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gwiemore wrote:
但不要認為做了DRC響應平坦就天下無敵而笑別人不懂
連買別家量產喇叭單體, 裝入代工木箱, 的土炮喇叭都做得到,
Wilson Audio 與 B&W 會做不出 flat frequency response ?
1931 年成立的 Abbey Road Studios 都跟 B&W 簽訂技術合作協議,
它對音樂理解的能力, 遠高於那些只會用儀器量測的工程師.
2D 頻譜圖沒有時間維度, 看不出: 泛音列多寡, 衰減速度, 低音下潛速度.
老實教拿頻譜圖, 只會吸引注重頻譜圖的新人. 騙不了聽過其他品牌喇叭的老燒.
是男子漢就來 Mobile 01 正面對決, 而不是躲在邪教內嘲諷.
Kimikage Sana from 老實教 FB wrote:
等等,他說「2D頻譜圖沒有時間維度」
頻率是怎麼跟時間脫離關係的?
至於他說的「泛音列」,啊不是都把失真圖列出來了,怎麼會不知道
從樂理來解釋, 音色是由 "基音+泛音列" 所組成的. 泛音列越豐富, 音色越優美,
下列網站可聽到, 不同數目泛音列組合的音色展示:
到底什麼是「泛音列」? 為什麼你可以辨別音色?
在底下 3D 頻譜圖, 可看到相同音調的鋼琴與小提琴, 各自的泛音列分佈, 與衰減時間.

但把它擠壓成 2D 頻譜圖, 就看不出每個頻率的衰減時間.
而且相同頻率的 dB 值, 是在某時間段內, 多種樂器的, 相同基音與其他泛音的疊加總合.
根本無法分析特定樂器, 例如小提琴, 的音色是否優美.

2D 頻譜圖沒有時間維度, 也看不出每個樂器發出的, 基音+泛音列 頻率組合.
它只能告訴你, 測試音檔在這套系統上, 能發出那些頻率與強度, 但無法用來判斷音色優劣.
ghleu wrote:
頻率響應圖,是每個頻率用相同強度去激發音箱後(所以測試的時候你只會聽到像噪音的東西),得到的頻率響應圖,這和純粹音樂聲音的頻譜分析圖是不一樣的概念吧!
你提到重點了. 測頻率響應的電子生成正弦波單基音聲, 與小提琴發出的音色, 兩者結構差異很大. 結果只拿 2D FR圖, 來斷論喇叭的音色優劣, 這合理嗎?
洗腦一個招數是, 用簡單圖表/口號來扭曲複雜的事實. 我買 Hi-End 2聲道喇叭, 是要來聽貝多芬交響樂, 而非聽掃頻的正弦波單基音聲.
ghleu wrote:
2D頻譜圖應該不是由3D頻譜擠壓的吧! 而是某個t的time slice吧
小提琴的 Do 聲會持續發聲 1-2 秒, 取 0.001秒的 2D頻譜切片資訊, 能準確代表 Do 聲嗎 ?
國外有量測派想證明 2 年的新琴, 比 3百年的史特拉底瓦里還好.
史特拉迪瓦里琴V.S.一般小提琴,真的聽得出差異嗎?
但許多小提琴大師, 希望能擁有n把史特拉迪瓦里/瓜奈里琴.
三百年義大利名琴的秘密
在音樂上, 我相信 Abbey Road Studios 的選擇, 遠勝於眾多工程師在自家量測的頻率響應圖. 再者, 如果頻率響應圖真能代表喇叭優劣, 為何 B&W/Wilson Audio 沒倒閉, 還越賣越貴 ?
william0619 wrote:
請問音色怎麼形容?請問怎麼確定你形容的音色
去音響展挑個高解析, 細節多, 能重現豐富泛音列的音響系統聽聽, 就可以找到你的松香味.
也可以去聽小提琴現場演奏會, 感受來自小提琴的松香味.
聽過 2024 Anne-Sophie Mutter 拉史特拉底瓦里琴後, 我找到自己的松香味 自家系統調音也朝這方向前進.
Anne-Sophie Mutter 現場聆聽 VS 居家音響
最後這次又跳出來, 是老實教又在 Mobile 01 打廣告, 賣它的重低音喇叭.
它不敢去 PTT Audiophile 版 po 文, 是因為那邊聚集一大堆, 比教徒嘲諷技能更強的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