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CEA-2010 超低音測試簡易重點介紹


Puff Daddy wrote:
是可以的.SVS PB13...(恕刪)
相信不少人有看過或聽過 "封閉式重低音比較適合聽音樂, 反射式重低音比較適合看電影" 這個說法吧?

這說法當然是不正確的.

一般來說, 正常的音樂中, 低頻很少是低於 30 Hz 的. 封閉式重低音在 15~30Hz 開孔頻率附近這段的最大輸出能力比同等級的反射式重低音少了 8~12分貝左右. 但是封閉式重低音也較便宜點. 所以如果消費者只拿重低音來聽一般的音樂, 那麼選擇封閉式重低音是較經濟實惠的做法.


不論是聽音樂或看電影
對頻率的要求若僅僅是大或是夠的話
那對於器材的研發就簡單多了.

使用者對於"質"的要求往往要多過於"量"的需求

不然除了超低音外,這種測量何以不對一般喇叭來做.

不然你以為CEA-2010為什麼要規範maximum distortion?

另外 建議您不妨用在這邊耍嘴皮的時間去了解什麼是low frequency distortion 以及distortion對於音質的影響

http://www.audioholics.com/loudspeaker-design/audibility-of-distortion-at-bass


justthinking wrote:
不然你以為CEA-2010...(恕刪)

某些人實在是奇怪
沒兩句話,就做人身攻擊
這樣比耍嘴皮好在哪裡?
李明益 wrote:
不論是聽音樂或看電影
對頻率的要求若僅僅是大或是夠的話
那對於器材的研發就簡單多了.
使用者對於"質"的要求往往要多過於"量"的需求
不然除了超低音外,這種測量何以不對一般喇叭來做.

CEA-2010 本來就是一個 "測試重低音" 的標準方法.

因為超低音的使用頻率本來就是到 200 Hz 左右, 一般 CEA-2010 跑頻率響應測量到 200 Hz, 跑最大音壓也只跑到 120 Hz.

重低音"質"的部分和一般喇叭有類似甚至相同就是看頻率響應. 看看 80 Hz 往下可以平坦到哪裡.

一般水準以上的重低音頻率響應其實都還不錯. 但是光看頻率響應圖最多就是看該重低音產品的延伸而已, 當然不夠.

從頻率響應圖還可以產生 Group Delay, Impulse Response, Spectrogram, 瀑布圖 - 這些都可以看出重低音產品"質"的表現.

因為重低音還有主動和被動之分, 被動一般是測試單體的能耐, 主動也會測試擴大機板的輸出.

CEA-2010 會測試的極限音壓輸出其實就是慢慢加大音壓掃頻率響應, 看看這產品到多大的音壓會有壓縮產生.

跑極限音壓輸出在接近極限時的幾個音壓也會看看失真和壓縮. 失真也可以看得到各次弦波的組合.

在測試 CEA-2010 最大音壓時也是要在允許失真範圍內.

這些測試項目在 REW 裡都有, 也因如此, REW 可以用來測試一般喇叭和重低音.

所以 CEA-2010 的各項測試中其實"質"和"量"都有顧慮到. 若是讀者過度簡化只挑 CEA-2010 最大音壓圖看 (因為這張圖最容易解讀) , 很容易被歸類到只看"量".

正所謂, 內行的看門道呀.

我在 REW 上也只是初學者而已... 還有許多要學習的. 看電影還是比較好玩呀!
因為講了這麼多 你還是在那邊雞同鴨講 在基本認之不對等的情況下 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解釋你才會懂 所以只能請你去補充一些音學的基本常識了

Speakers that measures well not necessary sounds good, but speakers that measures poorly never sounds good

justthinking wrote:
因為講了這麼多 你...(恕刪)

不知怎麼講就做人身攻擊?
還真是.....
這年頭人是怎麼了!!!
李明益 wrote:
某些人實在是奇怪
沒兩句話,就做人身攻擊
這樣比耍嘴皮好在哪裡?

網路嘛...
總是某些人水準低到連耍嘴皮都不會只會人身攻擊..
直接無視比較快..
瑞士刀達人虐的老莫嫑嫑der..
無限的離題式發問,是擊倒回文者的最好方法

回文者遲早會:
1.失去耐性
2.被問到詞窮(因為問題可能會被導向越來越專業,或越來越空曠不著邊際的方向)

特徵:
回文者雖然寫了一堆分析
但發問者都不是"就文章內容"回覆(說不定他自己也沒感覺?)

而是重新發一個
"廣範圍的",
或"主題類似的",
或"從另一個角度的",
或"把原本問題"換句話說"的"
或"混入自己的見解(但沒有針對回文),然後重新提問的" 新問題

類似的"變形"很多,就不詳述
psj wrote:
無限的離題式發問,是擊倒回文者的最好方法
回文者遲早會:
1.失去耐性
2.被問到詞窮(因為問題可能會被導向越來越專業,或越來越空曠不著邊際的方向)
特徵:
回文者雖然寫了一堆分析
但發問者都不是"就文章內容"回覆(說不定他自己也沒感覺?)
而是重新發一個
"廣範圍的",
或"主題類似的",
或"從另一個角度的",
或"把原本問題"換句話說"的"
或"混入自己的見解(但沒有針對回文),然後重新提問的" 新問題
類似的"變形"很多,就不詳述

我64樓問你的問題很明確喔..
--------------------------------------------
不過你已經清楚說明你比較不喜歡聲學處理過的空間..
那對器材來說良好的空間你又要怎麼定義..?
你也是會做測量的網友吧..
希望你有空能清楚說明你的觀點..
沒空..也不用勉強..沒關係..
--------------------------------------------
原來你有空也不回應自己漏洞百出的觀點..
反而打些無厘頭的內容..
虧我還好好回答你..
真是浪費我時間..

哀..說的一嘴好球..真的都不堪檢驗啊
瑞士刀達人虐的老莫嫑嫑der..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