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番外篇:超音波麥克風矯正耳機)製作特性差異音訊、體驗聽感

我玩電吉他,所以對她的音色很挑剔
用管機比較容易達到我的要求
但管機瞬態很難克服
對電的要求很高,從訊源到後級,盡量避免衰竭
線材挑選也很困難,前端癖性太強後面難救
我前端選優質銅線,後面再以銅鍍銀線搭配
這樣癖性少,收放速度快.動態強,低音又猛爆,聽搖滾樂爽翻天
宅男工程師 wrote:
MiPiac...(恕刪)

主要是差在持續電流
阻尼、功率這種擴大機規格看看就好
比較可信的只有重量
卅三、動態範圍 - [補充]重播空間

thxman.tw wrote:就動態範圍言之,若非耳機聆聽,當或再思,其三、聲重播空間的動態範圍...(恕刪)

謝謝thxman.tw大的建議,重播空間的確是個有趣的環節。也來整理一下這個面向!

——— 音壓也有動態範圍嗎? ———

就物理的角度,音壓上升不是一直都是線性的。先說說音壓是什麼,以下取自[theory.labster]網頁:

空氣粒移動產生壓力變化,就像彈簧往前傳遞,傳遞速度就是音速。然而空氣粒子有疏有密,當疏處變成真空時,聲壓就不再線性增加了。

以一大氣壓力(1 atm)下,這個臨界值是:194dB。

——— 人耳的動態範圍 ———

194dB是很誇張的數字,M1步槍旁、火箭發射,也不過是168dB左右。一般人在130dB以上,就會開始覺得很不舒服了,下圖取自[wikilectures]:

最低人可聽到的音量,約在-10dB於3kHz,因此常會聽到說,人耳的動態範圍約是120~140dB,且不同頻率人耳的動態範圍也都不同。同時也會隨著年紀增長,動態範圍變小。

除了年紀增長,也會因過大聲量而損傷,甚至無法復原。以下取自[泛科學]的WHO建議值:

不同的網頁資訊來源,這個值及時間不一,但大多數都是提醒超過75dBA,就要開始注意好好保護自己。

眼尖的話,會發現上表的單位是dBA,不是dB。參考[wiki]上的說明:

這是一種加權(weighting)的概念,前面曾提到人耳聽力在低頻區較不敏感,因此針對1kHz以下、以及高頻區,在計算加總時,降低這些頻帶的權重。因此dBA,有時候寫成dB(A),比較接近人耳的聽感。

有趣的是,這個加權值,是基於1960年代使用單音來測試一群人,對於音量是否相同的研究。但隨著實際數據累積與醫學對人耳構造運作方式的了解,漸漸發現人對複雜頻率下的音量感受,並無法用單音下的權重來代表。於是又有了不同的方法如ISO 226,如下(亦取自wiki)。


這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所謂量測數據,其目的若是要代表人的感知,有些時候並沒辦法單純簡單只用某種數學公式。保持開放態度,了解背後意義,再來解讀,才能知道數據給的了什麼,給不出什麼。

——— 住家動態範圍限制 ———

哈哈,thxman.tw講到了重點。若是沒有隔音良好的視聽空間,一般在客廳聆聽,可能最先會頂到的動態範圍上限是:「法規及鄰居」

98年[行政院公報]上提到:

一般住宅屬於第二類,白天60dBA,晚上55dBA,過10點之後50dBA(實務上因為會干擾睡眠,大家會更敏感,忍受度更低)。60dBA多大聲?大約是一般對話的音量。

那麼換算回在自己家裡能聽多大聲的音樂,而不影響鄰居呢?這視每個建築隔音效果而定,新一點的房子若遵守110年分戶樓板隔音法,需要做到在樓上播放90dB聲音時,樓下經由樓板厚度、材質等等,只能量到58dB以下。也就是要衰減掉32dB,正好低於白天60dB的標準。但我家房子沒那麼新,想必一定衰減不掉32dB

除此外拉高音量,傢俱、裝潢、天花板等,還會有共振的問題。小朋友跟我分享,他們在學校提琴團練時,每當bass在拉時,放在旁邊的爵士鼓就會共振響起來,非常搞笑。

這是種另類限制,不能隨性拉高音量。這一來又損失可用的動態範圍了。

——— 動態範圍下限 ———

前面提了很多上限,也來說說下限。一般家裡面的環境噪音有多大?我自己在家裡量約30dBA左右,白天有車經過時會再吵一些,甚至到50dBA。

假設我用音壓75dBA聽音樂,底噪就30dBA,相當於動態範圍只有45dB左右,除以6換算為bit數,約只有是7.5bit!算出來都把自己嚇一跳,怎麼這麼少⋯就算拉高到90dBA,動態範圍是60dB,換算出來也只有10bit而已。

——— 感想 ———

重播環境對動態範圍來說,是不能忽略的一環,很可能還是最重要的一環。有良好隔音不只讓聆聽時底噪低,也同時不易影響到鄰居。但也要多注意耳朵聽覺健康,若音壓較大,聆聽時間稍微控制一下別太長囉。
JohnTitor

"隨著年紀增長,動態範圍(人耳可聽)變小"--真的[拇指向上],研究顯示,這就是老年人聽力/對音響辨別力不佳的原因,而非聽不到高頻

2025-03-14 21:35
139140F wrote:
主要是差在持續電流 ...(恕刪)

請教持續電流的定義是什麼呢?在什麼情境下,會有這種問題?發生這樣的問題會造成聽感如何改變?

不好意思問了一堆,只是想多了解一些細節,避免誤會您的意思。
luxor_w

也想知道持續電流是指什麼?[謝謝]

2025-03-14 19:15
yngwiemore wrote:
收放速度快.動態強,...(恕刪)

請教收放速度是什麼意思,能在多說些細節嗎?或是方便提供哪首樂曲段落,容易表現收放速度嗎?

在51樓整理了一些大家對於動態的形容,請問您的定義有包含在其中嗎?
goldbingo wrote:
首先感謝Pa...(恕刪)

51樓: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7000630&p=6&all=0#91205774

很不好意思多問了些問題細節,只是想多些線索,試圖更接近大家所說的感受。
goldbingo wrote:
139140...(恕刪)


被動式喇叭靠後級發聲,如之前宅男大哥提過的,貝九或新世界那種萬箭齊發的狀態下,後級的變壓器夠大、電容容量越大越能給喇叭足夠的電力支持。

在一些大編制曲目低頻有渙散凝聚力不足的情況,就是電流不夠,且音壓越高越明顯。然而後級規格不會標示最大電流、持續電流,所以我說後級規格只有重量比較可信。

高價後級有一共同特徵,就是重!瑞士D牌及G牌的次旗艦以下例外。

而高價後級除了持續電流要大聲音還要細緻就不可能便宜,所以AQ難得就是因為便宜好用聲音還細。

我認為音響系統各器材中最容易導致聽感可覺的失真是喇叭然後是前後級,數位訊源器材最多就是不夠好而已。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謝謝] 這持續電流的定義跟我想的不同,也還在思考掛2歐姆電阻的測試,能否反應您說的狀況,我再研究一下。

2025-03-14 20:10
139140F

goldbingo 用ATC50或100去催telarc的布蘭詩歌會比較容易釐清,可試試由85db開始。

2025-03-14 21:54
goldbingo wrote:

請教收放速度是什麼意思,能在多說些細節嗎?或是方便提供哪首樂曲段落,容易表現收放速度嗎?

在51樓整理了一些大家對於動態的形容,請問您的定義有包含在其中嗎?
goldbingo wrote:
首先感謝Pa...(恕刪)

很不好意思多問了些問題細節,只是想多些線索,試圖更接近大家所說的感受。


我所說的收放速度簡單說就是聲音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

最近網紅美國阿祥談到瞬態問題,他示範一首歌曲,說明電吉他伴奏要彈出力道
並表示真空管機難達成,所以他放棄管機,轉向貴豐Mephisto懷抱

以下僅供參考,各人有各人玩法和喜好,想參與的朋友可上Youtube,大家互相求進步


阿祥示範曲



這是我請教他的曲子,我問他這樣的電吉他伴奏是否如他所說的瞬態力道


以下擷取他Youtube的互動
阿祥回答:膽機主聲音力道還不是那麼困難,但是周邊伴奏樂器聲音的力道,我這輩子到今天都還沒有見過哪一台膽機力道能夠打得出來,像Mephisto 那樣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yngwiemore 謝謝您的說明,這也是我想請教細節敘述的原因,比較能在聆聽或分析時,不找錯方向。[拇指向上]

2025-03-14 21:16
宅男工程師

錄音室故意調大動態範圍, 但是後級的力道與爆發力推不出來, 遇到大編制交響樂, 就軟腳慢半拍. 一些訊源/器材規格寫得很漂亮, 但品質卻大打折扣. 有些前輩花錢買教訓, 自己就不要再走冤枉路.

2025-03-14 22:43
goldbingo wrote:
139140...(恕刪)

純粹使用者的我對持續電流的理解就是連續供電的能力。

以我自己的標準來看,
決定後級夠不夠好是Telarc 布蘭詩歌第一曲在最高95db的音壓下聲聲分明、不亂不糊。
yngwiemore wrote:
goldbi...(恕刪)
美國阿祥講的一點沒錯,管機很難有力度,還有就是音場深度。
139140F

goldbingo 跟那位P老闆差不多,強弱音、高低頻的落差、轉換變化。

2025-03-14 22:00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139140F [拇指向上][讚]

2025-03-14 22:06
139140F wrote:
美國阿祥講的一點沒錯,管機很難有力度,還有就是音場深度。

管機還是有力度的,等我如果找到比較好的麥克風,我也許可以錄一些管機的表現。
瞬間動態,主要還是在低頻的部分,低頻的能量比較大,需要瞬間的功率比較高。
底下這首牛虎鬥放看看,如果覺得你的系統可以唱得好,也許瞬間動態,力度都可以了。

這首歌,是在音響展的發燒cd 找到的。如果能用原版cd播更好。
底下這首也是音響展送的,這兩首,都是我用來測試管機用的。
楊茵茵這首 梨花香比較全面,低頻力度,中音解析,人聲,高頻樂器解析,該有的都有了。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