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

音響新手老手必看的產品測評頻道(持續更新05/07)

抱歉離題一下

尤其是新手,尤其是年紀輕輕的新進玩家
未來在你們手上!
而不是在那些經濟較富裕的、有歲數人士手中
如果年輕的新玩家彼此有了相近的共識
聚沙成塔,自然就有比較大的影響力
在這邊我個人還是建議:「要理性」「要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求取平衡點」
好嗎?
請搜尋:2024年 音響規格
經科學研究證實, 「自我效能」也就是人們對某事的成功經驗與自信:
1.可以增進人們對生活與事物的滿意度 (Huang, 2017);
2.可以增進人們感受到的心流體驗(體驗更高階的境界) (Liou, 2021)。

所以消費者聽到可以改善音質的設備(該設備提升該人的自我效能), 就能:
1.用該設備提高對音質的滿意度;
2.用該設備提高所聽到的音樂境界。

這些以現有科學儀器測不出的差異, 卻實際能對人們聆聽到的音質產生改變。不要老是說科學儀器測不出來的音質改進, 就是不科學、不理性、自爽、安慰劑效果、玄學。只能說, 說這些的人, 對社會科學研究的了解太貧乏

再一例, 您用選票投票, 選擇領導您未來的總統, 是有先用儀器測試有差異後, 才投票嗎?

對用科學儀器測量的方式, 無限上綱的人, 蠻感冒的!
bond_007 wrote:
經科學研究證實, 「(恕刪)


你說的其實就是安慰劑效應阿
如果不測你怎麼知道效能有提升? 你覺得有提升 還是真的有提升?
如果只是你自high覺得有提升這叫有提升?
難道有跟沒有的定義是覺得有或沒有就好了 不用真的有或沒有? 這是你的是非觀念?

是設備監測可以知道線的阻值是增加還減少 還是你用感覺就可以知道?
是設備監測可以知道失真是多少 還是你用感覺就可以知道?
設監測軟體可以知道現在時脈是多少 還是你感覺就可以知道?
這樣的話要尺要工具幹嘛? 你說多少就多少 反正你感覺對了就對了

你說的自我效能好的叫自信就不好的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感覺你說的偏向自我感覺良好 但真的好不好又不是你自己說的算好嗎

人是活的每個人都肯定有差異阿 這有什麼好測的?
但是訊號可以監測出經過這條線後會不會有差異阿 這很難懂? 可以扯一起?
新的處理器可以透過跑分軟體知道是不是有提高效能 所以效能不重要 只要你爽就好?
那幹嘛研發新東西 每年標籤自動打上新一代就好了啊
反正有沒有真的換新一代不重要 你感覺有就好

還什麼監測不出來 無法監測如何設計製作音響?
只要現在能生產量產的東西基本上就是很成熟的科技好嗎
你還在相信這種科技是無法測量?

現在人都上太空了 火箭都會自己飛回來落地了 你還不知道?
我們人類確實對很多東西還未知 旦絕不會是音響與訊號電學這些東西
lingo1388 wrote:
這麼說好了,人聲和狗(恕刪)
這就是很多玩音響的論調
我的耳朵跟你的又不同我喜歡的聲音你不一定喜歡
不過這就又回到Harman Test, 經過測試是大部分的人喜歡的聲音是相同的
所以才會有Harmon Curve 這東西. 另外我說過Amir 測過兩次Harmon Test
好像是30 歲跟50歲?? 忘了
不過他兩次測試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這又經過實驗推翻了某些發燒玩家的論調
kyotousa wrote:
這就是很多玩音響的論(恕刪)


「音樂音響」是以科學工具表現藝術,所以橫跨科學與藝術,這是一個兩端爭鋒永遠沒有結論的玩意,就看是站在這條線上的那個點罷了;而,目前科學的最大問題在於「未知」太多,很多尚無合理解釋,藝術的問題在沒有參考標準,真假莫辨!所以只能停留在「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狀態。
喜歡舉相似例子,讓大家先放下堅持的立場,換個位置思考:
就畫吧﹙或許不是很洽當,但想不到更好﹚有科學有藝術,只是藝術比多,究竟是梵谷畫好,還是莫內畫好,可以用光譜分析,可以結構…理論評論,可以按富士比拍賣價排名,那又如何?喜歡的就是喜歡,不喜歡的就是嫌棄,不是嗎?有誰比誰好的問題嗎?
可以就目前人類所知的規格比較優劣,但未知的部分呢﹙如一樣粉紅噪音,為什這跟那聽起來不一樣﹚,再說,一旦有人可以定於一尊,那就不再是藝術了!
個人覺得,西方人有幾個可貴的精神令人佩服:守約、科學精神、多元包容與尊重,當然還有別的,只列舉與本文有關條目,這些應該比勝負優劣重要很多吧!且在習得他人技能同時也應該培養內涵,否則結果是四不像!

總結的說,不就是項休閒娛樂有那麼嚴重嗎?要認真但不要太認真,放輕鬆~~~
pcian

放輕鬆 自己還寫那麼多 講不過人 只好找台階放輕鬆

2025-03-05 12:16
自我感覺良好式的下結論,不管是用耳朵聽聲音,還是用眼睛看數據,誰也沒有比誰高明。

聽聲音吹牛皮、看數據吹牛皮,都是吹牛皮。

相關討論@mobile01:
「雖然數據是客觀的,但如果解讀數據仍然是基於個人的主觀認知,而不是基於對數據的客觀理解,抹煞掉的便是測量與數據它們客觀的價值。」
Levelzero wrote:
自我感覺良好式的下結(恕刪)


判斷好壞本來就是基於大眾意見的客觀理解啊
Harman Test難道不是基於大眾的聽感測試去制定?
這並不是基於個人喔
數據判讀除非猜測 不然不會基於個人判讀
電壓該5V就該5V
難道我個人覺得6V比較好所以說5V輸出不準 不對?
數據判讀只要不是沒有規範只能用猜測
那就是有一定的規則
而不是你說的個人主觀認知為主
個人主觀為主叫猜測
lingo1388 wrote:
「音樂音響」是以科學(恕刪)


不要太認真?
畫的價值在他是抽象的藝術 是不可複製的藝術
你畫的再像也無法複製出一模一樣的畫出來
他的筆劃順序並與構思 這是在藝術上的價值
金錢上的價值看看就好 那些畫離我們生活太遠

而這些蛇油配件稱的上藝術?
音樂是藝術沒錯
但你的音響不是藝術 他只是電子產品而已
或是某些音響是基於美觀設計的音響是藝術
是美麗的裝飾品 使用高貴的木材與精美的外型
那可能稱得上藝術

但發聲單體絕對不是藝術
一條線跟一般線沒兩樣卻告訴你一堆用處
然後測試出來確實沒用處隔絕還更糟 這絕對不會是藝術
(好吧 洗腦的藝術)
出一台音響專用的交換機告訴你可以降低時基延遲
這絕對不會是藝術
對於基於IEEE 802.3規範的產品 告訴你有那樣的功效叫鬼扯

跟相信燙傷要塗醬油一樣扯 BBQ塗醬料嗎?

他知道沒用還告訴有用你 那是壞
她不知道有沒用但告訴你有用 叫蠢
但你覺得那些廠商會是蠢嗎?
先問問自己:會解譯數據嗎?知道數據和聽覺以及音質評價的關聯嗎?

不是說Dr. Floyd Toole的研究不可靠,而是這些看Floyd Toole的書、吃Floyd Toole口水的人們,是真的理解書本、論述的意義,還是在吃這些專家的豆腐、吃音響科學的豆腐。

Floyd Toole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說某些論述被讀者誤解了、被斷章取義了。

喇叭的相位失真和諧波失真,跟主觀的音質評價沒有緊密的關聯,看到這兩個數據稍好的就以爲比數據較差的聲音更好、更值得買,自己入坑也拉別人下坑,這不也是安慰劑效應嗎!

買個幾萬塊的喇叭,說某個百萬喇叭諧波失真有多麼高,好用來對比自己的消費行為有多麼明智,這不也是中了心理學的許多效應嗎!

看阻抗曲線起伏大就認爲難推、看靈敏度高就認為好推,這也是對數據的缺乏理解、迷思,甚至是偏見。

對音響科學「一知半解」的人,和對音響科學「不想了解」的人,兩邊在爭論能爭出什麼道理來?
SebastianT wrote:
但你的音響不是藝術 他只是電子產品而已


SebastianT 樓主以自己有限的眼界, 跟一群各有專精的網友引戰(如: 末學有科學研究專長, 在大學教授科學研究相關課程), 實在是不需要。建議多聽聽不同的觀點, 可以讓自己進步。

例如: 音響是電子產品, 卻也包含藝術。同意前面lingo1388大大說的: 「音樂音響是以科學工具表現藝術,所以橫跨科學與藝術。」

高價Hi-end音響, 背後決定聲音走向、調音的專家, 就是音響的聲音藝術的部分。

爛的音響, 就是只看檢測數據的品牌, 看起來數據很讚, 聽起來很死板。
Hi-end音響品牌, 檢測的數據可能不是最好, 但是多有能打動人心的特色, 有極高的聽感藝術境界。
JohnTitor

跟樓主筆戰的有哪位是 "聲學" 方面專精的專家??一個都沒有吧

2023-01-14 22:41
  • 6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