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請分享好的音響器材, 可以讓人感受到多棒的聽感?

Fabio_Lin wrote:
我也錄了幾個
錄完時間也晚了,沒聽就去頭尾的空白,配照片,上傳XD
音效影片好像是看到你PO在PCDVD上才抓的...

至於有人看不懂,就算了幫不了你


很感謝Fabio_Lin大大的回覆, 您的錄音檔相當不錯喲!
Puff Daddy wrote:
今天錄的版本, 應 Bond 007 大建議, 這次是錄 96/24. 錄音筆的收音音壓也調高了.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vLGPrCh0Lju8R99AZXrbA85JrbS0YYHA

0:00 T2 片頭.
1:58 Manowar - Today Is A Good Day To Die. - 這首就是 MBL Radialstrahler 101 X-treme 影片中播的有低頻部分.
3:32 Boz Scaggs - Thanks to You.
5:05 Evie Sands - While I Look at You.
6:25 Allan Taylor - Colour To the Moon.


很感謝Puff Daddy大大的回覆, 感覺您的錄音有比上次好!
聽過您的錄音, 覺得您的系統有蠻好的水準。
但若是以世界第一的角度來看, 在極高的境界似乎有界線過不去, 所以聲頻似乎有一點聲音發散的現象。
感謝hillside大大的批評!

我是沒有聽過柏林愛樂音樂廳的原音,但是我也沒說過我聽過比柏林愛樂音樂廳的原音更好聽的錄音播放聲音呀! 請您不要隨便幫人帶帽子!

我去聽過現場原音, 錄下來後, 用我的音響系統播放錄音檔案, 聽起來比我在現場聽的更好聽, 不行嗎?

您的標準是邏輯不能錯誤, 但是邏輯是可以被超越的, 您知道嗎?

打個比方說: 500年前, 人類在邏輯上認為從歐洲到東方的中國, 一定要往東走, 歐洲往西方走絕對到不了中國。而後人類證明, 這個邏輯被打破了。

所以跟邏輯的推想不符合, 不一定是錯誤, 也可能是原來是以境界較低的邏輯來思考, 而較低境界的邏輯思考, 無法理解較高境界的現象。這時候, 就該打破自己原來低境界的想像與邏輯, 提升自己到較高境界。

hillside wrote:
原音重現,你要重現什麼原音?
還不是現場的原音?還不是錄音室的原音?

「我愛聽像真的原音又更好聽的音響音樂聲。」
你不知「原音」,怎會知什麼叫「像真的原音」?
你沒聽過柏林愛樂音樂廳的原音,怎能知道那些錄音比它好、比它差?

你不覺自己很矛盾?

當然,愛吃罐頭加味的味道,是你的自由。
但邏輯不能錯亂。

問題是太多錄音是講究「不弄得不像現場」的。
Puff Daddy wrote:呵呵呵...如果是你(恕刪)
 
感謝帕芙老爹
是說,這個影片我用POT PLAYER,不知道是不是多聲道混成二聲道的關係
有些地方聲音有點怪

 
另一個是從YT上抓下來,一樣用POTPLAYER放

 
其他部分就是感謝大大啦(音量都固定,放一小段就跳下一首)
1000K wrote:
有服役(或是混黑道!...(恕刪)

我打過50機槍 開槍 地上會有明顯震波
旁邊的人在耳邊怎麼喊 都聽不到 只有爽字
z048732046 wrote:
我打過50機槍 開槍 地上會有明顯震波
旁邊的人在耳邊怎麼喊 都聽不到 只有爽字


當兵時在野戰部隊常常打靶, 以前是打靶高手, 不但步槍打得好, 第一次用45手槍就打滿靶。還曾在夜市跟射擊攤販老闆比射牙簽, 贏了一台遙控汽車。

記憶中, 槍聲跟鞭炮聲差不多, 就是呆板的棒棒聲, 沒什麼震撼和好聽。
許多發燒愛好都會有類似的經驗,我玩攝影,幾百個鏡頭一大堆機身,換來換去也是樂此不疲二十年。
CS_TANG wrote:
聽音響和聽音樂有時會...(恕刪)
bond_007 wrote:
當兵時在野戰部隊常常(恕刪)

手槍高頻的部份是真的像鞭砲,但量再大,衝鋒槍更像(旅遊時玩過)。因為兵種關系,我打過45手槍、步槍、50機槍、戰車砲。高頻都很滿,低頻的部份我覺得愈大支的低頻愈強,尤其到50機槍時就很明顯,戰車砲就不用說了,距離幾百公尺休息處還會撼動胸口。
一見真平幕,終身不回頭! 請google真平布幕!
聽音響感動是有學習歷程的, 剛開始比較膚淺, 漸漸的才能對更深層與高階的優良聽感有感。

1.聽音響最初的感動, 常是有感廉價的咚嗤、咚嗤低音, 這種低音最能吸引剛對音響有興趣的新手。咚嗤、咚嗤低音爆炸的音響, 基本上幾千元就有了, 去電器大賣場就買得到這種喇叭, 若花5萬以上就是被削大了。

2.聽音響第二的感動, 常是受不了咚嗤、咚嗤低音太硬, 造成身心的不舒服, 這時候聽到低音居然有彈性, 就感動得不得了, 但是低音有彈性的喇叭, 2萬以內就有了, 若花5萬以上就是被削了。

3.聽音響第三的感動, 常是寬鬆與下沉的低音, 這時候會覺得, 感動到心裡去了。這種喇叭就是所謂「音響性」不錯的喇叭, 基本上3-5萬買得到。

4.「音響性」更好的就看聲音會不會雜亂、下沉很深甚至無限、是否有音場、甚至如海浪般的廣大音場、低音拖或迅速、是否有箱音、高低頻的延伸、動態有限或無限、終極完美的聲音...等等。更好的喇叭, 就常貴到數十萬、上百萬甚至上千萬。

5.「音樂性」也是另一個音響的重點, 對箱音重和糊糊的聲音覺得不夠好, 就會想要有清晰的聲音。

6.「音樂性」的聲音清晰後, 就會愛定位準確、高解析的聲音。

7.「音樂性」更高階就是聲音質感的要求, 要求有擦弦感、線性感、質感細緻...等等。

8.「音樂性」再高階就希望音質不尖銳, 要有水潤感、要圓潤甜蜜、要有高貴感、質感展現氣氛、韻律感、餘音繚繞、質感展現音場...等等。

音響更好的境界還有很多, 剛開始可能對高階的好聲音無感。要有感, 需要經過一步一步的啟發, 聽感的感動能力難以一次攻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剛開始買一套音響, 聽感不斷提升就不斷換音響的原因。第一次買30萬、第二次買60萬、第三次買100萬, 不斷地換下去真的很貴。
我的喇叭是舊款B&W CDM9NT, 綜擴用換了半年的AQ E480, 播放機是Marantz NA6006
而線材部分因為聽音響也很久了,也提升到一個層度,目前都是採用金銀合金

目前系統聽感是比我的耳機B&W P5S2 好,
主要很大因素,耳機線停留在6N銅細線,上不去了

音響聲音都是純類比,所以系統每一物件都是影響聲音的因素,因此我認為不會有你家我家他家有同一聲音表現,所以重點還是自己覺得好就好

但出來的聲音基本要達到的要件,我覺得劉漢盛大師有篇音響二十要就寫的很清楚了,我自己很認同他的分類

基本我認為人人都有好耳朵,我也沒有很貴的音響系統,但我用很好的線材來減少類比訊號傳送及放大訊號的失真以及可能造成雜訊的因素;所以系統物件的每一項都是我慢慢一件件換,每換一件至少要隔2~3個月,才能聽出穩定下來的真正表現

我聽爵士特愛要有音樂性及音響性,音響性就是樂器每一發聲要清楚,尤其是最輕微敲出的鈸,音樂性就是中音頻的空氣感堂音要呈現出來,才能帶出整首曲的輕鬆感

音樂都是后製出來的,有些CD鋼琴聽起來是很大台到佔我聆聽音場2/3,所以只要我們聽音樂閉上眼睛有身入其境的感覺就好了;音響弄到有一定水準,就一定感受到劉大師的音響二十要是什麼

至於有人提到清鬆感,三頻均衡,我個人經驗是要有前輩樂友讓你親耳聽過不同線所呈現的比較,才會親身感受到為何選擇線材的重要性;其實可比喻我們車子,可以開1500CC 國產,也可以開3000CC 的賓士,當自己有能力提升上去時,感受一定有所不同,音響也是~像我個人開2000CC
Wish 就夠了,但我要的至少能滿足我臨時爬坡載5+2,平時又能不耗油等我設立的條件

當系統弄好是聽什麼都好聽,不會有刮耳感,有時候還會想轉大聲想被音樂將整個人包圍其中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