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SACD與SACD Hybrid的音質比較


Antus wrote:
那還是一樣,幾年前...(恕刪)


所謂自動唱盤是唱臂會自己移到唱片起端,放下唱頭,到了播完之後會自動抬起回復到唱臂休息位置. 但要單曲自動重複應該是沒有這種功能.

另外,越發燒的唱盤自動功能就越少,大部分都是全手動.

Analog.P wrote:
黑膠文藝復興已持續...(恕刪)

唱片商無利不為,他們也看清黑膠市場還是屬於小眾市場,所以用限量行銷方式拉高單價,才有利潤可言,古典音樂新版錄音都是數位錄音,我覺得假如要轉成類比檔,不見得比高解析載體有明顯優勢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嗯, 好像是這樣沒...(恕刪)

不知道是否廠商行銷策略的關係,Hybrid的CD層和SACD層在我的PLAYER撥放比較,CD層倒是明顯比較差,不會是只有差一點.
Monte920 wrote:
所謂自動唱盤是唱臂...(恕刪)

現在年紀大了,有老花眼,手動放下唱頭都有點擔心,萬一不小心唱頭就毀了。
所以唱頭不敢買太貴(其實是口袋不夠深),只敢買BENZ MICRO入門級MC唱頭
日本PANASONIC 旗下TECHNICS 經典唱盤 SL 1200在停產多年後,重新生產第七代
在論壇有前幾代的開箱文,可以看一下,這台再一些玩黑膠的前輩評價是可以越級挑戰,而且耐用度高,有20年的老盤依然能快樂唱歌,算是入門好盤
這一系列市場流通性還不錯,如果想升級脫手不會很難
Monte920 wrote:
所謂自動唱盤是唱臂...(恕刪)



講得再多,不如舉實際的例子來的實在!
其實這個專輯錄製出版的解析度也不見的多高(24/96),市場上比他高的高解析出版品多的是,但是如果有機會小弟建議各位可以嘗試看看,那個滿滿的類比味。。。

嘖嘖!短短的收錄七首作品,小弟聽得如癡如醉,意猶未盡,完全捨不得拔下耳機來!

小弟聽過之後,就算前兩年才在中山北路一家專賣黑膠器材與唱盤朝聖過,我都還是安心的聽我的數位流!不但方便,還給力!(一切完全取決於錄音的源頭---這才是硬道理!)

http://www.ayako-ishikawa.com/

http://www.ayako-ishikawa.com/news/2017/12/post-165.html



觀人年少成鴻業;憐我有歲無寸名。

staurtsh wrote:
現在年紀大了,有老花眼,手動放下唱頭都有點擔心,萬一不小心唱頭就毀了。
所以唱頭不敢買太貴(其實是口袋不夠深),只敢買BENZ MICRO入門級MC唱頭
日本PANASONIC 旗下TECHNICS 經典唱盤 SL 1200在停產多年後,重新生產第七代


上個月日本SONY公司在停產黑膠唱片將近30年後
在子公司Sony Music(Japan)位於靜岡縣的工廠
重新開始生產黑膠唱片

日本黑膠唱片2016年銷售量是2010年8倍
同期美國賣出了1720萬張黑膠唱片
英國黑膠唱片在2016年的銷售量創下25年來最高紀錄
銷售320多萬張黑膠唱片,比2015年增長53%

全球各大黑膠壓片廠供不應求
訂單排到6個月後....

停產30年 SONY將重新生產黑膠



Analog.P wrote:
上個月日本SONY...(恕刪)

雖然我也在聽LP但我沒前輩那麼樂觀
在分析表面上產量增加,但並沒有提出黑膠新進使用者增加量,雖然創25年來新高,但這25年市黑膠市場最慘澹的25年
如我和前輩是以前聽黑膠現在是回到消費市場,但並沒有增加消費者人數,還是原來這個小圈圈在玩黑膠,消費者層面並沒有增加。
X品看來有炒起台灣黑膠熱,但我看到只是一大部分是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文青,像版上前輩及S大這樣的音樂愛好者數量是微乎其微,風潮過了,到時一堆二手黑膠就會充斥市場
因為我一直沒看到專業唱盤廠商有業績大幅好消息,所以產能滿載,我的解讀是生產者都倒光了,過去也30年也沒有新進技術人員,雖然有需求產能一下子開不出來。
SONY雖然開啟生產線但現在他正在做的是把退休人員找回去,訓練新進人員,對這段時間他壓出來的片,我覺得有找實習醫生開刀的感覺,對品質有點毛毛的
我樂見音樂市場載體市場多元化,但LP市場會回復到光榮時代嗎?就我主觀理解-很難

Analog.P wrote:
上個月日本SONY...(恕刪)
不只Sony, Warner,DGG,...也都再出新的黑膠,價格在NT$600-900左右
如果是拿以前類比帶數位化限量復刻來漫天要價,那就是敲竹槓了
其實黑膠時代發行的唱片還有一些是沒有數位化的,Those are more valuable.
staurtsh wrote:
雖然我也在聽LP但...(恕刪)


日本自己也在帶黑膠風潮啊,去年逛東京的hmv,真的是整家店黑膠比cd多,日本光自己出的黑膠就不少了...

staurtsh wrote:
雖然我也在聽LP但...(恕刪)



不少人以為,黑膠唱片的風潮
純粹是上一輩人的懷舊熱
市場研究機構ICM的數據卻指出
近半唱片買家都是35歲或以下的年輕人
45-54歲的買家只佔18%
換言之,儘管串流音樂已經是青年人生活一部分
其實他們對實體唱片的需求亦相當龐大...

千禧世代帶動黑膠唱片復興
  • 1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