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盤點個人玩轉樹莓派三大主流播放軟體的一點小經驗

ericintpe wrote:
自從在網路上受到elguapo...(恕刪)


繼續分享最近一段時間享受音樂饗宴的心得!
一早打開HQPe,先來上一段電影OST:Anna Karenina (安納卡列尼娜),
輕快的華爾滋舞曲,帶來一整天愉悅心情的開始!



============================

原先以為HQPe購買硬體指紋Fingerprint License,從此就綁定播放機器,
以後每次升級豈非還得另外花一筆費用?如此讓人如何消受的起?
其實並非如此!仔細看了官網關於HQPe的售價明細後,
終於明白,硬體指紋雖然綁定硬體(任何改變硬體的升級,例如更換硬體或更改BIOS),就影響了硬體指紋的有效性;

但是…….

爾後如果想要升級硬體系統,只要再購買售價150歐元(按目前匯率約台幣四千出頭)的HQPe USB Dongle後,想怎麼升級都隨君所好!
而且想要購買USB Dongle的消費者,首要條件就是曾經買過Fingerprint License的使用者(必須附上License Key)。
如此的銷售策略讓消費者或追求音質的發燒友(比起其他的知名軟體的售價策略)總算感覺物有所值!
============================

對於喜歡HQPlayer這套升頻播放軟體的同好們,
在此筆者有個衷心的建議,

由於HQPe本身就是一套系統(OS/Linux base),無須架設在任何操作系統上,
本身硬體資源負擔較輕,又是一套Real-time 播放系統,
所以如果想要音質更好、使用更簡單方便、又支援UPnP協議,
可以既簡單又方便的播放串流音樂(Qobuz & TIDAL都可以隨心所欲/只是Qobuz的封面顯示與HQPe更契合)。
那麼Signalyst HQPlayer 4 Embedded絕對是首選!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wrote:
繼續分享最近一段時間(恕刪)


這個討論串經過幾年來的經驗分享與心得討論,
在硬體(樹莓派單板電腦)沒有重大的更新之前,
似乎應該是暫告一個段落的時候了!
三種主流播放軟體,長時間玩了下來,
也找到可以安心聆聽音樂的播放軟體(在沒有升頻的前提之下,moOde是我目前個人的最佳選項),
但是RPi 4B SBC目前我是較長時間將它拿來作為個人播放系統的Endpoint,
在它加上10M OCXO與超級電容之後,用它來做為HQPlayer Embedded NAA,
是個人認為最佳的搭配,也是聲音表現最好的。
所以以後的分享的重點在軟體方面應該會偏重往HQPe,
與本討論串的標題偏離了!似乎以後該稱為(個人音樂發燒隨筆),較為合適。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2-08-24 11:38
ericintpe
ericintpe 樓主

感謝Volf大點讚與加分支持,謝謝![謝謝]

2022-08-24 12:16
ericintpe wrote:
這個討論串經過幾年來(恕刪)


再來談談,用RPi作為HQPe NAA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 升頻規格的天花板可以與USB輸出的解析度相等,受到的制約最少。
如果打算跨進HQPlayer 升頻軟體大門,領略高規格、高解析音樂帶來的音樂饗宴,有一項基本前提,就是別再另花心思,還想嘗試IIS的輸出路徑(想折騰IIS的就安心聽原始檔案的規格就好/別再往升頻之途邁進)。主要的原因就是怕未練神功,就先引刀自宮了!自己把48K DSD家族的升頻播放功能先給閹割了。
如果用R2R解碼,HQP運算電腦夠力(INTEL 即將推出的13代i9 13900KS CPU),NAA or USB介面傳送解碼,直接可以升頻順暢播放ASDM7ECv2 DSD1024 48K==>49.152M(無須借助顯示卡的幫助);話說回來,還沒有看到哪一部DDC可以透過IIS播放這個解析度的DSD音樂檔案,市售的DDC(或者說連Sigma-Delta DAC有支援播放48K DSD家族的算是稀有)幾乎很難找到可以支援播放48K DSD家族的。

2. 硬體的優化更容易、更單純,價格預算也更易於控制。
這裡指的硬體優化是指用來作為NAA的樹莓派而言,10來K就可以把OCXO時鐘與超級電容都包含進來;價格相當的iFi Streamer,可是時鐘、電容甚麼的都不包含在內。至於聲音的區別,更是只有聽過了才會明白。
PC用來作為NAA,也不是不行,但是由於用PC來做為播放端,干擾太多,優化不易,除了音質難以控制外,價格預算也更高於RPi。

3. 樹莓派版NAA軟體的穩定度處於完美階段,值得信賴。
只要查詢Signalyst HQPlayer官網就可以一清二楚,
https://www.signalyst.eu/bins/naa/linux/buster/networkaudiod_4.1.1-46_armhf.deb
這個NAA Linux版本(moOde、Volumio都可用),自從2020/3/21之後就沒有再更新過(換言之就是非常穩定、無須再更新了);儘管其他OS平台的NAA版本,至今為止都還在不斷更新中...
以moOde為例,音樂播放中,如果想切換到HQPe NAA時,只要程式先按暫停,就能無縫切換到HQPe NAA,非常方便、簡單。

4. NAA可以將48K家族的專輯在44.1K的解碼器中自動降頻播出。
一般非R2R DAC(就是一般的Sigma-Delta DAC)大部分都不支援48K DSD檔案播放,如果是USB直接連接DAC(ALSA播放),而非NAA RPi播放,不是無法播放(沒有聲音),否則就是發出躁音。只有用RPi NAA播放在一般DAC可以由48K家族DSD(例如24、12、6M)自動降頻一階(播放22、11、5.6M)的音樂。
完全不必擔心播放的設置問題。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2-08-31 21:28
ericintpe
ericintpe 樓主

[謝謝][微笑]

2022-08-31 21:34
ericintpe wrote:
再來談談,用RPi作(恕刪)


這兩天有些不自量力的,上到幾乎算是HQPlayer的官方論壇(有HQPlayer的原作者Mr. Jussi Laako在線上回應使用者的提問)。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opic/19715-hq-player/page/1031/#comments

討論過程就不提了,網友們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看,

只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引來Miska(Jussi Laako)的親自回應,
也終於明白了NAA OS 與 NAA package之間的區別(以往都是一語帶過,感覺有點霧裡看花),
是64 bit & 32 bit軟體的不同,也是單一功能與其他Linux-base software plug-ins的區別,

為了試試這個64 bit NAA OS的效果,二話不說,馬上用microSD寫入影像檔播放測試。
一段時間的聆聽後,個人感覺這個64 bit的NAA OS音質確實非常棒!

無論是聲音的凝聚度與包圍感、人聲與樂器的分離度、三頻的平衡延伸、音場的3D呈現等...幾乎都已屆於聲音回放的完美還原與呈現,輕易地就可以聽出好過其他的版本。

不過這裡說的版本區別,必須是HQPe + NAA OS才能輕易的區別出其中的差異;換過桌面版(HQPD) + NAA OS之後,差別的感覺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pis99

換到64bit 的 NAA OS 版本後, RPI 4B 還可以無縫切換moOde和NAA OS 嗎? Jussi 好像意有所指NAA OS 是單一用途OS

2022-09-12 14:56
ericintpe
ericintpe 樓主

NAA是單一用途,如想換其他播放程式只能關機,換卡,才能切換OS。[sorry]

2022-09-12 17:35
ericintpe wrote:
只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引來Miska(Jussi Laako)的親自回應,
也終於明白了NAA OS 與 NAA package之間的區別(以往都是一語帶過,感覺有點霧裡看花),
是64 bit & 32 bit軟體的不同,也是單一功能與其他Linux-base software plug-ins的區別,


Jussi說了,networkaudiod_4.1.1-46_armhf.deb是32 bit 的plug-ins包,
而最新版的NAA(Network Audio Daemon 4.2.3)卻是64 bit版本,

都說64 bit在硬體的利用與記憶體的處理上,本就優於32 bit版本,

想說試試moOde是否也能利用64 bit的優點,

嘗試安裝了64 bit 版本的包,結果是順利的,聲音是讓人滿意的!
安裝步驟如下:

wget https://www.signalyst.eu/bins/naa/linux/bullseye/networkaudiod_4.2.3-52_arm64.deb
sudo dpkg -i networkaudiod_4.2.3-52_arm64.deb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wrote:
Jussi說了,networkaudiod...(恕刪)


最近有機會與同好們做了一些交流,其中也不乏資深的發燒大拿。
透過這些意見交流,讓我對於RPi作為HQPe的endpoint,有了一些比較深入的反思。

在硬體方面相較於其他的播放平台(主要的比較對象還是以PC為主),
優點有:硬體的組成相對更為單純,干擾較少,所以聲音更為乾淨;另外就是硬體的補強,相對較為容易(從以下如何在缺點做改進,就可以理解)。

缺點大致可以簡單方為以下兩點:時鐘與電源

1. 時鐘方面
RPi在疫情起來之前,成本單價比起PC來大概是1:10之比。在成本的考量之前,它的用料很難要求達到發燒友的理想。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用了最便宜的時鐘晶振,以下節錄一段RPi播放器大廠Allo的一段對於時鐘晶振的描述(斜體字部分)。

每個 SBC 都有一個晶體,用於將數字信號發送到您的 DAC。
該晶體的準確性對於 DAC 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聲音的能力非常重要。簡單地說:更好的晶體意味著更好的聲音!大多數 SBC 使用具有大量抖動的非常便宜的晶體以節省成本。
此外,數字文件有 2 種頻率:44.1Khz(波形文件)和 48khz(流媒體音樂)。一些 SBC(如 RPI)只能輸出 48Khz,所以想像一下以不同頻率錄製的聲音的衰減。


https://allo.com/sparky/kali-reclocker.html

另外有一大部分的人主張,訊號在進入DAC之後,DAC扮演的腳色才是重點,所以DAC內部的時鐘晶振等級才是主角。
但是筆者卻絕對支持上面那段斜體字的敘述,才是正解。
所以把SBC上面的三顆便宜晶振解焊(CPU、USB、Network),再代以10M OCXO時鐘,正是從根本上優化數字訊號的解藥。

改了時鐘之後的樹莓派播放器,會讓你對音樂的感覺煥然一新,而且聽愈久,聲音愈動人,愈好聽!
但是內接式時鐘播放器還是有些不足之處,但是由於先天條件的限制,比較不易處理。
那就是時鐘本身的電源補強,及與SBC板的隔離兩者,都是無法入手改進。

但是經過較長時間的聆聽與嘗試後,發覺外接式時鐘播放器正好可以輕易地改進了內接式時鐘播放器的電源與隔離問題。
外接式時鐘正是正確且最佳的隔離方案,讓時鐘隔離了SBC的干擾源。

個人用行動電源(電池供電)取代了原本的GaN插座供電,立即對聲音起了正面的優化效果。音樂聽起來,聲音安定感更佳,久聽不累;而且無論是聲音的凝聚力、立體感、活生感、細膩感與背景的漆黑度都比內接式時鐘播放器好上至少兩個層級。

電源部分下次再談。

附上推薦三張好聽的Jazz專輯截圖。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wrote:
最近有機會與同好們做(恕刪)


有網友希望給建議,說想玩HQPlayer串流升頻播放…

與他說明一大堆ALSA(USB to DAC) & NAA(Network Audio Adapter)的區別與優劣點後,

最後卻仍然決定走ALSA,一部機器包括了所有功能(HQPlayer Server & Player),當然玩音樂聆聽,自己的意願最重要,畢竟音樂是自己在聽,預算花費也是出於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

但是他在提出的理由有一點卻讓我不能同意,那就是(多支香爐多支鬼)這個理由!

這個理由擺在類比端,個人可以同意!畢竟我前面都說過,類比端的設備是一分錢、一分貨。有多好的設備就出多好的聲音,這就是硬道理。

但是數位端的技術卻是日新月異、瞬息多變,(光舉一個CPU的散熱好了,A家的製程就比I家製程的效能好多了 / 5奈米的製程效能就好於7奈米的製程)。

並且所有功能擺在一部機器裡,原本就是跨入HQPlayer領域的初階玩法,在尚未領略進階播放的聲音差距之前,個人是奉勸先不要把(多支香爐多支鬼)這句話奉為圭皋。有可能在漫長的音樂旅途中,你將喪失了多處欣賞優美風景的機會。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ericintpe 樓主

感謝李兄讚聲與支持![謝謝][100分]

2022-09-25 10:52
ivan9217

謝謝 ericintpe 提醒

2022-09-27 20:59
對這串討論文一直關注中。之前有使用Allo USBridge當做Roon的End Point,也有在使用HQPlayer Desktop。但對樓主目前所有樹莓設備,音樂硬體架構都很有興趣,方便把整理架構跟最終的裝備清單列出來嗎? 若不方便也沒關係。

另外HQPlayer的Desktop使用上沒什麼問題,但是HQPlayer embedded確實不太熟悉。請問這是需要另外購買一個授權,然後需要把軟體燒錄在樹莓的SD卡內,還是外接USB在樹莓機上。不好意思,如果問的問題太笨了,請見諒。因為有機會的話,也想來學習樓主設置這樣的架構,感受一下不同裝備,不同設置對於聲音的影響。
lonine wrote:
對這串討論文一直關注(恕刪)


簡單回覆如下:
1. 先說HQPlayer embedded(HQPe),既然你曾經使用過桌面版的HQPlayer(簡稱HQPD),並且用Allo USBridge當做Roon的End Point,這種架構是走Roon的NAAT架構,如果走HQPlayer的架構(不論任何版本),都稱作NAA。

2. HQPD是需要OS的(包含Windows、MAC、Linux都算),而HQPe本身就是一套基於Linux的獨立作業系統(HQP原作者專為播放系統而作的OS/把影像檔寫入USB 隨身碟,開機就能播放)。所以它也是要安裝在Server裡面(裝在PC中,而非RPi),作為升頻運算的引擎。

3. HQPe的授權是綁定硬體機器的(硬體指紋)—前面文中曾經提及,與HQPD綁軟體的授權不同。

4. 至於樹莓派的架構與購買途徑,我曾經前面的文章中陸續提起,如果留意些應該可以找到。
以上

最後推薦兩張好聽的古巴風味的音樂專輯。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ericintpe
ericintpe 樓主

補充一下,RPi的SD卡燒錄的是NAA影像檔或是其他播放軟體的NAA補充包。

2022-09-26 7:53
lonine

ericintpe 多謝您的解答!

2022-09-26 8:55
很久沒用Volumio了,剛好看到有最近的更新,就試了一下。結果發現,用mconnect撥放Tidal專輯時,每撥一首後,播放就停了,要手動播放下一首。有人碰到這問題的嗎? mconnect和volumio都更新到最新的版本了。有到國外的Volumio社群爬文,發現也有人遭遇同樣的問題求救,但是好像沒有回文。有高手可以指點的嗎?
  • 10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