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ulong wrote:
請問ericinetpe...(恕刪)
簡單答覆如下:
1. 這塊時鐘板可以提供外接與內置兩種連接方式,內接需要給時鐘板供電6-9V(GaN只有9V符合);外接式需要給時鐘板提供5V供電。
2. 至於外接時鐘的選擇很多,一般需要看原廠的規格,並且依照時鐘晶振的供電需求,另外再焊接到另外一塊時鐘板上面(與原來的時鐘板不同)。
3.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塊架構在RPi之上的時鐘板,提供的是Sine wave(正弦波),所以無論是時鐘晶振與另外一塊時鐘板都要符合規格。
PS:四千鎂的時鐘是24V的電源供應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wrote:
簡單答覆如下: ...(恕刪)
關於時鐘的問題,再提出一些補充:
1. 時鐘的供電(無論內、外接方式)都是獨立的,與RPi無關/只要看時鐘板並無GPIO與RPi連接即可證之。
2. 時鐘板一定需要電源供應(內、外接的供電電壓不同/5V & 6-9V)
3. 如果是內接式時鐘方式而想要用較高階的時鐘晶振,需要注意時鐘晶振的尺寸與電壓規格需要與時鐘板符合。
4. 外接式的時鐘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成品(一般都有配套供電提供/聲音好壞另說),只要注意到是10MHz OCXO正弦波時鐘,再找到適合的連接線即可。(例如歌诗德GUSTARD C16方波就無法使用;C18有正弦波的選項就OK);優點是簡單、方便;缺點是價格高昂。
5. 如果你只是購置另外一顆時鐘晶振,那就需要我前面的注意事項2.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1.改晶振 时钟板--藍色時鐘版(含MV85)我去年已經有買了,正弦波粗估了不起1Hz=-85dBc/Hz~-95dbdBc/Hz(說真的有沒有大大改善,我不清楚,只是相信他有!)

2.為了實踐版主常常提到的身體力行,而非打高空....現在有鼓起勇氣(想要了解外接式10M會更好,希望如此,這好像是中了版大的毒)
所以又買了另一套黑色時鐘板(不含MV85),再加上外接式時鐘播放系統12V的10MHz OCXO(去年猶豫了沒買,今年又貴了100對岸人民紙鈔,不想再懊悔了!)。
3.想透過透過SAM to IPEX線,去接黑色時鐘板上的10MHz_IN,可以接上去嗎?
但是又看到原網頁提到:外接10MHz參考時鐘訊號...入說明2.....有提到輸入電平(壓)不能超過5V...
因為個人不具有電子這種專業,看不懂是黑色時鐘板上如果要自己加上一顆10MHz OCXO,輸入電平(壓)不能超過5V?還是外接式時鐘播放系統的輸入電平(壓)不能超過5V?
所以才會到版主的網頁上提問這問題!(前面沒說清楚,現在交待完畢)
4.如果可以,有建議的SAM to IPEX平價線(1代 50歐姆)嗎?不同的SAM to IPEX線材聽感差異會很大嗎?網路上只找到一般的和帶磁環一條兩種(IPX1代)
(因為問有經驗的人,才不會走冤枉路,又要問版大另一個問題了)
2020-3-3綠壇上(紫檀的人高來高去,半斤八兩的人不能亂看)有人提到时钟线(加200元 26.5GHz H+S 高性能SMA线 长40cm 有2根(比2的密度和下盘更好),2和3号线可以轻松碾压市面上千元级的所谓发烧BNC时钟线),好像都是BNC接頭,沒有改晶振 时钟板10M_IN的IPEX接頭(接頭很細,能綁住的線材不能太粗),而且OCXO SYMMETRICOM 12V 正弦波連接端子是SAM接頭,所以要改裝似乎是困難了!

後記
1.這一年研究過改晶振 时钟板上的10MHz OXCO,大小只能25*25,而且只能5V,評估過1Hz要突破100dBc/Hz以上,似乎很難!10MHz OXCO要大顆一點,1Hz要110dBc/Hz以上好像才被說成專業級,有方波更好(我自己猜的)!
只可惜找不到改晶振 时钟板具有方波輸入!
專業級10MHz OXCO 台幣10萬甚至50萬都有,不是一般平民(樹莓派)所能負擔的,而且真的C/P值有這麼好嗎?搞不好提升不到一成效果,有錢真好!可以任性!
2.隔壁版SAM的ArchQ 數位訊源,與樹莓相比較,我兩種都有試試,可說是越來越好,PC數位訊源武林盟主應該是當上了!這次是想藉外接式10M OCXO SYMMETRICOM 12V 正弦波,看能不能超車...哈!哈!歹事不是憨人所想的!(只可惜我的DAC不能外接10M,如果無法超車,改用在DAC內多好!夢想中...)
cuhulong wrote:
我分點說明可能比較清...(恕刪)
再次說明一下,個人在音響播放領域的一切認知,完全是自學與自修,(耳聽為憑)—是唯一憑據;所有任何學術與理論的數據資料均參考原廠提供的數據資料。
10MHz OCXO最重要的兩點是供電與波型,供電部分我在前面的幾篇答覆文已經清楚的交代,如果還有疑問請自行測試!
波形部分已經很清楚,無須多加討論。
至於C大所提到的連接線(Ipex一代 to SMA),1 - 3點的線材我完全沒有接觸,無法置評!
再說每個人對於聲音的好壞都是主觀的(這點已經提過無數次),所以連接線的部分請自行測試(話說我也花了不少學費)。
最後推薦兩張好聽的專輯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