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試用】新基音學超高音單體Smart C試用報告

很久以前就想裝個超高音,不過市面上的超高音動輒上萬元,都快比我的喇叭都要貴了,裝了好像沒啥意義,所以一直只把超高音當作可有可無的選項。不過勒,最近新基音學推出了超高音Smart C,價格還真便宜得跌破眼鏡,所以我馬上弄了一對來試試,順便PO上來給大家瞧瞧。

【試用】新基音學超高音單體Smart C試用報告
看起來眼熟喔!有裝汽車音響高音單體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這個Smart C的外型的確有點像,不過,新基音學說它的頻率響應範圍是20kHz~40kHz,這並不是一般高音單體的工作範圍,所以它並不能當作一般高音單體使用。

【試用】新基音學超高音單體Smart C試用報告
我拿來搭配好多年前買的越點牌喇叭Climax CS1。這個喇叭的聲音很有韻味,也很好聽、很耐聽,但我總覺得聲音有點暗,早就想幫它加超高音。各位一定覺得奇怪,這顆超高音放這麼後面幹嘛?沒辦法,它後面的線有點短,所以暫時只能這樣擺,我已經跟新基音學反應,希望能加長。

【試用】新基音學超高音單體Smart C試用報告
分音用的電容已經裝在小小的單體裡面,分頻點是20kHz以上,所以露出來的就只有接正負極的紅黑線。我用一小塊止滑墊鋪在Smart C下面,振膜便自然會以一個小角度朝上並朝前,不過它不會正對著聆聽者。

【試用】新基音學超高音單體Smart C試用報告
連接方式超簡單,把紅黑線以紅正黑負接在喇叭端子上就好囉

原先有點擔心Smart C的效果。它的確很便宜,但也就表示它能調整的地方不多,所以我會擔心分頻點銜接順不順,以及音量恰不恰當的問題。不過聽了之後,我的擔心倒是多餘,Smart C增加了弦樂的光澤,鋼琴泛音的延伸,以及鈸鐃敲擊時的細碎質感,的確是正向的加分,而不至於無效甚至減分。更重要的是,久聽並不會覺得燥或是刮耳,可見量感並不會太多。如果聽很久都一直有「我裝了超高音」的感覺,那就表示超高音的音量太大,或是分頻點接得有問題。
至於這個Smart C拿去接其他喇叭,效果會不會跟我一樣好,我覺得這很難說,因為這牽涉到原來喇叭的高頻響應,一定要實際試過才知道。


【試用】新基音學超高音單體Smart C試用報告
然後我把Smart C接上上次買的新基音學Smart2全音域單體小喇叭,哇賽!簡直脫胎換骨耶!!
差別在哪?就是整個質感與透明度都提升了,而且聆聽的感覺更輕鬆,似乎低頻的延伸都跟著變好一些些。Smart C讓Smart2的聲音質感比JB3更好(之前我拿兩個做比較的時候,JB3的音質比較好),而且仍然保持原有的輕快與活躍,中低頻反應仍然犀利。基本上,我覺得這筆錢花的是值得。
2009-10-04 23:10 發佈
請問新基音學這對超高音要去哪買
售價要多少
想買一對來試看看
把高音放在二顆2.5吋全音域單體的中間,同時保持同一發聲平面.
這樣會不會更完美?
可以透露在那買嗎? 找不到呢? 拜託,我也很想買一顆~


不知道售價多少?

另外,如果拿這個超高音來搭配雅瑟的s520,效果又如何?
拿來搭配doa的那個最近很多人添購的書架喇叭,效果又如何?



新基音學Smart C超高音

無聲的色彩
超高音的發聲單元,對剛剛學人發燒的朋友來說,好像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但對資深的音樂家來說,則是不可不玩的重要音響配件,因為自然界裡的聲音,本來就是由各種不同的音頻構成,由超高音至超低音都有。理論上來說,一套能夠回放超高音的組合,就當然更加具備了高保真的條件和效能。
玩過超高音的朋友都應該知道,超高音單元在工作的時候,即使我們把耳朵靠在它前面,通常也聽不到有任何聲響從高音單元發出,因為我們我耳朵根本不能直接感應到高頻,但是我們可以察覺到加了超高音之後全頻的音質和音色都被改變了。由於本來缺失了的超高音補充回來,所以整體上的音效都有可能顯得更加完善。例如音場的深闊度、空氣感、定位、結像力、通透度、餘震泛音、滑留感等等,應該統統或多或少都得以改善,有所增益。

為什麼我們需要超高音?

錄音中寶貴的空間殘響、堂韻、空氣流動感,都來自於高頻的量感、延伸與解析力。高頻能不能聽得輕鬆愉快、會不會刮耳?音場透明度、深度與寬度的表現好不好?關鍵也是在於高音單體的表現。而且,當高頻的延伸變得更好時,連帶也會提升低頻的聽感,讓整個聆聽變得更輕鬆、更均衡,可以說是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隨著SACD軟、硬體日漸普及,藍光劇院價格不斷下探,次世代高解析訊源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首先遇到的問題便是喇叭的高頻表現夠不夠好,能不能播放出高解析音效動輒高於20kHz的頻率響應。當家裡的藍光劇院系統都已就位,藍光片已放入播放機中,難道要讓高解析音效限制在最後一關的高音單體嗎?

由此可見,我們不僅需要高音,而且是要延伸無礙的超高音,才能讓聆聽達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新境界。新基音學知道您有這樣的需要,特別打造Smart C超高音單體,透過簡單的安裝,完全不需調校,便可融入您原來的系統中,立即享受高達50kHz的延伸快感。

新基音學Smart C超高音單體搭載1吋口徑陶瓷高音振膜。首先,陶瓷高音振膜有利高音的傳播,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其空氣感、透明度、廣散度等方面的表現,先天上都會勝人一籌。而且新基音學的特殊定焦設計,亦有利於定位和音場重整能力的表現。還有,它的發聲屏面的傾斜角度可以調校。方便與主揚聲器的單元在相位協調上取得配合。

另外你知道嗎?會使用陶瓷高音的喇叭,大都是售價數十萬以上的Hi-End等級產品,但新基音學讓你花費少少即可擁有。Smart C超高音Fs點相當低,可低達3K的位置,因此決定外置分音線路,除可購買原廠已設定好13K分頻點的機種,還可止購買單體回去自己設定分頻點,只需使用3.3u以上數值的電容就可以輕鬆搭配絕大多數的書架或落地型喇叭。以上設計都是能提高超高音與器材實際環境的匹配性的重要設計,令產品的實用性大大的提高。

而使用方式也相當簡單,只要將Smart C背後的喇叭線接在喇叭端子上(紅接正、黑接負)即完成安裝,它傾斜的底座讓你可以將它放置在喇叭頂端,自然地向前方與上方發聲。

Smart C超高音也可以搭配時下最流行的小口徑全音域迷你喇叭,例如新基音學的Smart 2、Johnblue的JB3,或是長物志的產品,絕對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也非常適合一些高頻延伸有限的經典產品,像是著名的BBC 3/5A小喇叭、
Tannoy同軸單體喇叭,或是使用號角高音的系統。最重要的是,Smart C超高音幾乎不會造成你的負擔,確認你擁有Hi-End等級享受。非人為因素保固一年,請安心使用。

前面100對限量特價供應...有興趣請PM

形式:陶瓷超高音
單體:1吋天然陶瓷超高音單體
響應頻率:3.3kHz-53kHz
平均阻抗:4Ω
效率:93dB
低頻截止點:3.3K
尺寸:31×25m m(寬×高)
重量:0.8kg/對
建議售價:實售2100元(13K分頻點版本2400元)
代理商:新基音學
網址:www.sg-acoustic.com
亮哥+ wrote:
把高音放在二顆2.5...(恕刪)

這樣一定是更棒的阿...
不過勒...得看新基音學要不要推出囉
joetliu wrote:
另外,如果拿這個超高音來搭配雅瑟的s520,效果又如何?
拿來搭配doa的那個最近很多人添購的書架喇叭,效果又如何?

雖然我拿它來搭越點牌喇叭及Smart2全音域小喇叭效果都不錯
但我還是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有S520的用家裝了Smart C,也PO個心得讓大家知道吧

不過我還一句老話
我是因為越點牌喇叭有點暗才買Smart C
需不需要加,要看你覺得你的高頻夠不夠喔
愈試玩愈好玩
超高音對錄音回放那麼重要,在音響系統中扮演著不容被替代的角色,照理應該大行其道,製造商大不乏人,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超高音產品。不過事實上超高音往往被人忽略,其中一個令超高音難於普及的原因是,加了超高音之後也有可能出現反效果,於是銷售者不敢推薦,尤其是賣價高昂的超高音,客人買了回家之後,發覺唔用好過用,一定會回來投訴。究竟,在調節失當,搭配不合適時,超高音會帶來什麼反效果呢?諸如中頻變薄,低頻份量減少高音過強,感情淡薄、音樂感不足等現象,都是常見的由超高音所引起的反效果。

因此,使用超高音的人不得不多掌握一點調校音響的技法。其實,只要做對了門路,你就會樂於採用附加式超高音單元,而且不肯把它們移離你的音箱,因為你會感覺到,一旦把超高音移開便若有所失。少聽了很多東西。

然而個中的竅門,並不一定複雜深奧:首先,連接超高音單元的線宜幼不宜粗,這樣做是為了避免高音過強的現象。幼喇叭線價錢便宜,買幾元一碼的可能已很合用,亦不妨多買幾款,或試用不同長度的喇叭線,以調效出最好的效果。其次,把放在音箱頂部的附加式超高音單元移前移後,所得出來的效果也可以有很大的差異。要知道,把超高音移向聆聽者,高音不一定會多了,若移向後牆,高音也不一定會少了,這樣把超高音的發聲位置移前移後,無非是為了與揚聲器內的單元取得相互協調的相位表現,以及為了配合房間的聲頻特性而作出的相應調整。當然,還有其它要注意的地方,但不在乎'加多'還是'減少'的方法。

一句老話,自古成功在嘗試,玩音響,當然要花點時間和心思,既要孝聽力,又要考智力,而經過一番摸索後所獲得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就自然別具意義了。
在拍賣網上看到新品
買一對 回家研究
新基音學在同級品中 價位是最感心的

因為還是初級玩家
不知道大大可不可以教一下
怎麼架構環繞音效
最近迷上玩音響
覺得新基音學的價位滿划算的 可以擴充~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