燥或是刮耳,可見量感並不會太多。如果聽很久都一直有「我裝了超高音」的感覺,那就表示超高音的音量太大,或是分頻點接得有問題。
至於這個Smart C拿去接其他喇叭,效果會不會跟我一樣好,我覺得這很難說,因為這牽涉到原來喇叭的高頻響應,一定要實際試過才知道。

然後我把Smart C接上上次買的新基音學Smart2全音域單體小喇叭,哇賽!簡直脫胎換骨耶!!
差別在哪?就是整個質感與透明度都提升了,而且聆聽的感覺更輕鬆,似乎低頻的延伸都跟著變好一些些。Smart C讓Smart2的聲音質感比JB3更好(之前我拿兩個做比較的時候,JB3的音質比較好),而且仍然保持原有的輕快與活躍,中低頻反應仍然犀利。基本上,我覺得這筆錢花的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