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Afortune A3612關鍵擴大機,突破音響界盲腸

lct0221 wrote:
電路板時代裡面一堆...(恕刪)


忍不住想給你點個讚, 少數不吵架的。

#################################################################

因好奇,上週五晚到FB的朋友那坐下來仔細聽,以下為簡單分享:


聽感的部分:
1) 聲音為中性梢暖,非常舒服的聲音。
2) 背景與細節交待的很清楚;非高解晰、但播的出來的部分都蠻順耳的。
3) 推朋友的落地型Paradigm,估計約6坪的空間,適當音量下沒有覺得推力不足。大音量下,會發現低頻軟腳、高頻細節也受影響;不過,這是很大的音量,正常我是不會開到這麼誇張。

硬體設計的部分:
1) 交換式電源。音響用交換式電源已是很普遍,重點是設計得當
2) 簡單的放大線路。放大線路看起來很簡單、且選用中功率晶體;在功率不大的情況下,選用中功率晶體易比大功率晶體佔優勢
3) 阻抗可調? 因機器是網友新購的,也不好意思大卸八塊、也不可能改變設定值,估計是阻抗調整、增益調整、迴授量調整一類
4) 整機配置。搭配的不錯,該避開的位置都有避開,配線也有適當調整。


整體來說:
採用了交換式電源,不意外:背景相當黑、聲音的質感相當穩定。而細聽下來也不會感到煩噪,估計是有經一番處理,避開交換式電源的缺點、善用了好處。音色的部分因為是第一次聽Paradigm,也不曉得是喇叭本身的特質、還是擴大機的影響,聽起來有點像管機/MOSFET那樣的線條,不過,少了我印象中的管機(6922/6DJ8)那種有光輝的高頻,比較像是強化版的LM3875。最大的優點可能是聲音質感很穩定、最大的缺點可能就是功率。

建議有這台「後級」的網友若手邊有前級可以加上去比較看看,小弟上週五的試聽裏,可以表現出前級的差異。





typist wrote:
忍不住想給你點個讚...(恕刪)

我12/17也收到貨了,真的是很滿意。
隔天去福華音響展,覺得自家整組不到8萬的系統,也是蠻有水準的. (自我感覺良好)
請教一下,這台綜擴會何又可以稱作"後級"?
是把音量鈕固定在一個點之後,輸入端接DAC、CDP有變動音量輸出就算了嗎?
還是要再單獨加一台前級放大?
比較好奇的是,關鍵擴產品以綜擴設計,代表裡面已有一組前級放大了。
那這樣再加一組前級,是不是會音質劣化?
TomKung168 wrote:
我12/17也收到...(恕刪)



依您問的問題,建議你把精力放在聽音樂,要玩機器的話,會花不少學費。


TomKung168 wrote:
我12/17也收到...(恕刪)



一般綜括的數位輸入,它的音量控制頂多只會串連一顆阻值 10K 歐姆 左右 零點幾瓦 的小電阻。一般商業作品大部分只會用到電子材料行賣得碳精電阻,不可能用到 金屬膜/線繞 電阻。而且說難聽一點那個跟一台正統前級還有 輸入/輸出 阻抗匹配功能判若雲泥⋯⋯

前級經過一道 VR 的扭曲,後面綜括再經過一道 VR 的扭曲,所以音質的部分不可能有直通好。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fyl0206 wrote:
一般綜括的數位輸入,它的音量控制頂多只會串連一顆阻值 10K 歐姆 左右 零點幾瓦 的小電阻。一般商業作品大部分只會用到電子材料行賣得碳精電阻,不可能用到 金屬膜/線繞 電阻。而且說難聽一點那個跟一台正統前級還有 輸入/輸出 阻抗匹配功能判若雲泥⋯⋯

前級經過一道 VR 的扭曲,後面綜括再經過一道 VR 的扭曲,所以音質的部分不可能有直通好。


大膽推測:

數位輸入→筆誤? 這裏應該是類比輸入?
碳精電阻→早期很便宜,現在是發燒管機才在用的,市面上大多數的機子用的都是金屬膜電阻/金屬氧化膜電阻
阻抗匹配→常見的前級輸入阻抗與後級的輸入阻抗設計不同,其它不說,直接影響對低頻的響應

一般的擴大機會有數級的增益,對電壓、電流做不同需求的放大,對於非相關行業的人而言,常跳出來的就是香爐理論,如果真的減幾級效果更好,要cost down就從這開始,直接偷一整組零件、何必小鼻子小眼睛的偷電容電阻這種幾毛錢的東西?

工程師比較在意俗稱的衰減與破音,小弟這裏是看到實機,「眼看」(...非真的有去計算...)認為不致於因GAIN太大而把音量減小造成不當衰減,所以建議加上一級前級來試試,致於會不會造成破音,可以很肯定的說:這麼小功率的機器一定會,差別是在於會不會開到那麼大的音量。






這篇 有人提到直接證據 有人提到間接證據
有經驗的樂友 都知道, 哪個比較靠近最後的結果

提出直接的接觸後 個人感想,有兩種可能
一種接受 擴大機的表現 一種是打手造勢

但是間接拿個人經驗 或者是自己想像中的問題來套用
則是間接 希望論證擴大機有問題,本人論破問題
看表演的表達非常恰當

一個獨立研發的資深技術人員 假設以5萬月薪開發產品
花三天 每日8小時 約24工作時 開發 生產以及測試
假設完全順利 可以做一台手工樣品機
此手工機的人工成本計算 為5萬/22日 = 2300元/日
乘上 3日工作 約為6900元,
除人事技術成本外 尚要考慮作業空間 光熱電費 器材使用
一般約為人事成本1~2倍 在此用最高效計算 只算0.5倍
故 6900×0.5 = 3450 元
6900 + 3450 = 10350元 零頭抹去 約10000元成本

並非對於手工製作有意見, 而是提出者在自打嘴巴
請教 在貶低他人產品之際, 是否打到自己? 否定技術成本存在?
使用中古機器 不到1~2萬的比喻,同樣也是在否定DIY勞動價值

那到底 是誰在否定自身價值? 或者只是在彰顯別人不行我可以?
本文 都只是依照部分人的思考,加以具現化 有得罪要先思考源頭
如果 不容許第三方意見,其實最好留在自己擅長的領域 以免糾紛。

typist wrote:
大膽推測:數位輸入...(恕刪)

感謝回覆。
是真的不懂才要問,沒有挑戰質疑的意思。
小弟是很慎重的人,當然看多了、聽多了,難免癢癢症會犯。
但是有更多的知識,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有效控管預算。
TomKung168 wrote:
感謝回覆。
是真的不懂才要問,沒有挑戰質疑的意思。
小弟是很慎重的人,當然看多了、聽多了,難免癢癢症會犯。
但是有更多的知識,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有效控管預算。


我不是一個知道如何委婉說話的人:小弟依你的回文、推測您對電路的了解,所以建議你放開心胸聽音樂。

TomKung168 wrote:
但是有更多的知識,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恕刪)


整棟樓就推這句


Brian 168 wrote:
這篇 有人提到直接...(恕刪)


呵,很諷刺的被您老刪掉的前文中稍有提及,請問一下我說得類比名廠當中哪一家早期最經典、最昂貴的(以聲音表現衡量..)不是以限量手工的方式製造?請從類比電路的角度及單位產量的價格思考為前提之下思量。故說您老外行,亦無管理企業之實務經驗,實在也不為過!

另外,我從小祖父就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經銷了。如果按你說得成本分析那一套的話,我們打最常見的被動元件電阻做比方好了..。Elac 的二三十萬級距喇叭內部分音器一樣是便宜的 水泥/金屬氧化膜 電阻?何解?因為如果我假設使用是軍規還是音響專用的金屬膜精密電阻難道不是頂多多十幾塊台幣一顆的成本嗎?答案是因為如果要量產化的話,第一我如果要備料的話能不能供應十年以上?第二要考慮的是如果某一特定的元件市面上已經短缺的話,我如果選擇另一種元件會不會根本性質的改變我揚聲器的聲電特性?這在很多喇叭是很常常發生的哦!第三,我必須考慮這元件取得的便利性以利維修所以必須要選擇最容易得到的 碳膜/水泥/金屬氧化膜 電阻,如果是第三世界二流都市可能要拿好一點的像 Dale 還是飛利浦這種大式貨也不見得好拿。

所以我說,一般消費者以為市售國際大廠就是「好聲」的票房保證,但是如果是以廉價入門的款式可惜不是這樣,徒為資本主義 cost down 成本(單體左岸做的用充磁器大量製造,用便宜的電解電容還是其他被動元件,現在還用以前的天然磁鐵單體?能嗎?..)廣告屠刀之下的獻祭羊...

我們都知道如果是大量製造的工業產品,它所要求的誤差範圍以及加工精度必須要在一定的範圍裡面,那才可以歸類在「工藝產品」的範疇裡面。所以對於音響這種要求高精密度的工藝品,如果完全全自動化取代傳統的人工焊接、人工篩選晶片跟配對、人耳驗收的工作如何呢?很顯然的對於訂單成交數目(音響式的規模經濟一個月頂多賣個兩三台,而非手機、豐田汽車式的規模經濟一天可以賣上萬台..)的比值算起來,可能沒兩三個月這家公司就要喝西北風了。


Brian 168 wrote:
並非對於手工製作有意見, 而是提出者在自打嘴巴
請教 在貶低他人產品之際, 是否打到自己? 否定技術成本存在?
使用中古機器 不到1~2萬的比喻,同樣也是在否定DIY勞動價值

那到底 是誰在否定自身價值? 或者只是在彰顯別人不行我可以?
本文 都只是依照部分人的思考,加以具現化 有得罪要先思考源頭
如果 不容許第三方意見,其實最好留在自己擅長的領域 以免糾紛。



另外講到了人性的問題,如果我今天是自己要用的東西(而且我們一開始就已經開宗明義指出就是自己要用的非賣品..),我有像友站將軍那種經濟那就是我可以拿到的東西都是用最好的 主/被動 元件下去。你今天說得成本考量那個是對於拿出來檯面上買賣的商品為前開條件,可是今天我要的東西是自己要用的並不是要拿上來論斤論兩賣,那自然閣下說的成本考量說似乎就並非是一個前提跟因素了...

而且你所謂的「手工製作」的是什麼意思?Burmester、Jadis 喇叭、擴大機裡面也是「手工製作」的難不成是「電腦製作」的?DIY 的意思就是自己買材料自己組裝完成,台製土炮是販售商品不是什麼 DIY。


PS.:前文數位輸入一時想到傳統類比輸入應先從 phono 進入。
PPS.:你如果說是像 XWDIY 套件組裝出來的 clone 成品機,那種東西確實不能買贊同。
PPPS.:市售進口高價機種大部分成本都是投注在行銷跟人事費用上面,跟真正投注在產品本身的研發跟料件成本還是真正聲音的重播表現上可能並不成為比例原則。
PPPPS.:我一天讀書讀六個小時我考不上台大,隔壁的小馬一天唸書四個小時考上台大法律系;有人一天研發六個小時做喇叭聲音不好,有人一天兩小時聲音非常棒。後面的 薪水/做事、器材價格/聲音 請自行填入,照樣照句小學生都會...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