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傳統前級在數位訊源音響系統所扮演的角色?

tt_koupe wrote:
DSP處理完訊號還是數位訊號,最末端還是要轉換成類比訊號進入號擴大機推動喇叭.轉換成類比訊號這段算不算DAC呢?

它不是轉成類比訊號再進後級,而是後級本身有DA convert 的功能。Dynaudio將這個後級稱為True Digital Audio Amplifier (TDAA) 

要把這個TDAA後級說成是DAC也可以吧。

我是從stereophile 介紹Focus XD 200 的文章看到的,實際如何運作我不懂
https://www.stereophile.com/content/dynaudio-focus-200-xd-powered-loudspeaker

這個討論串有相關討論,其中的7樓有架構圖:
https://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digital-amps-and-digitally-active-speakers.1091/
ldw406 wrote:
它不是轉成類比訊號再(恕刪)

對啊!在進入類比後級放大電路之前才轉成類比訊號,我指的就是這個.但是不知道這個D to A的部分有沒有後端的處理.

記得幾年前WILSON AUDIO 有在大展期間展出一套全數位系統,前端都是純數位處理,數位訊號一直進入喇叭後才在最後由喇叭發聲.
ldw406 wrote:
它不是轉成類比訊號再(恕刪)

https://www.ti.com/lit/an/slaa117a/slaa117a.pdf

這篇似乎可以稍稍了解 TDAA的運作原理,裡面有提到
節錄"The audio signal is maintained in the digital domain right until the last filter before the
speaker connection. No analog signal amplification is used, and the PWM signal powers the
speakers directly through a passive low-pass filter. This allows the full digital signal chain to pass
the high quality audio signal directly to the speaker, without distortion from analog amplification."

GOOGLE翻譯:
音頻信號將一直保留在數字域中,直到在
揚聲器連接。 沒有使用模擬信號放大,PWM信號為
揚聲器直接通過無源低通濾波器。 這允許整個數字信號鏈通過
高質量的音頻信號直接傳送到揚聲器,而不會因模擬放大而失真。

蠻有意思的,好像蠻久前就有了,(上面的資訊是2001年),現在到底如何我也不知.
tt_koupe wrote:
對啊!在進入類比後級(恕刪)

比較新的設計,大部分是 D類擴大機。AB 類應該是稀少了。
D類優點是比較適合現今的數字環境,效率高,推力大。缺點是高頻截止點低。
D類輸入一定是數位資料,所以如果輸入是類比的,也必須轉成數位。
D類放大是直接將數位資料積分成類比訊號輸出。
tt_koupe wrote:
蠻有意思的,好像蠻久前就有了,(上面的資訊是2001年),現在到底如何我也不知.

對,這其實不是什麼新技術,而是幾十年前的老技術了,至於為什麼這種架構沒有普及,以前在myav看人討論,好像是有某種難以克服的缺點,所以最後多數廠商還是採用傳統架構。(我是電子白痴,當時那個討論串我有看沒有懂@@)
有玩黑膠唱片的人幾乎都會需要前級
phono input mm/mc那個輸入會再做增壓
MiPiace wrote:
比較新的設計,大部分(恕刪)


D 類不是數位放大,只是開關式放大,Class D 嚴格來說也不是放大器,是開關控制。
模擬能夠直接輸入用 sigma-delta 做調變,數位信號也能直接用PDM來做開關控制,實際上數位輸入Class D是把DAC搬到最後一部份直接控制模擬輸出,而這個模擬輸出驅動能力己足夠推動音箱,自然不用二部份。

Class D 也不是不能做更高頻,只是開關頻率要提高,這會減低效率,提高THD失真,所以一般做到25K左右就好了,再高也只是噪音,要用低通省掉。

不過Class D對音箱更敏感,因為音箱的電感性能是會影響音質,尤其高功率,指100W或以上,而且輸出要用的EMI電感又要高功率,高功率電感對音質不好,也對效率有影響,所以大功率HIFI機器還是較少用Class D。
專業器材大功率如戲院都用了Class D,新式的也是直接數位輸入,除了省電省熱要求高外,而且大多專業器材都是配合幾款專業音箱,不用像HIFI市場千萬種音箱,自然易攪得多。

現在做得好的 Class D 能比 Class AB 音質更好,但是技術含量高,即Class D 做得不好衰聲更恐怖,所以早期才有Class D數碼放大數碼味之誤。
這也是我一直想的,一般人只能做自己預算所及的,沒有辦法高價的機器換來換去做比較
所以立論會集中在有錢玩設備的人上,這個問題學術上是不能被說服的。

MiPiace wrote:
這個問題無解的。
因為牽涉到電子學、聲學、神學、玄學。沒有一個聖人可以懂全部。
懂電子學的通常沒什麼錢,所以神學玄學這邊不熟,也沒錢作有效的實驗,因為器材非常高貴。
有錢玩設備的,不懂電子學,所以很多認知都偏向玄學神學了。無法用電子學來解釋。
cheonglee wrote:
D 類不是數位放大,(恕刪)


多謝,cheonglee大說明得很清楚了.

PDM也是數位\訊號,所以流程上應該都會從PDM"轉換"為PWM(或者說將PDM運算成PWM)訊號後經處理再轉回PWM吧. 兩次轉換會有甚麼變化(失真)?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