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4212 wrote:
小弟一個月前收的那...(恕刪)
VR問題說真的算好處理啦!
只要你不是像某Y牌傳奇前級是用訂製的VR連換都沒得換
是說老機有問題是很正常的!處理久了你就麻痺了!真的
tkdiven wrote:因有網友對山水的擴大機有興趣及疑問,我來發表一下自己對山水擴大機聲音走向的看法 (以下型號大部份皆親自擁有)。
山水當年在日本就是領先群雄的品牌,個人認為甚至超越某些廠牌十年以上功力。 以晶體機來說,因電路設計的不同,最早期的機型如 AU-555、666、777 (777D)、888、999 及 AU-6500、7500、8500、9500 的聲音特色是中低頻厚實、溫暖但不拖不累;內建調整功能 (Tone Control) 極完備,甚至能左右聲道獨立調整,這時期的機種表現最接近管機 (有古董味)。
●個人最喜歡的是 777、7500 和 9500。
收藏難度★★★☆ (當初發行量超大,所以還不難找到)
AU-9900、10000、11000、CA-2000 / BA-2000 前後級的聲底華麗,高音如絲綢般柔順光澤、中低音透明,下潛度中等;內建調整功能完備(可高、中、低音分開調整);整體來說十分清澈。(像在清晨 6:00 的湖邊森林小屋,然後你走到門外深呼吸一口)。 而AU-7900、6900、5900,AU-6600、5500、3300,因為是中低階機種,聲音的質感稍差了一截。但功能齊全,價格不貴,組一套小系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個人最喜歡的是 CA-2000 / BA-2000 前後級,因其下盤比AU-10000更厚些。
收藏難度★★★★ (在未來幾年會斷貨)
D 系列開始的 AU-D907、D907Limited、D907F、D907G、D907X 等衍生型號,又開始走下盤穩健、中低氣足的風格。從 D907X 開始,變成大推力 (160W 8Ω) 此時開始的型號,對喇叭的控制力更加完善。
內建調整功能開始做簡化,但比起他廠設計還是優秀許多 (以車子來說應該屬於頂級SUV,力量充沛卻又可以很優雅)。
●個人最喜歡的是 D907Limited 和 D907F Extra。
收藏難度★★★ (當初發行量大,所以還不難找到)
而 α(Alpha) 907 系列出了10 + 1代 (AU-07),AU-α907、AU-α907i、AU-α907i MOS Limited、AU-α907L Extra、AU-α907DR、AU-α907KX、AU-α907XR、AU-α907MR、AU-α907Limited、AU-α907NRA。
這個時期的機種聲底細膩、推力強,比較沒有個性,能搭配的喇叭也更廣、更多元,可以搞定一些難推的單體;電路和材料變得極為複雜與吹毛求疵,內建調整功能精簡為只有高低音可調,也沒有分頻點切換調整的設計,有幾款甚至取消 Tone Control,看來是跟上了歐美少個香爐少個鬼的流行。
●個人最喜歡的是 α907MR,其價格還算合理,還買的到,外觀十分精緻,看了舒服。
收藏難度★★★☆ (二手價格較高,不算難找到)
※其他 (高階) 機種:
山水唯二內建 DAC 的機種:AU-α777DG、AU-α999DG,α777DG 表現接近 α607系列,α999DG 接近 α707系列,有光纖端子接電腦用還蠻方便的,開啟直通功能後聲音乾淨無雜質。
CA-F1 / BA-F1 前後級:也是走中低厚實,聲音乾淨、臨場感佳,有大型 VU 錶頭,視覺效果佳。
AU-20000 與 CA-3000 / BA-3000 前後級:聲底我認為是基於 AU-9500 而稍微偏向 AU-10000 的,三頻很均衡,推力與控制力不錯!沒有特別突出的癖性、耐聽、高雅。
搭對喇叭的話 (要高音稍多、稍亮的),可以理解他為何是山水迷必收的型號。超豐富的介面與外觀設計,讓人看了印象深刻。
CA-3000 與 BA-5000 前後級:BA-5000 有輸出變壓器的設計,怪獸級推力 (立體聲 300W+300W 8Ω、橋接單聲道 600W 8Ω),此組合已經沒有什麼搞不定的喇叭了.....
AU-X1、X11、X111、X1111 四代,統一來說聲底柔中帶勁,內力十足、飽滿、精緻,外觀看起來沒什麼,但用起來彷彿像是有榨不盡的推力 (以功夫大師來說,這系列算是葉問來的)。
整體來說可以分成前後兩期:前期的 X1 與 X11,沒有內建調整功能。 後期的 X111 與 X1111 內裝看來與 α907 接近,但電路是有不同的;推力強、大聲不吵、不慍不火,音質我覺得比 α907 多一些溫暖、有高階機種的風範、味道。
●個人全都喜歡,收藏難度★★★★☆ (最容易收藏到的是 X11 ,其他在未來幾年內會斷貨)。
其他族繁不及備載,低階型號我就不提了,其聲底和高階型號接近,差別在於細膩程度與細節表現,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有些型號我到現在還收不到手,因為二手價格已經越來越貴了,買不到甚至快買不起了......
2018-05-20 袁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