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音樂、玩音響很久了,但一直都以兩聲道純音響為主,從未想過搞多聲道,因此至今在客廳已有了一套還可以的系統,三音路落地喇叭,播放大編制音樂還算滿意,未來只要慢慢微調即可。最近空出了一個小房間,不到4坪,我就想:我的第二套聆聽系統,同時也是我的第一套多聲道影音系統,或許就可以從這裡開始……
為何不把原先的兩聲道系統繼續擴充,讓它變成完整的家庭劇院呢?唉....主要問題還是子彈不足阿!!因為我的客廳不算太小,如果要在這樣的空間裡弄一套能讓人滿意的劇院,光是螢幕、擴大機、中置喇叭與超低音勢必要花不少錢,更別說會影響生活動線。但若是換到小房間呢?我想,只要超低音不要太差,用一台小功率環繞擴大機配迷你喇叭應該就足夠了吧!於是計畫正式展開…..
目前手邊現有的器材包括Philips古董CD唱盤一台、音樂廚房混血綜擴大機一部,零散喇叭線、訊號線等,所以,我還是先從兩聲道開始,用最少的預算來挑選出適合的喇叭,之後再慢慢擴充成完整的劇院系統。
由於房間不大,又不想搞得像是專業聆聽室,希望會是一間具有lifestyle的起居娛樂室,因此我設定的喇叭絕不能大,越迷你越好,甚至能隱形更棒,而且系統要盡量簡化,主聲道、中置、環繞最好都用同一款喇叭,當然,它一定要便宜。
於是歸納出這個迷你喇叭的條件:
1.便宜
2.體積小。要盡量不佔空間
3.除了聽音樂,更要能看電影,因此能量感要強,能夠承受大音壓
4.低頻差一點沒關係,反正會有超低音
5.好擺放。即便空間條件差或喇叭擺位爛也不至於太難聽
6.好驅動。不想在擴大機上花太多錢
想來想去,好像只有小口徑的全音域喇叭符合上述條件,例如長物志、John Blue…等,大家的評價都不錯。不過,我比較有疑慮的是,他們禁的住大音量操嗎?還有,買5支的錢我恐怕吃不銷。後來,我無意間找到了這個:新基音學的2.5吋全音域喇叭Smart 2,四張小朋友還有找。

「新基音學」?聽都沒聽過,怎麼敢買阿?這個…因為我以前就知道他們啦。新基音學是做喇叭代工的,也有能力自己設計,據他們說,這個2.5吋單體是特別開發出來的,夠小了吧,可以耐大音壓,中頻也夠厚,剛好符合我的需要。

這些差不多是古董啦!已做古的音樂廚房混血擴大機,還有用了10多年的Philips唱盤。

最近真的沒子彈,所以先弄成兩聲道就好了,看起來有點陽春,反正只是先試喇叭的音色啦,下一步才是添購環繞擴大機。

這樣看好像比較像回事喔…呵 呵

Smart 2也可以橫著擺,到時候中置喇叭就這麼搞了,還真方便阿。
這顆單體用的是紙振膜,倒是相當傳統的作法。新基音學說這個紙盆還加了陶瓷粉、天然椰子纖維及羊毛,不僅更耐操,還會讓聲音更厚。

另一個角度……

這是背面,設計也相當簡單,香蕉插、Y插、裸線都可以用。既然是全音域喇叭,也不會有分音器,效率自然會高一些。

我幾乎是貼著牆擺放,因為Smart 2是密閉式音箱,沒有低音反射孔,所以很好擺位,靠著牆擺低頻也不會糊,還可以增加低頻的量喔。

嘿嘿….塞書架上也可以。

放CD櫃上面也行啦!你想得出的地方,應該都可以擺。
至於聲音如何呢?請容我過幾天再把心得PO出來吧…
-------------------------------------------------------------------------------------------------------
5/13更新
Smart 2裝上一開聲,聲音好乾,所以就用白天沒人在家的時候,開著廣播run-in,就這樣先run三、四天,才開始聽音樂。果然,這種小單體不太好run,我想,隨著聽的時間越長,後續聲音應該還會繼續進步。
先拿出常聽的瑪麗亞凱莉精選集「藏愛」,聽了一下就發現了問題,覺得音場好平,聲音也有點不夠飽滿,於是開始調整擺位。我先把兩支喇叭之間的距離縮短,讓它們靠近一點,然後再把喇叭拉離後牆,大概有35公分。
這樣的調整讓音場表現好太多了,不僅音場的縱深更深,定位更準,分離度與層次感也都變好了,聲音也更飽滿。過去曾聽說過全音域喇叭因為沒有分音器,可以避免分音器造成的相位變化問題,因此音場、定位的表現更好,看來此言不虛。只不過呢,如果要為了節省空間,把Smart 2貼牆把擺放,勢必會影響音場表現,魚與熊掌難得兼阿!看來得再想想辦法了….
-------------------------------------------------------------------------------------------------------
5/20更新
又run了幾天,再聽一次瑪麗亞凱莉精選集「藏愛」。
我發現Smart 2真的可以耐得住相當大的音量,
即便用力操它,音量開大到耳朵都受不了了,
Smart 2還是沒有崩潰的跡象,也還沒失真或發出破音,還真是厲害,
只不過,音量大到一個程度,也就是超過一般聽音樂的適當音量時,
它的高頻就會顯得過量,耳朵就會不太舒服,這是低頻不足的小喇叭常有的現象。
以聽人聲而論,我認為Smart 2相當適合。
雖然它單體口徑很小,但Smart 2的中頻很厚,聲音密度也不錯,
因此聽起瑪麗亞凱莉,我就覺得中氣十足,
她飆高音、轉音、氣聲,也都表現得不錯。
Smart 2的缺點是聽不久,感覺聲音還是有點硬,聽久了耳朵會累。
不過新基音學說他們可以在振膜上塗一層陶瓷覆層,就是coating,免費,
說是可以軟化音質,
等我送去coating再來跟各位報告….
-------------------------------------------------------------------------------------------------------
5/27更新
已經coating的Smart 2拿到手幾天了,聲音還真的有蠻大改變。
所謂coating,其實就是在振膜表面塗上一層特殊的塗料,
因此原本是霧面有點粗粗的振膜,就變成帶有光亮,摸上去要乾不乾的了….
偷偷說一下….我去拿回喇叭時,新基音學的人還似笑非笑的告訴我說,
他們的塗料成分,跟英國ATC喇叭用的塗料成分類似,塗上去一定變好聽啦…
我就半信半疑的拿走了。
聽了之後,我覺得這coating的確蠻神奇的,難怪ATC也都coating。
coating後,低頻的尾巴變長了,也就是說,變得更有韻味,
不像之前低頻收得太快,聲音會有點乾,
不僅如此,低頻的層次與細節也變得更豐富,聽起來更有趣味。
還有,就是聲音的厚度也提升了一些,感覺起來就是水分變多了,因此更耐聽,
至於高頻部分,我原以為coating後聲音會變暗一些,
但實際上似乎還好,高頻的量感並沒有明顯減少。
-------------------------------------------------------------------------------------------------------
6/10更新
今天仔細用Smart 2聽了鋼琴奏鳴曲,這是考驗音質音色的好方之一。
以這種小尺寸全音域單體,要表現鋼琴彈奏運鍵時的速度感並不困難,因為單體小,反應速度就快,這是天生的物理性質。不過,我覺得要把鋼琴顆粒的清脆感表現得好,恐怕就不是這麼容易了,因為這牽涉到高頻表現。
用Smart 2,可以聽得到一顆顆清脆的觸鍵顆粒,透明感頗不賴,還真令人訝異。除了清脆之外,鋼琴的密度感也還不錯,意思是說,聲音不會輕飄飄的、薄薄的,變成廉價鋼琴。不過勒,顆粒的重量感還是不太行,主因還是Smart 2的低頻不太夠。總而言之,Smart 2的音色有質感,有厚度,C/P值恐怕無人能敵阿….
-------------------------------------------------------------------------------------------------------
6/24更新
借到了JB3。
這應該是全音域迷你喇叭中最夯的一款吧!本來它也是我肖想的目標之一,但因我最終是希望有5支做多聲道系統,而它的價格較高,買不了5支(而且不確定賣不賣單數),所以退而求次買了Smart 2。既然JB3也來了家裡,就來個簡單的PK吧!

音箱體積比起來,Smart 2真是小多了,而且JB3塗裝的質感真是棒,粉光粉光的,Smart 2完全沒的比,唯一勝的就是有兩個單體,以及價格便宜。

JB3的端子也是高級得多,銘板相當有質感,這部份Smart 2還是敗。

箱體深度方面,依舊是JB3領先,想必JB3的低頻會比Smart 2多。

JB3的低音反射孔,位在正面,也是增加低頻的關鍵。

單體才是這種小喇叭的關鍵。JB3用的應該是紙盆布邊,中心有一個相位錐。錐的周圍是高音杯,薄薄一層,手一擠恐怕就毀了,功能自然是增加高頻的量感與延伸。

Smart 2則是紙盆橡膠懸邊,我這是有coating的,所以表面有些亮亮的。
接下來才是聲音的比較。搭配的擴大機是50瓦的綜合機,在3坪多的房間裡,以一般距離聆聽。
聲音質感是JB3大幅領先的部分。JB3更為細緻,透明感也較好,說白話一點就是更秀氣的感覺。我覺得原因在於音箱與高音。JB3的音箱雖然比較大,但做的更紮實,鋼琴烤漆也讓音箱的結構更緊實,因此出來的聲音箱聲較少,質感也比較佳,加上高頻延伸更好,聲音就更有氣質。
低頻也是JB3領先較多的部分,當然歸功於較大音箱與低音反射孔。但奇怪的是,JB3的低頻很糊,沒有透明度,而且速度很慢,聽起來跟不上中高頻,像是另一個喇叭發出來的。說實在的,這樣的低頻不如沒有。不過,這低頻至少讓JB3聽起來是輕鬆的,規模感也比較好。
至於Smart 2呢….它的第1個領先是效率較高,因為Smart 2有兩顆單體,發聲面積較大,同樣功率下去,Smart 2的聲音硬是比較大,我認為這一點蠻重要,因為這種小喇叭的效率已經夠低了。
Smart 2的第2個領先是聲音較為均衡,雖然它的低頻量感沒有JB3多,但低、中、高頻一致,尤其中頻更厚實,不論播人聲或器樂,明顯就是有一種飽滿的感覺。反觀JB3的中頻似乎塌陷了,所以容易有細緻或秀氣的聽感。
Smart 2的第3個領先則是聲音密度,這部份讓Smart 2的聲音更為凝聚,更為突出,實體感也更好,而不是像平面一樣。
第4個領先是聲音的力道,這部份大大影響到聲音的活生性。怎麼說呢?簡單講,Smart 2聽起來就是歌者或樂手更強壯了,聲音明快而活潑的跳躍出來,動態起伏與明暗對比優越,而JB3就是比較平,甚至有點平淡無謂。
當然,以上都只是我個人的聽感,以及用我的搭配與空間所做得比較,歡迎大家提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