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A 輸出時,則是反過來,在白紙上面打點,依據取樣率跟解析度,理論上會是一點一點的。但是D/A 後面會有濾波器,把自己輸出的高頻濾掉,濾波器頻寬,看要可調還是固定濾到20K,所以點點之間會是像電容充放電一樣變成圓滑,另外喇叭本身就是濾波器(物理特性,振動有一定的頻率範圍)。人耳也是濾波器,所以每個人聽到的會不一樣。
3. 升頻是數位方式在做,不會DA-> AD 去升頻。升頻就是在剛剛描出來的X 軸中間插入點,插入的點跟濾波器(IIR,FIR...還有跟階數也有關)設計有關,(因為插入的點是憑經驗 點出來的),如果原來就是糊糊照片,要銳化有其極限跟造成可能的失真。
4. 壓縮的方式,檢單的說就是利用聽覺心理,在頻域把高低頻的資料拿掉多一點,在時域降低解析度比如16->12 bits ,拿掉的東西沒辦法靠演算法還原到原來的資訊。如果可以,那些有碼的片,早就通通變無碼的。號稱能破解的,也是解出來糊糊的。
5. 前面有人提到dithering , 這個通常是要解決pattern noise 或idle tone (因為ADC 架構的關係,產生的),是加入一個高頻擾動去打亂pattern noise 或idle tone 沒錯,這個高頻會被濾波器濾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