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Bang & Olufsen音響

我是用Denon AVP-A1HD,POA-A1HD這組前後級喔
只是我喜歡把它簡稱A1~~

我很好奇版大那組B&O聲音怎麼樣
沒聽過那組的聲音呢!?
PANDADA wrote:
說真的~音響這種東西...(恕刪)


哇....6顆Signature 800....

是用6顆800D(鑽石高音)??還是之前限量的Signature 800??(音箱上是虎眼紋路的)

如果是限量的Signature 800,還能用到六顆太強了吧!!

現在連要買一對都有困難耶!!您真讓小弟佩服!!

還有那空間真的應該要不小吧!!真的是超大手筆耶....

應該是走7.1聲道吧??不可能是5.1吧!!

因為Signature 800當中置很怪,更不可能是當重低音!!

小弟很好奇您的中置和重低音是??

中置是HTM1D或HTM2D嗎??

還有重低音呢?是繼續用B&W的嗎??

還是使用MK或他牌的??

抱歉問了那麼問題!!

因為很少有看到連環繞喇叭都用這麼大隻難搞的玩家

還有800D或Signature 800應該不好推吧!!小弟猜測!!

DENON這台後級應該沒有把這恐怖喇叭的低頻控制很好吧!!
恩~我是用限量版Signature 800共7顆~就是一整系列~前面打錯
S800主喇叭一對+S805環繞一對+S HTM,S SCM*2當中置跟後置*2
所有總共7顆~就是Signature整個系列的
我最近還在想看要不要購入鸚鵡螺這一對~
至於重低音的部分我還沒有決定捏~我也是看mk似乎不錯
可是對這個品牌研究並沒有很深
還有請各位資深大大給予建議
空間的部分我有約30~35坪的視聽室

DENON A1這款推這些是稍弱~
不過表現還是不錯的(低音蠻Q跟沉的)~在我能接受的範圍內
其實小弟玩音響也不超過五年~主要是買來跟家人一起聽
之前又課業繁重~沒什麼時間研究音響
有些不懂的地方還是大大們給予批評指教
引用:小弟帶了一台5000元的先鋒dvd給他比較.......(恕刪)

這個比喻有點是是而非,若是這樣,那陀飛輪一定也比500元的電子錶不準(我還真的沒想過用dvd去比CD pro2)

但是追求品味也不是原罪,就算沒品味,也不能說人家追求品味就是暴發戶

我聽過B&O,也聽過150萬的CD PLAYER 搭上900萬的喇叭(全套1700萬),我只會說她們給我的感動不同,看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無關對錯品味!
認真的看了六頁大家的發文以及相互的回應
小弟講一下自己的感想
所謂的發燒友 基本上會愛上B&O的 八成是因為設計
因為B&O的ALT聲波透鏡技術+ICE+主動式喇叭
發燒友的家裡要是沒有了擴大機 大概會受不了喔? 呵

B&O的出發點
是"工程師要滿足設計師的每一個需求"
如同它賣了十多年還是一樣夯的BeoSound9000
再加上BeoLab8000一對
我相信這是很多大大心中的夢想組合 小弟也是...

B&O沒有固定的設計團隊,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會限制創意
首席FREELANCER設計師DAVID LEWIS設計了很多經典的作品

有空大家可以去他店裡實際聽聽看看(說看看是因為還有電視...也是充滿設計)

我想B&O給我的感覺 是操作的時候是音響電視 待機的時候--
他就是您家中的一項藝術品

完全沒有想參予舌戰 個人感想而已 謝謝。
jasonai wrote:
認真的看了六頁大家的...(恕刪)
基本上懂音響的或是發燒友是不會喜歡B&O的,
另外拿錶比喻B&O充其量也只是gucci這種時尚品牌缺乏人文氣習,
陀飛輪應該是mbl這種等級的,
真正的音響是以聲音的美學做為考良而不是本末倒置以外型為出發點來吸引外行人
另外只有B&O用家要升級更換音響會考慮hiend品牌而沒有hiend品牌用家升級音響會考慮b&O

aad wrote:
基本上懂音響的或是發...(恕刪)


大大所言不假~
不過小弟有幾點意見......
B&O的音響不過就是選擇一條其他的道路
避開這競爭激烈追求完美聲音的這條路
並非他就不是"真正的音響"
他確實聲音跟其他廠牌比是稍許差了一些
但是也還是在水準內喔~!!

個人建議~請多指教>.<
聽得有點發笑

用了B&O 10年

9成說壞話的沒有真正聽過B&O

只是聽其他品牌的人賣家說下去

B&W 超低音內的amp 是B&O 的 

那種討厭B&O 要B&W 的大大知道了要去撞頭呀

我不明白大家說得奇怪話

聽過900萬台幣的CD 頭,900萬的揚聲器,

說壞話要有點事實吧 

B&O 的CD 最高級只要台幣20萬元

beolab 5 一對 只要50多萬台幣

就是說最好的組合

beolab 5 X 4
beosound 9000

只有一百二十萬元,

何來1700萬的bang & olufsen

好話就在前,

無聽過就當專家的不小
這是一個設計經典的好牌子,可以去他們門市走走喔,有親切的業務會為你服務!
不好意思把此文再翻出來詢問一下

最近小的有涉獵一下該品牌的產品
比較有興趣的是在POWER ICE 上面
但是因為小的對於喇叭系統搭配非常不熟
目前是窮人水準,所以還是在耳機方面比較有涉獵
因此有些疑問~

依照它DM上所講的
一個BeoLab 5 就有超過 2500W的主動推力在推他
每個單體都有一組D類放大器在推
( http://www.bang-olufsen.com.tw/beolab5 )
以SPEC來看
POWER AMPLIFIER, LOWER BASS 1,000W, Class D, ICEpower
POWER AMPLIFIER, UPPER BASS 1,000W, Class D, ICEpower
POWER AMPLIFIER, MID-RANGE 250W, Class D, ICEpower
POWER AMPLIFIER, TREBLE 250W, Class D, ICEpower
這樣不是比一般的被動式AMP推力來字面上大些
又避除一般平價的主動喇叭都是只有單邊有AMP在推的缺點
他家的主動喇叭好像都是獨立的設計 (一單體配一組)

小的疑問是~
這樣獨立的主動式設計的缺點為何? (因為它是Class D嗎?)
而且推力瓦數這麼大~有什麼優缺點?
為什麼比較少看到其他品牌也有這樣的設計呢?

是因為搭配彈性不佳為最大的致命傷嗎?
Leica/Fujifilm/Pentax/Ricoh/Sony/Contax/Rollei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