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網路線聽感差異分析分享

小凡的凡凡 wrote:
還有一項影響樓主結果...(恕刪)


這是很有趣的觀察,文章中的網路線,精確的定義,應該包含公端子(俗稱水晶頭)。因為兩端母座在本次實驗中都保持固定,所以整個的變數除了網路線(含端子),的確多出另一個變數是接觸狀況,是否也會每次不同。

因此在文章中也提出了建議,之後設計實驗,可考慮由這次的A1-A2-A3…A5, 換線然後B1-B2…B5,改成A1-B1-A2-B2…A5-B5,中間不斷換線量測,會多一個資訊是接觸情形是否一致。非常謝謝您的回饋。

本次實驗如Volf之前所說,是基於先在系統上聽到差異(二月),再針對差異點錄音(四月),並確認聽感差異仍存在。也許是這次測試時的A, B線接觸狀況,正好跟之前的接觸狀況類似,所以聽到一致結果。至於接觸狀況跟網路線(含其公端子)有關、或是無關,仍待有興趣的朋友進一步實驗探討了。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4-05-09 19:08
2024/09/30更新 goldbingo@outlook.com郵件機器人已被微軟關閉失效!!

受到小時候電視上「馬蓋先」利用身邊環境及物品,克服種種問題的情節不少影響(看過這部戲的,就應該跟我差不多年紀)。雖然沒有辦法達到無響室、專業錄音器材精確,但能隨時動手量測,多一個不同角度可討論,也是另有一番樂趣。

更新兩個地方,希望達到只需用手機基本app以及email給robot,就能做到這篇文章中實驗大部分動作。

2024/09/30更新 goldbingo@outlook.com郵件機器人已被微軟關閉失效!!
1. Email robot新增功能:
新增頻譜圖及頻譜相減功能,可分別將兩個(最多10個)音訊檔以附件形式,用email寄到 goldbingo@outlook.com。機器人收信後,除了原本會將音訊對齊的功能外,同時也會回寄出如以下兩張頻譜圖:

A. Y軸頻率為線性,利於觀察中高頻特性:


B. Y軸為log scale,利於觀察中低頻特性:


2. 錄音流程簡化:
只需iPhone內建語音備忘錄app,即可錄製無損音訊,該app也具備基本裁切編輯功能。只要進入iPhone設定:


將語音備忘錄中音訊品質選項由「已壓縮」改為「保真」。


接下來使用語音備忘錄錄音時,雖然副檔名仍為.m4a,但內容編碼已經由已壓縮的AAC格式換成保真ALAC。

錄好後,將檔名改為簡單英文數字(沒教機器人處理特殊符號、中英空白交錯等等複雜檔名),再分享到「郵件」,寄到地址goldbingo@outlook.com。各個錄音可分開寄,三分鐘內收到的信,機器人會合併處理。(機器人可處理wav, m4a, mp3, mp4, mov, wma, alac, aac, flac等等大部分音訊編碼)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4-05-11 17:53
不知道有沒有熱心地網兄,做一下各價位的Switch聲音及盲測對比?
真是有夠用心的分享文

一定要推
真厲害~~
佩服這種求知慾
使用麥克風錄喇叭輸出方式錄音,容易引入環境雜音等變數,因此開始動手設計不使用麥克風的方法。目標設定為:
1. 盡可能不更動設備器材設置,可在播放時,同時錄音及聆聽。
2. 不論前後級、一體機都適用,不受設備型號功能限制(主動式喇叭沒招,只能錄喇叭輸出聲音)。不論前端網路線、交換機到各級電源、插座、訊號線都能量測差異。
3. 量測點容易接觸到,不需手伸到到機櫃後方插拔。

在此前提下,決定將量測點放在喇叭的輸入端,量測器材如下:

1. 錄音器材:電池行動式錄音設備,避免引入電源雜訊、地迴路等變數。選擇的是Tascam Portacapture X6,主要是為了它可錄32bit浮點數音訊,比常用24bit有更大的動態範圍。

2. 訊號範圍:擴大機輸出給喇叭的訊號電壓可能較高,超出錄音設備允許的輸入電壓範圍的話會失真(clamping),需考慮將訊號衰減後送入錄音設備。選用Alctron DB-1 DI Box,衰減有0dB、-20dB、-40dB可調整。

3. 容易連接:先以最常見可接Y插及香蕉插的母座當目標。選擇採用槍型香蕉插,可與Y插並接,或與香蕉插串接。


目前選用都是最基本的材料設備,以量測差異為目的,若日後發現有瓶頸,再視情形升級。

因為我的系統是USB DAC接樹莓派,比較不適合比較網路線、交換機差異。(若您有興趣,也請告訴我,可另外再錄音分享出來。)

因此改試試更換DAC到前級訊號線,聽看看XLR及RCA有沒有聽感差異。一方面自己沒試過很好奇,另一方面也可當作此手法的一個檢視。

選了兩首曲目測試:
一、Jazz曲風:
ABX測試網址:
連結
錄音檔下載:XLR錄音檔RCA錄音檔
樂曲來源:240329_195400_FR_Jazz_trio_in_small_room by kevp888 -- https://freesound.org/s/730226/ -- License: Attribution 4.0

二、木吉他彈奏

ABX測試網址:
連結
錄音檔下載:XLR錄音檔RCA錄音檔
樂曲來源: acoustic guitar melody #2 d-dur by Garuda1982 -- https://freesound.org/s/462723/ --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0

有任何建議(例如不同曲風)或可改善處(例如錄音音量、量測點),都歡迎跟我說一聲。這次錄音不論頻譜分析及實際聆聽,我都分辨不出差異。若是您可以分辨出這次錄的XLR/RCA線聽感不同,那就太棒了,表示分析手法除了頻譜外,還有很多可進步的空間。


意外插曲:Ground loop noise!?
量測時,發現有明顯60Hz以及可能爲其倍頻展開的雜訊,如圖:

之前在聆聽時從沒注意過有此問題,初步做了些實驗,發現跟AV綜擴(接到前級擴大機的source之一)、以及後級擴大機接到AV綜擴的trigger out也有關,接下來也會一步步釐清原因為何,再跟大家分享。真是始料未及,意外找到系統還可改進的地方。
sifon

你的錄音檔真的差異很少。但XLR db 值會比較高。也就是擴大機的音量同位置用XLR 就會比較大聲的意思。有些擴大機 XLR 是做假的,其實會把正負訊號揉在一起在放大,那就跟RCA 一樣。

2024-06-04 9:21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錄音RCA時,有將preamp gain拉高6dB,頻譜分析也確認過兩者音量一致。我再另外補張頻譜相減圖出來。

2024-06-04 10:19
goldbingo wrote:
若是您可以分辨出這次錄的XLR/RCA線聽感不同 

低頻聽感的差距非常非常非常小!我重覆聽很多次,成績勉強:



不確定和你測到60Hz的雜訊是否相關?且不像之前換網路線,聽得出來的只測一次就可ABX出差異!
Volf wrote:
低頻聽感的差距非常非...(恕刪)


下圖為兩者頻譜及頻譜相減,不論RCA或XLR在低頻60Hz及其可能為倍頻的能量,幾乎一樣,只有在約120Hz有微小差異。因此於低頻分辨不出來是合理的。(附註:最前面有一段1KHz橫條,以及接下來弧形由低頻掃到高頻,是我刻意加入的測試波形,用來計算定量頻譜特性,不是雜訊。)

同時也回應@sifon提問,在使用RCA線播放時,有針對RCA信號只有XLR一半大,在preamp調高gain +6dB。因此在頻譜上相減,可以看到變白色(0dB),表示兩者已調整到音量一致。

另外補充一點ABX test解讀方式。假設3次測試分別得到正確5/10,5/10,8/10,若測試者狀態相同(沒有受訓,也沒分心),應視為(5+5+8)/(10+10+10)=60%正確率,平均來看沒有達到8/10=80%以上,仍不代表有足夠信心認為可辨別。

在每次測試都能穩定正確率夠高下,測試次數越多,信心度越高。
Volf

goldbingo 經多次訓練,如果找得到差異點是可以增加正確率,但我還是覺得,要一次就能分出ABX才算比較顯著的差距,另外我只有低音聽得出來,像之前你ABX10/10正確的部分,我就完全聽不出來。

2024-06-04 15:34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Volf [+1] 每個人對不同種類聲音的敏感度都不同 ,追求的聲音也不盡然一樣。

2024-06-04 16:24
goldbingo wrote:
若是您可以分辨出這次錄的XLR/RCA線聽感不同
低頻的部分不好分辨,手指滑弦的部分依稀略有不同,但很輕微,信心很低,一直重複聽。

tacoseer wrote:
手指滑弦的部分依稀略有不同,但很輕微,...(恕刪)


謝謝Tacoseer的提示,仔細觀察頻譜滑弦處,可以看到60Hz頻譜區域有點不同,不知是否會影響聽感。看來我得先想想怎麼處理我系統上這個頻帶的干擾。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4-06-05 21:44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