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盤點個人玩轉樹莓派三大主流播放軟體的一點小經驗

ericintpe wrote:
前面一直在引用HQPe...(恕刪)


繼續談NOS之前,先說一些題外話,
看到Airdog18兄與其他HQPlayer發燒友在諮詢jussi關於USBStreamer事宜,
也與大神ELGuapo請教過此事,
基本上同意大神的看法,對於HQPlayer播放來說,
USBStreamer屬於旁門左道,Qobuz & HRA Streaming才是康莊大道!

另外ropieee XL開機實在太慢了,用過一、兩次我就將它棄之一旁。
如果你有RPi 4B做NAA,用jussi的映像檔效率好太多了,
與升頻主機的搭配更嚴絲合縫,音質更是沒話說!

再來進入正題,繼續前一篇的話題,
我的i9 12900H調變器與濾波器的搭配,可以概括以下幾個原則:
1. DSD/1024 EC or ECv2是不必奢望了(看來得等至少兩年之後,下一個目標i15 gen再說了)。
2. Non-EC DSD/1024 濾波器的loading不能太重,一般大概可以用AMSDM7 512+fs搭配poly-sinc-gauss-xla(1x) & xtr-lp-2s(Nx) 或poly-sinc-gauss-xl(1x) & xtr-lp-2s(Nx)等。
3. DSD/512 就可以嚐嚐ASDM7ECv2 Shaper的滋味,濾波器搭配poly-sinc-gauss-long(1x) & ext2(Nx) 或全部用ext2,聲音已經挺迷人的。
4. DSD/256 loading最重的濾波器sinc-L還是會卡,只能到sinc-M

調變器與濾波器的搭配組合實在太龐大,只能依濾波器的loading重到輕或loading輕到重,隨著調變器自己慢慢測試。
測試的過程雖然緩慢與龐大,但是聽著各種不同聲音的變化,也是其樂無窮!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airdog18

想等14代intel 再組新電腦了。現有主機板是AM4只能先AMD了..

2023-04-01 19:10
airdog18

HQ作者分享不少畫面,都明顯看到 常常只有2個核loading超重,感覺還是intel 6ghz才是王道..

2023-04-01 19:11
ericintpe wrote:
繼續談NOS之前,先...(恕刪)


今天下午,我結識的那位財務自由的發燒友,
HQPe NOS Server
通知我過去聽一對昨天剛收到的4吋全音域喇吧,
才開機一天,聲音的完成度就非常驚人,
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對喇吧要價1.5萬歐元!(還不包含腳架)
真的不是平常人可以負擔的起。
放在youtube上的連結:

https://youtu.be/AHoPUXKFUNw

在影片中有幾個亮點,需要說明一下:
1. 電源處理:播放環境是在一家工廠的一間獨立的辦公室,
一般說來工廠的電源干擾都大,但是看看發燒友把前、後級(需要A類100W以上供電)都插在普通的三通插座上(如下圖所示/沒有用音響級的電源處理),聲音還是那麼好,真的會讓一般音響玩家氣死!



2. 音源就是NAA(Holo May R2R DAC底下那部主色白色的機器)+DAC.
播放的就是HQPe升頻DSD 1024 sinc-L的音樂。讓原本習慣聽黑膠的發燒友現在已經離不開目前這一套HQPe + NAA的播放系統。

3. 全音域音箱熟化速度令人驚嘆。
燒友說昨天收到剛開聲與他印象中(他在美國的親人有相同的喇吧)差距非常大,害得他差點想要寫信去罵原廠是否有誤?
沒想到只是一天的Run-in,整個聲音的改變會如此巨大,整個音質迷人之處幾乎完全釋放出來。

4. 喇叭的三頻均衡與定位清晰、音場的深度與寬度令人音象深刻。
手機錄音與youtube的音質表現,肯定與現場的實際表現差距頗大,現場的聲音不但三頻的銜接非常均衡,低頻也一點都不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音場的深度與樂器定位的精準,甚至有些三頻分音的落地喇吧表現都有所不及。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3-03-31 22:12
ericintpe
ericintpe 樓主

謝謝V大![謝謝]

2023-03-31 22:41
ericintpe wrote:
繼續談NOS之前,先...(恕刪)


想問一下樓主,您的rpi4 有過熱的問題嗎?

最近發現rpi4開4-5個小時後,ropieee xl系統重啟10分鐘起跳.....
所以秒換HQ NAA OS 開機果然快很多!!

但是播放DSD512就會開始卡頓了...但是等rpi4放涼以後再試 又會很順暢....

PS:
附帶一提~目前看起來100M的頻寬 就足以順暢傳輸DSD512~
目前2.4G 普遍至少都500M起跳 ; 5G更是1G起跳
所以不方便拉線的同好 可以試試 用 路由器中繼 or 網路延伸器 的方式 來連接 HQ主機&NAA
但是 無線傳輸 無法跨樓層!! 請切記~ 目前測試跨樓層wifi 會非常卡頓 因為訊號微弱

目前是HQ主機放一樓 NAA放二樓 分別透過5G wifi 連接各樓層的主路由
但是樓層主路由之間 必須"有線傳輸"
airdog18 wrote:
想問一下樓主,您的rpi4 有過熱的問題嗎?

最近發現rpi4開4-5個小時後,ropieee xl系統重啟10分鐘起跳.....
所以秒換HQ NAA OS 開機果然快很多!!

但是播放DSD512就會開始卡頓了...但是等rpi4放涼以後再試 又會很順暢....


RPi 4如果是裝在機箱中,就必須考慮散熱的問題,
尤其現在還沒到夏天,室內溫度還沒到達整天都處在30幾度的高溫中(指未開空調的室內溫度);
現在就有高溫當機的情況,到了夏季肯定熱當更頻繁,
我的RPi 4是裸機狀態,夏天只需注意第三方散熱(使用家用電扇,既吹人也照顧機器),就能避免熱當。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wrote:
今天下午,我結識的那...(恕刪)


以下就HQPlayer幾個版本(HQPe、HQPD、HQPe 4/Ubuntu server)發表一下個人的使用心得:

1. 音質方面前面已經說過, HQPe 4/Ubuntu server> HQPe> HQPD);但是各版本經過一段時間的更新,差異已經不明顯,如果不細心比較,應該很難一耳就分辨出高下。

2. 就使用的方便性而言, HQPe 4/Ubuntu server & HQPe支援DLNA/UPnP,使用起來更加方便,播放串流平台的專輯,除了Qobuz外,TIDAL也能UPnP播放;尤其使用Jplay for IOS App,播放兩家串流平台更是如魚得水。

3. 設置與播放區域網路內(NAS)的庫存音樂,那就不得不承認HQPD是最方便的(HQPD還支援檔案拖、放);HQPe在支援NAS播放的設置,算是排在第二位(也算是方便);而 HQPe 4/Ubuntu server算是難度最高的(筆者至今猶未搞定-慚愧!)


=======================

最近追加訂閱了音質最好的HRA Streaming(價格也是最高),這家位於德國的串流平台公司,訂閱的難度比Qobuz簡單的多,只要第一次訂閱時要VPN登入註冊外,還能夠接受台灣發卡的信用卡付款(不似Qobuz限制較多)。

以下就貼一些HRA Streaming的播放畫面…

HRA Streaming的logo



可以在各種模式下直接播放(不必先選擇favorites/愛心,算是最方便試聽)



桌面版的App




這張專輯挺好聽的,但是其他的串流平台還沒有釋出
PS.TIDAL & Qobuz平台慢了半個多月也總算推出了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3-04-26 19:55
ericintpe
ericintpe 樓主

謝謝V大![謝謝]

2023-04-26 20:20
ericintpe wrote:
而 HQPe 4/Ubuntu server算是難度最高的(筆者至今猶未搞定-慚愧!)


關於以上第三點在HQPe 4/Ubuntu server設置區網NAS音樂難度較高(指Linux苦手如筆者)的問題,最近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當然如果知道BIOS如何啟動與修改開機順序者,變更HQPe OS的啟動裝置,應該問題不大;但是類似筆者般,買到的機器並沒有附上BIOS設置手冊,需要自行逐一測試,總是一件麻煩的事。

解決的辦法是充分利用HQPe, 支援DLNA/UPnP的功能,並且筆者先前購有I/O Data Soundgenic音樂伺服器(把多年來購買與收藏的CD抓軌存入NAS),發現所附的App—Fidata播放HQPe非常合拍!

另外為了播放多年來收藏在4Bay NAS(超過1萬多張)的音樂專輯,特地購買了版權的Twonky Server,利用Fidata同樣的App解決了NAS音樂播放的問題,也算輕易解決了HQPe區網音樂升頻播放的難題。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3-05-02 19:04
ericintpe
ericintpe 樓主

謝謝V大![謝謝]

2023-05-02 19:53
ericintpe wrote:
關於以上第三點在HQPe...(恕刪)


Signalyst在5/5這天(時間選得真好!)發布了新版本的HQPlayer 5,

版本升級了,價格也同時升級!
舊版的HQP4價格是台幣約7千多;新版的HQP5價格漲到了NT$9,727.86,



昇級版(HQP4 to HQP5)據說有15%的折扣,
不過折算下來也要多準備8K多,才能由舊版本升級到HQP5,
到底值不值得花這麼多$$去升級新版本呢?
個人建議還是自己親自體驗之後,再來做決定(畢竟每個人的$$都是辛苦賺來的)!
還好HQPlayer各種版本還是可以試聽評估的。
桌面版是最容易安裝與試用的,筆者就先來體驗一下…



新版本的外觀有著別於傳統的黑色面板,
邊框與按鈕也都更加立體化,感覺像在Linux系統下的程式一般,

最重要的是音質得改善如何?
新版本提供更多的Shaper與Filter選項,
感覺聲音更厚實(尤其是低頻更加優異),但是CPU的負載卻更輕盈,
新版的聲音的分離度更佳,樂器的定位更清晰。
論壇上的好評一片,但是USB dongle的升級似乎還存在問題,
基於價格與聲音的考量,個人HQPe還是會繼續沿用HQP4,
HQP5等到升級下一套硬體時再來處理;
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購買桌面版的版權,
試聽之後讓我重新思考該--購買HQP5桌面版的時機是否已經來臨?



新版本多了更酷的顯示介面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最近想要加入hqplayer 5 desktop的行列, 也安裝了試用版. 目前是平常追劇的電腦直接USB到DAC.
想要在中間弄一個NAA, 但是網路上看了半天, 不是很懂要買哪一款比較好?NAA主要功能是隔離電腦過來的USB雜訊對吧?

也有文章推薦 中間加一個 intona 7055-c 就可以隔離USB雜訊.

版大會建議新手入哪一款NAA?
另外我的DAC 只支援到DSD128, 這樣會建議買hqplayer 5 desktop嗎?
謝謝
noble228 wrote:
最近想要加入hqplayer...(恕刪)


在答覆你的問題之前需要知道你現在HQPD v5的電腦配備為何?
CPU、RAM等規格,可以升頻解碼到哪一階?DAC是哪一部?
既然你已經有試聽HQPD v5,那你目前在播放的設置是甚麼?
聲音如果由電腦直出DAC有哪些地方覺得不滿意?需要改進的是哪些?

先大概試著建議回答一下,

1. 如果是電腦USB直出有雜訊或底噪問題,可以先購進Intona USB隔離器,對於聲音的品質會有改進;如果NAA用迷你電腦也用得著。

2. NAA的部分,如果手頭有舊的迷你電腦,這個時候就是最節約的舊機利用,只要安裝jussi的NAA影像檔,就可以使用。

3. 如果需要重新購置NAA,此時就要看你的預算而定,如果是一萬左右或以下的預算,迷你電腦或加時鐘的RPI 4都是不錯的選擇。

4. 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DAC需要考慮,如果你想播放的檔案來源,有48KHz家族的話(例如Qobuz串流),想要流暢的播放、聆聽,那麼一部R2R的DAC也是你接下來需要考慮與規劃的配備。
以上簡單回覆,提供參考!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wrote:
在答覆你的問題之前需...(恕刪)


為了即將升級HQPe V5做準備,最近做了兩件重要的預備工作:

1. 系統重整
HQPe 4/Ubuntu Server 22.04LTS聲音最好,也最能夠滿足Linux高手的調整需求,
但是對於Linux入門者的我而言,系統用了一段時間之後,
由於trial and error,系統多了一些不必要的垃圾,
利用一點時間重新安裝了Ubuntu Server 22.04LTS & HQPe,
系統重新安裝之後,聲音品質果然改觀不少,也更加穩定了!

2. 音源測試
測試的方法是用喇叭播放Qobuz & Hi-Res Audio Streaming (HRA Streaming),
實際測試了兩者的音質差別,
Qobuz (美區) 與 HRA Streaming (德國—歐洲區)兩者年費價差近五倍,
從音箱播放串流同樣二張專輯(個人測試了兩張專輯),分別為:
Jan Vogler--The Dvorak Album
https://open.qobuz.com/album/knd6abmwrmika
Nemanja Radulović—Roots
https://open.qobuz.com/album/e2eybigrz4p2b





HRA Streaming的聲音聽起確實比Qobuz更厲害!
差別在高、低頻的發揮更完整、更詳盡,
聲音的動態與瞬態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可以用靜若處子、動如脫兔來形容,
反正聽起來更過癮、更好聽!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 10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