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如何建構一套3萬元以下的音響?

監聽喇叭跟一般喇叭一樣, 不是一定要近聽, 只是音色中額外添加的美化音染較少。

例如: B&W的CM系列, 就是監聽喇叭Compact Monitor(緊縮型監聽喇叭)

B&W的旗艦經銷商曾跟我解釋: 監聽等級的喇叭, 比起一般家用級喇叭(例如B&W 300系列), 是品質比較好的喇叭。

其實當初打響B&W名聲的當時最高階喇叭B&W 801, 最初就是被用來監聽的。說監聽喇叭是低階的喇叭, 是錯誤的觀念。

監聽喇叭的功能與目的, 是展現真實的聲音, 所以會減少如一些喇叭額外的聲音美化效果(如Sonus Faber、Marten Bird、Focal Chorus的喇叭比較有額外的聲音美化的效果)。

B&W 最高旗艦800 D3的設計師群, 在介紹B&W 800 D3也僅強調聲音的真實性, 所以B&W 800 D3的設計概念, 應該也是監聽喇叭。

因為B&W從CM以上到最高級的B&W 800 D3的設計概念, 都是監聽喇叭, 所以買B&W喇叭, 要預期聲音額外添加的美化效果, 相對其他廠牌的喇叭是較低的。

B&W 800 Diamond D3 vs Marten Bird 2 Chord Dave BLU MK 2 Scaler SPM 1400 Bowers Wilkins Demo 2
請用您最佳的設備比較(若用太低階的器材, 可能某些頻率會聽不到, 例如筆電與筆電內建低階建音效卡):
a pin wrote:
不要小看,小小東西有的推力還真不錯 USHER的東西,推力不夠,會悶到你心軟手軟(恕刪)


正是因為先前買FX AUDIO AV-1002A感覺不錯,才再買一台相同推力的SMSL SA-98E

我電腦桌的喇叭是Wharfedale DIAMOND 10.0 (跟S520一樣靈敏度只有86 dB)

SMSL X-USB+ASUS Xonar Essence STU +FX AUDIO AV-1002A+西電老布線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書架跟落地比起來有時就是會差那麼一咪咪



jimmydai wrote:
正是因為先前買FX...(恕刪)


哇~~一堆耳機。打怪用嗎?

聽習慣耳機音樂,用DIAMOND 10.0,會習慣嗎?

到一等級耳機,喇叭音質要跟上,頗難耶,我覺得.....

Hummi bluetooth speaker
ldw406 wrote:
如果把現有的音響系統整個砍掉,從零開始,預算設定為3萬元,我會如何建構新的音響?
但我發現在3萬元預算下,似乎要做出很大的取捨,結果就是不知道要怎麼組XD
大家會怎麼做呢?

我前幾年組書房音響系統時, 是這樣的組合:
迪歐 A70.5U usb DAC 綜合擴大機 + DN400 喇叭, 當時購買的是全新品, 共約二萬出頭, 買的時候迪歐有附贈線材.
這組合再加買對喇叭架, 以電腦當訊源, 其實已經可以聽得很開心了.

不過後來發現這套系統換線材也很難再提升, 所以書房系統又改為:
谷津U1s USB DAC綜合擴大機 + B&W 601s3 喇叭.
601S3是從家裡的家庭劇院環繞叭"借"過來用的, 十幾年的老叭. 這組合如果算二手成本, 大約也是跟原先迪歐系統新品差不多. 不過這套體質較好, 可以靠線材再提升, 所以我可以拿主系統退役下來的線材轉過來用.

3萬元預算, 不管全新品或二手品都可以組出一定音質水準的入門音響系統. 不過重點是, 建議一定要買喇叭架, 好好的安排喇叭擺位. 有良好的擺位, 3萬元絕對有機會超越五六萬元成本的不良擺位系統.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我前幾年組書房音響系...(恕刪)


感謝中年大的分享

請教中年大,您組前後這兩套書房系統時,最優先考慮的要素是什麼?(高頻?低頻?暫態?...各方面平衡?)主要是聽什麼類型的音樂?您的"主觀"聽感如何呢?
ldw406 wrote:


感謝中年大的分享...(恕刪)

組的時候沒想那麼多,聲音好聽就好。  書房音響主要就是打電腦時可以順便聽音樂,或者youtube有好聲,所以是隨便聽,雜食。

實際上谷津那套在使用了總價近3萬的線材後,出來的聲音也是很棒很享受的 。  

a pin wrote:
哇~~一堆耳機。打怪用嗎?

聽習慣耳機音樂,用DIAMOND 10.0,會習慣嗎?

到一等級耳機,喇叭音質要跟上,頗難耶,我覺得.....(恕刪)


耳機是止癢用的啦~

聽耳機也是最近這幾年開始的事,小孩在讀書我又想聽音樂時,只能躲在別處聽耳機

我也40好幾了沒怎麼打怪,就算偶而玩玩D3,也只是用USB喇叭開得很小聲,因我覺得電玩聲音很吵

在一定的預算內比如說20K用耳機可能會比較好一點

20K夠買AKG前旗艦K701或現今次旗艦K712+一體機,或是深海HD600/650+一體機

我的一體機STU可推耳機,又能在聽音箱時當前級,一機兩用

耳機是較不受空間及環境影響,比較省心,若空間跟環境許可誰想聽耳機悶耳朵,可以選當然音箱好

有些低頻的聲音與泛音是要用身體去感受的,皮膚甚至骨頭都是感受音樂的其中一部分

比如說蔡琴-機遇裡"偶然"前奏鋼琴的低頻,像整個人鑽進鋼琴裡

或是黑教堂風琴低頻出來地板麻,這些都是耳機難以表現的

用DIAMOND 10.0不會不習慣,即使是近場聆聽,我也會調整到人聲在11~1點鐘方向發出

就連內人都知道人聲部分應該是感覺在中間發聲而不是兩旁的喇叭發聲呢!



jimmydai wrote:
耳機是止癢用的啦~...(恕刪)

加1,耳機的聽感跟喇叭是不一樣的
個人也用過很貴的耳機
但有些東西是在貴的耳機也達不到的
不是音質問題,而是整個身體的感覺
算了我不會形容,哈哈

ldw406 wrote:
我最近在想一個問題...(恕刪)


我覺的要先考慮的是,自已的耳朵聽的音樂是什麼。
如果是曾經學過鋼琴、小提琴、小號長笛等管弦古典樂的人,和一開始就學電吉他、bass、電子琴玩的人一定不同,
因為一個聽真實樂器音樂出身,一個是聽合成電子音出身。
就算聽音準再利害、樂理學的再多,會作曲、會上台表演,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如果不會樂器或沒系統性的學習音樂的人,只是喜歡聽音樂,
那喜歡聽人歌唱的人、聽古典交響樂、弦樂、管樂或打擊樂,及和聽爵士、搖滾樂、重金屬....的人又不同。

我認識一個劇場演員,家中買的器材,全部都是光華商場買的,便宜又可以唱卡拉ok的「舞台器材」。

器材因人而異,只有符合需求,那來那麼多文學用語形容。
如同買國民代步車、豪華房車、吉普、RV休旅、跑車,不管國產、進口,設計本質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國民代步車跑200公里很不容易,跑車叫它在市內慢慢走有什麼意義、吉普、RV休旅不走山路鄉間如化突顯功能?
或許會評論一堆、但......買器材,是用買來聽音樂、欣賞音樂,玩音樂,這才是本質。
總合來講,我個人認為,器材不只是買來放出聲音,還必須是買來用、買來放音樂聽的。

但不論如何,購置器材聽罐頭音樂的共同點,就是訊源、擴大機與喇叭。
可以分離、二合一、三合一。
經費分配上,前輩說的,一半錢放在喇叭、另一半放在器材。

三合一就不用多談了,只有挑品牌,挑規格最新、聲音最好聽的床頭音響或桌上音響。
就看那一國的聲音比較喜歡了。例如美國,可以挑BOSE Wave® SoundTouch® 音樂系統 IV
日本,選擇就多了。pioneer onkyo sony DENON JVC TEAC
歐洲,也有一些不錯的,但,台灣有進口具便宜的,都是大陸生產的。
當然,也有中國那買外國品牌的。品質也不錯。畢竟中國有錢人也多了,出國再回去的人也不少了。

二合一,就看自已重心在那了。
如果放喇叭那,那麼可以2/3的錢放在這,買監聽級主動式喇叭,或買具WIFI、藍牙、光纖、同軸或usb dac的主動式喇叭。
最好挑有做喇叭廠商的。
如果放器材那,那麼,被動式的書架型喇叭,只要挑喜歡音樂屬性就好,
聽pop或搖滾樂、重金屬,美國的喇叭 av類的,相信不太容易破音。
聽古典、人聲、歌劇,那麼歐洲英國應不會太差,喜歡管號弦樂,可以偏法國、北歐,喜歡人聲,可以義大利、南歐。
因為,這些地區的人,就是喜歡這些音樂。調音,就是調這調調。
喜歡台日歌曲、電子樂的、那就買日本或台灣的,因為,聲音偏尖、高,bass又超大聲。
因為日本、台灣的東亞或中式樂器(笛子、二胡、大鼓...)、音樂,都是這種屬性。

器材可以看喜歡那種訊源 LP、cd、tape(應很少人聽吧?)、收音機或網路及數位流訊源,
買個含擴大機功能,同時具有最新 dac 解碼功能的,接喇叭線端子最好用標準螺旋鎖的,且一定要是4~8歐姆通用規格,
因這種端子如果用夾的,大多是便宜貨(因為設計上就是降成本)。
且最好有line out、光纖或同軸輸出的。因為那天聽久了,擴大機想要昇級,可以保持現有投資不浪費。
輸入,就看自已有無使用不同訊源而定。

分離的,呵呵,勸大家先去台北中華路、開封街附近逛逛走走,或直接買品牌組合
或按前面經費分配原則,直接要店員推薦組合,再把型號抄回來網路上查查對照分析了。
因為,如果不是賣音響的人,要如何知道 3萬元 能買到什麼東西?
在那,都可以殺到牌價2萬5、1萬5的擴大機去5千元零頭、刷卡又加分期,買的到正牌代理商貨。
那,還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當然也有可能買到貴又爛的東西。不先作功課可不行。
我發現樓主

開版文內容有改耶,呵呵

也許那五個特性,真的不容易用3W達成吧

可是科技日新月異,也不是不可能喔~~~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



有人一直很推崇 B&W 805 D3

不可否認它是個很好的喇叭(在他家族裡) 但要推到好光AMP也要不少錢跟功夫

書架型比落地好玩的是駐波更容易掌握,腳架可玩性也更多,配合擺位就能玩很久了




主動監聽的大多指向性強,光是一個角度,就能玩出多種音色了




這兩種東西原理是一樣的,玩法是有所不同的,廠商在製作的時候就很清楚,自己產品的客層與運用大多會落在那裡

家用會比較多一些成本在外觀上,純監聽當然比較重聲音需求是否府合市場需求與定位

沒有對錯,只有你比較想玩哪種類型

805你可以一直換前面的器材,主動監聽你必須懂得如何去駕馭它,所以下手前要想清楚,前面要接的東西就更多樣了

Hummi bluetooth speaker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