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1.5




我試過擴散板一定要放,擴大機的功率大(Symphonic Line 綜擴..)引起駐波是誤殺忠良。



後面也有一隻主板,兩邊角落也有角板。




地上也有一些三角板。



Bi-Wire 加跳線會燒系統?!在我這裡這樣聲音最好!人云亦云但是在電學跟物理上不可能的事確實很多人以訛傳訛⋯⋯

PS.:喇叭線:Westlake 04 粗版雙香腸 + Space & Time phase 2 TFA return + Siltech G3 LSS-288 Gold + Cello String 3 + Nordost Reference Jumper...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各位抱歉了~ 多言多錯...


前面幾位大大其實是金玉良言,說的都是很深的經驗談,很值得參考.

但沒有boundary + active listening 的討論容易失焦,就到此為止

robertlala wrote:
讓你不開心很對不起...(恕刪)


還好。

我現在在等兩台 3.3 KVA 的隔離變壓器(有特製 日本 100V out 的抽頭⋯⋯),還有一隻二手的八吋超低音(Chario..)。

配電箱找人壓接 O 型環,年底要把魔豆那些德成線換 Furukawa 的庫存老八芯電纜。

3F專用電表可能等結完婚有更好的經濟再說,要不然我自己 3F 電費想說父母還是會叫我自己買單(如果有獨立電表的話⋯⋯)

然後用力霸的隔音鋁門窗,玻璃是用自己上游台玻的產品應該可以要多厚就多厚,膠合幾層膜倒是很簡單了...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robertlala wrote:
各位抱歉了~ 多言...(恕刪)


放下了幾句禪話,又不分享一下十多年玩Colin的經驗,讓人更「迷思」了

fyl0206 wrote:
...(恕刪)


讓我更明白steffen兄為何要放棄音場深度了
sam_san wrote:
放下了幾句禪話,又不分享一下十多年玩Colin的經驗,讓人更「迷思」了



經驗分享... 請參考 http://colin.wink.idv.tw 很多討論這裡都有,小弟也小小的貢獻,要在這裡重打不如過去那裡高手很多,且收穫比較大

針對用Colin的小管機有幾個基本原則

1. 全音域單體比較合適,除了Colin自己的單體外,請參考 "全音域及同軸單體喇叭使用心得" 那幾年大家都玩很大,資料最齊全
2. 最好不要用複雜的分音設計喇叭,最多一階式的6db/oct分音,所以全音域補超高或是同軸是比較可行的單體選擇
3. 音箱要排除複雜的設計,如背負載號角音箱...等,這類的絕對不利低瓦數的擴大機,音箱設計又是一個題目可以說很久,Colin網站上哪幾個簡單的照著做就很不錯了,自己釘過一個可以把604E超快速度特性展現的很好,另外以前有一位飛機甯很多網友都去他家被震撼過低頻從腳邊掃過的感覺.高價的稀有單體就不說了,便宜的選擇用12trxb便宜又好聲,還有University其實有很多便宜優秀的單體,但分音電容要處理一下
4. 一般的用家基本上比較建議去Colin那裡聽他整套,如果喜歡直接帶就不用傷腦筋,但前提是把CD帶去聽
5. 真的要玩大系統,可以參考曾經分享過用主動分音處理五音路A5架構,這樣就要多幾台這種小功率的擴大機了,這樣架構好處是避掉多音路分音器,可以針對單體特性設計擴大機,著重低音會建議可以玩玩低單體串接的低音號角,氣勢滂礡,要加超低音號角有興趣的可討論討論,有設計過一個直立牆角的號角超低音便宜好用,但天花板要2.75米以上

基本上後級與單體+分音器+音箱是一起呼吸的,誠如前面大大說的是要根據理論設計的,如果對於DIY有興趣可以到myav 純音響diy討論區那裡高手如雲,以前也丟過一些分享在哪裡


幾個基本原則相信幾位大大早就了然於胸,硬著頭皮給幾點主觀認知原則性的想法,從第一個回文小弟就提到colin的機器沒辦法上天下地,他的設計邏輯就是從小功率擴大機的優點開始,但這樣的起點造成了很大的限制,然後被逼著要做單體,...etc. 每個設計者都有他的音樂喜好,也影響作者設計的方向,如果硬要從整個音響領域不同的系統去挑戰他希望帶給使用者的聆聽的觀點,這樣未免給的包袱太大,也太看得起Colin的系統.幾位大大提的一些觀點都是好的經驗分享,但...這個帖是討論Colin的系統,我回文只希望看了這篇的人不要被誤導Colin的機器可以隨便搭配各種喇叭(如801),也希望如果有興趣colin機器的直接去聽聽,我一直不清楚這樣的建議錯誤在哪裡?然後需要討論1W管機對低頻的控制,1W管機不可能越級挑戰,...等這些突發性議題? 說真的這些不在小弟回文要討論的,也未曾提到可以越級挑戰的事情,所以沒有想要回覆這類的問題.

專攻鋼琴的姪女,小弟幫她搭棚的5687+SP20,花費不到15000,一直是她放在房間聽練琴版本的設備,她告訴我她朋友很訝異15000聽到的比她們花20000多塊的床頭音響好.相信產品會找到他的使用族群,各位這麼資深的玩家觀點自然不同,多正面表列那些需求的用家比較合適Colin的機器,我想是對於有興趣的人比較有幫助

robertlala wrote:
經驗分享... 請...(恕刪)

robertlala wrote:
經驗分享... 請...(恕刪)


謝謝!這才是讓一眾網友有基本的認知嘛,致於是否你那杯茶,口味的東西真的是很主觀。

robertlala wrote:
經驗分享... 請...(恕刪)


敝人是對您 No.48 樓「售價會說話?」這一句話提出自己個人的見解而已⋯⋯

不同區域的價格帶有其無法超越的物理天限,價格越往上爬自然用料與其成本越重料。

要不然我堅守其成本少一點的小功率小管機就好了,不是嗎?

最後如果小弟發言過當的話,也請其他大大海涵!~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fyl0206 wrote:
敝人是對您 No.48 樓「售價會說話?」這一句話提出自己個人的見解而已⋯⋯


報歉讓您誤解...全文是"售價說話?找合適自己空間細心調教就會有自己喜歡的聲音"

意思是..這裡討論的是6000到10000出頭的小管機,這是預算有限族群會討論的器材範疇,不是這樣的預算還買不起一條線材高價頂級器範疇的討論, 在這樣的討論範圍不如找到符合自己預算下聽起來順耳的器材,花少少錢換個壁插,妥善利用家具擺飾與器材擺位,能在美美的環境下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

這也是小弟不認同版主去扯到801... 開版也要負責任,不然有801的網友去買colin機器貼文說推不動被嘲笑還被貼一堆怎麼辦...

讓大家誤解,以後應該說明清楚. 再次報歉
著實十分抱歉

原本只是基於經驗分享、提供了801的個人聽感

沒想到竟然會引起這麼多討論

我想最近如果經濟條件許可的話
我來購入一對實際使用後、再來提供更深入的個人心得如何

音響有很多搭配的方式
有些方式還沒試過、不容易斷言結果如何對吧

況且COLIN的設計理念與時下大廠的設計不同
沒聽過的話、只能猜想其實際聲音
我個人覺得、聽過之後、有彷彿發現了新世界般的不同
雖說全音域是諸多前輩推薦的搭配
可是我覺得音箱喇叭、現階段已足以令我陶醉
這也是我分享本文的動機、如此而已

此外、誠心建議因而想購入COLIN機器來推動801的愛樂者
務必事先試聽、甚至將借測機拿去實地測試更為準確
耳聽為憑、畢竟每個人的口味都不盡相同

每台機器都不是萬能、否則COLIN也不需製作那麼多的型號
請善用每台機器的優點、昇華我們聆聽音樂的樂趣

十分感謝各位前輩不吝分享回應本文

謝謝觀賞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